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路桥梁工程中钢箱梁顶推的施工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路桥梁工程中钢箱梁顶推的施工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城市的不断前进中,公路桥梁在其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主导城市进步的关键纽带就是桥梁建设。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工程实例对公路桥梁工程钢箱梁顶推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路桥梁;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

Abstract:In the city the ceaseless advancement, highway bridge i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which led the city progress is key link of bridg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ngineering of highway bridge engineering of pushing steel box beam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Key words:Highway bridge; Pushing steel box beam;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城市建设中,推动城市快速前进的主要工具在于交通道路建设,其加强城市与其他地区间的进一步交流。某公路桥梁在穿过高速公路阶段就表现出了这个特征,此文也是在工程实例之下,主要分析了公路桥梁在建设中箱梁顶推进行相关的施工。

1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为公路桥梁跨越建设,在专家的精心挑选之下,最终决定在设计钢梁结构是通过四跨一联单箱单室方法。桥体所有的数据是:C桥跨径的布置是20m+32m+35m+25m,其钢梁顶板宽为105m,底板的水平以及宽55在m,钢箱梁和线之间有135°的交角是,测出箱梁的中心线处梁高为1.8m,在顶板处的横坡为6%。钢箱梁处的横曲线半径是240m,竖曲线半径在1850m,本联箱梁中心位置为竖曲线顶点,左侧纵坡为3.078%,右侧纵坡为4.000%。其拱度的线形为圆曲线,所有的孔跨都进行设置了不同的拱度,有2、9、11mm和6mm。在进行加工钢箱梁过程中,参照的标准为总共11段,首尾段分别为10.472m以及10.265m进行的,线路中心线和距离钢箱梁的中心梁间为1.75m。

2顶推方案

此高速公路所设车道为双向8通行,为确保交通顺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应在高速公路的北桥将临时墩进行搭建,把钢箱梁按照从北到南的顺序做顶推工作,同时将钢箱梁最前面作为嵌补梁段,把全部的钢箱梁放到制定的地点待落梁以后通过汽车吊起嵌补梁段并将其装好。具体施工的过程应该是:第一,将4段钢梁和前导梁在支墩出处进行拼装,顶推的最大限度为20m;然后,一步一步滴完成第二段以及第三段的钢梁拼装工作,其顶推的距离都在30m;最后,将尾端梁段进行安装完毕以后进行向前15m的顶推,接着将前导梁予以拆除,将其装至末端的钢梁尾同时顶推其到预设的地点,在拆卸完导梁之后进行落梁,汽车将嵌补梁段予以吊装。

3顶推施工的技术

3.1顶推施工临时的设备

3.1.1临时墩的结构

该桥梁的一组临时墩要求有钢管柱四根,在进行设计钢管柱过程中钢管柱要用&500x8规格,此柱的制成一般为Q235钢板进行卷制。连接临时墩钢管柱之间的设备应该为剪刀撑,通常所使用的剪刀撑为16槽钢,在柱顶上进行设置将会使下滑道中的钢制支座予以较好的固定。但是在进行拼装钢梁时,所需要的设备还有顶升千斤顶。同时还应该在所有支墩上面设置纵向的临时墩,这样就可以确保临时墩具有相当的抗推能力。墩顶中需要的连接材料通常是塑钢材料以及桥梁的支座垫石等。

3.1.2临时墩基础

若要进行扩大临时墩的基础工作时,材料应该选择钢筋混凝土。同时应按照地基的具体负载能力,一般在120kP左右,还要根据竖向荷载的最大值(中心分隔带周围是1760kN1,通常情况下普通墩荷载在850kN)将4m * 2m * 1.2m尺寸下的普通临时墩的分离式基础予以确定。在基础混凝土标准的情况下要根据C25来控制。此外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将钢管柱在基础栓上进行衔接,把M25地脚螺栓在地下进行预埋处理。当确认临时墩要根据其顶推进展的状况科学进行抗倾覆并验算其承载力,从而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

3.1.3布置临时墩的情况

在进行安置临时墩的过程中,所有平面都要达到半径与其钢箱梁圆曲线的线性相等的要求,滑道面要符合竖向圆曲线所要求的规格,其整体的墩位分布方向应该沿中线径向。进行拼装的临时墩,其纵向的中心间距要全面分析钢箱梁分段在长度和顶推过程中悬臂抗倾覆系数的最大值之后设在10m,然后利用该数据将所有钢管柱在横纵间距方面予以设定。进行设计过程中应保证钢箱梁顶推高程等同于落梁的高程。按照标准在进行G匝道桥的设计时,要求布设十一组。

3.1.4搭设支架

在搭设支架过程中,先要利用全站仪根据临时墩布置图将所有临时墩所预设的位置进行测放,此外对地基进行基础处理工作。然后根据一般方法将C25基础混凝土进行浇筑,在浇筑完成之后混凝土的凝固程度到一定后通过剪刀撑和16槽钢制的横纵向的水平支撑进行支撑。同时在进行安放钢管柱的时候,要按照预先安排好的方案。

