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安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安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它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国的政治和文化。而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对中国实行文化渗透。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文化安全;机遇;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国的观念形态的文化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客观状态。

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把整个世界联成一个“地球村”,国家、民族之间的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交往日益普遍化;强大的信息网络使得信息流通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速度日益加快,而这些必然会引起不同性质、不同方面的文化之间的碰撞、渗透与交流。这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以展现中华文明的魅力。而且我们正好以此为契机,借鉴、整合、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将其纳入到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但是在另一方面,国人的主体性增强,面对不同的文化信息,会做出不同的抉择与取舍。文化多元化和选择多元化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冲击国家、民族传统的文化,我国文化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现阶段,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几个突出的问题:

1、西方文化渗透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发展的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来武装、输出本土文化,造成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较量,发展中国家在这场较量之中的劣势不言而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流文化在全球迅速渗透、扩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舆论宣传。霸权国家凭借其强大的实力,控制世界的舆论导向。“”分子十四世达赖获得1989年诺贝尔和平奖;“”分子获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名入狱的刘晓波获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所谓的这些奖项不过是某个发达国家妄图操控我国意识形态,误导中国社会价值观的一种舆论工具。

另外,发达国家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向中国进行文化扩张和渗透。当今世界的四大通讯社都是来自西方国家,他们利用强大的媒体来制造、宣传舆论,向全球推行其价值观和文化。有关资料显示,欧美媒体已经垄断全球90%的新闻信息。在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成为发达国家实现文化扩张的有力工具。美国利用其科技优势,向全球推销反映美国形象、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的视频和图片资料,无形之中影响了“网民”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

第二是语言霸权。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语言全球化。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在世界经济、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决定了英语成为国际上的通用语言。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的普及,必然会加强英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目前,英语正以强势的姿态侵入汉语,中国很多知识分子的语言习惯、逻辑思维都变成英语模式了。汉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挑战。

第三是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国家在商业运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其快餐文化、娱乐文化、节日文化等渗透到中国。中国的青少年爱吃麦当劳、肯德基,喝可口可乐;喜欢看好莱坞大片;热衷过圣诞节、万圣节……从饮食到服装,从音乐到电影,从文学到建筑,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文化产业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向中国人输出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思想潮流。

此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掠夺其他国家的文化资源,按其需要进行改造,使其“美国化”,然后推向市场,不仅给自己带来高额利润,而且达到宣传美国价值观的目的。比如,《花木兰》是中国民间故事,讲的是女孩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突出的主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孝道、忠君爱国;但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这个故事改编成电影,电影主题反映的是女权主义,是对自我价值的追求。长此以往,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被篡改和缺失的危险。

2、输出输入失衡

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可惜的是我国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出现了巨大的逆差。大量外来文化涌入中国,而中国优秀文化难以走出国门,文化输出和输入安全不成比例,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受到巨大冲击。就拿2006年在中国举行的第54届书展来看,参展的34万册图书中,中国书籍只占1.37% 。

3、文化认同淡漠

在经济转型和社会改革时期,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使国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弱化。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不够强大,文化创新力较弱,中国在文化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削弱了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人们理想信念缺失,国家观念淡薄,社会上盛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的价值观。当国人放弃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国家文化毫无安全可言。

二、维护和加强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意义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长期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安全问题。文化民族的胎记,是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区别的根本标志。一旦本民族文化有任何形式、任何程度的缺失和异化,都会危及国家、民族的生存安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面对外来武力威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中国现处于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各种矛盾凸显,敌对分子乘机制造混乱,妄图西化和分化中国、颠覆国家政权的可能性大大存在,文化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文化安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条件。古人曾说,欲灭其国,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先灭其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印证其中的道理。当年蒙古头领成吉思汗临终前嘱托其子,务必要消灭西夏党项族。其子攻下西夏后,将党项族族人一一杀掉,结果发现党项族并没有消失。原来只要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民族就不会灭亡。于是统治者不杀人,只是废除了党项族的礼仪风俗、文字、音乐、服饰等。没过多久,党项族人再也找不到凝聚自己力量的文化,纷纷被其他民族同化了,融入到异族之中。党项族随之灭亡。由此可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之所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铸就了每个公民炎黄子孙的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使举国上下为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而同仇敌忾、团结一心。相反,如果不能保证国家文化安全,导致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扭曲、异化,国民的民族认同感缺失,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威胁,国家安全必然无法保障。

其次,文化安全是增强政治认同感的有力保证。众所周知,新时期的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等,其中政治安全是核心。因此,培育公民的政治认同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对策之一。

国家文化安全包括政治价值理念、民族精神、信仰追求等方面。防范外来文化入侵,捍卫国家文化安全,有利于巩固国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对国家民生政策的认同、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认同等等,从而巩固国家政权,保障国家安全。

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策略

保障国家文化安全,要做到双管一下:对内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对外加强文化输出和安全防范工作。

1、继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它造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和继承,有利于建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提高民族凝聚力。

首先,我们要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祖先跟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无价的文化遗产,比如长城、兵马俑、甲骨文、陶瓷、剪纸、戏剧等等,不胜枚举。我们要通过加强博物馆建设,提高馆藏水平、建立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方法来保护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尊重传统习俗,欢庆民族节日、举办艺术节、书面记录等方式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对优秀传统文化加以保护的同时,还要注重文化的传承。我们要尽量创造条件,抓住各种机会,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全社会形成推崇优秀传统、崇尚民族精神的氛围,保持主流文化的民族性。

2、加大经济投入

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是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并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GDP跃居世界第二,但文化产业投入只占GDP 的4%,而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投入平均占GDP 的10%,美国高达25%。因此在新时期应当加强文化的建设力度,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济投入,尤其是对城乡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开展广泛的大众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全民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加大对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经济投入,加快发展动漫、广告、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文艺会展等重点文化产业;大力扶持有前景的骨干文化企业,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3、鼓励文化创新

文化的自我更新是保持文化生命力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只会被新鲜活力的外来文化所淘汰。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以积极、主动、开放的心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合理部分,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在“双创”的氛围下,鼓励大众参与文化创新,创作反映民族特色和时代潮流的文化作品;改革文化产业的机制体制,创新文化产业的管理方式、文化传播的技术手段、渠道途径,形成文化产业新格局,培育文化创新的市场体系。

4、加强文化输出

中国虽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中国文化在世界话语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我们可以通过向海外推出大量的书籍、影视作品,举办喜剧、音乐会,建立汉语言教育机构等方式,输出中国文化,让世界全面了解中国,认知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在与海外文化的比较中获得相应的价值认同,在世界文化对话中获