在进行安装临时墩的过程中,精度一句的标准为:保持顶面高程为0~l0mm之间,垂直度要在1%以内,活动的装置以及导向中,其滑道装置具有上下两滑道之分。(1)将滑道的位置予以确定。为确保钢箱梁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而不会损坏变形,要将顶推滑道置于腹板下,还要利用三角形加劲肋,此外在顶推滑道的中心上加筑高肋板长度为80cm进行加强。(2)导向装置。此装置的另一和称谓为横向限位器,作用为能够确保顶推过程中导向工作以及节段拼装的时候保证顺利完成横向定位工作。一般情况下,该装置在临时墩下滑道板外侧设置,螺母以及钢轴将其进行固定,主要有钢轴、垫片、螺母和导向组成。(3)顶推摩擦时的上滑块。所谓的上滑块是指一块内设的双层钢板,其规格在400*200*20,单面有聚四氟乙烯附着的橡胶板。在上下滑板一起合并而成的顶推摩擦在顶推千斤顶作用之下,顶推前进的工作就实现了。(4)安装下滑道。完成加工下滑道工作后,通过吊车对滑道顶面的高程进行测验而且在恰当时间通过钢板进行相应的调整工作,直到达到一切标准之后再进行滑道梁与支座的连接工作。

3.2梁段顶推

顶推的方法。该桥体在进行平曲线以及竖曲线顶推工作之后,研究使用多点拉杆工做连续顶推的工作,这样可将桥墩的承载能力得以有效降低,分别把两台千斤顶置于G匝道十九号墩以及二十号墩处。

牵引装置。介于顶推需要水平力的最大限度,该工程利用两台ZLD-100型号自动连续性的千斤顶当作水平动力提供方,而且使用型号为Q235钢板进行阻焊形成拉锚器,将其连接钢箱梁板拴,并置于钢梁底横隔板上。而此时在位杆的使用方面通常利用中等&15.24三根钢绞线和自动瞄具。在进行加工钢箱梁时要在底板处预先将栓孔打出将拉锚器予以固定。

分段拼装以及进行顶推程序:(1)导梁的安装以及梁段的分装。在此期间梁段要求安装的两段共有四个,分别为G2-G5梁段,在进行安装的时候要求有250吨汽车一辆,用其将梁段进行吊装,置于支架上将钢箱梁高程和线性进行调整。接着做焊缝焊接处理,最后做检测工作,在进行安装前导梁过程中还要相应地补涂装G2-G5梁段。(2)G2-G5梁段顶推向前20米。在顶推过程中,是通过操作顶推泵站来控制两台千斤顶同时对钢箱梁逐渐施力,使之平缓向前滑动。滑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滑板状况,只要发现有些许脱空状况,立即暂停顶推并在梁底和滑板之间垫上预先备好的钢板,然后在继续顶推。观察到最前端的滑板滑出之时,要及时在末尾处喂进新的滑板不可间断。(3)G6、G7梁段的拼装。G6、G7分段的拼装方法同上,需要注意的是在焊缝焊接好后要对G6、G7两梁段的钢护栏、翼缘板两部分进行分别安装,及时涂装。(4)第二次顶推。钢箱梁还需要进行第二次顶推,推距30米,在顶推过程中推至导梁探入中央分隔带的临时墩下滑道40em左右的时候顶推工作暂缓,将导梁前端适当顶起(此时一般使用的是下端垫有四氟乙烯滑板的竖向千斤顶),在向前推0.5~1米左右再稍停,把滑板安装在导梁的下端同时将导梁上墩上用的千斤顶拆下,再继续顶推工作直至完成使梁段向前30米为止。(5)G8~G10梁段的吊装,G8~G10梁段也应当顶推30m,具体操作方法参考其他梁段。(6)G11分段的吊装。G11梁段共需顶推前进20米。首先也是用汽车吊吊装,然后顶推15米,再将其导梁分节拆下。拆完将尾梁装上在向前推5米,则钢箱梁处于预定位置,最后卸除尾梁。完成吊装。(7)落梁。在进行落梁以前应在预先设好的位置处将支座予以安装,应确保梁端线以及梁边线具有足够的精度。确保将支座在高程以及位置经核查之后准确,用千斤顶起梁在落梁的时候注意速度要均匀缓慢,保证其稳当落于永久支座之上。

4总结

简而言之,在此公路的桥梁上有效的体现出空间曲线的顶推技术。同时在进行施工过程中能够保持交通顺畅,进行投入时水平同其他相比是相对等的,然而却对交通没有造成任何的影响,与支架拼装方式相比较,其优势是非常显著的。

参考文献:

[1]魏民.广州新光猎德大桥钢箱梁顶推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2]陈恒山,吴静,陈湘林.顶推法施工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06,26(3):178-180.

[3]戴杰.钢箱梁斜拉桥主梁顶推法施工阶段控制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4]陈姣.基于顶推法的钢桁梁施工仿真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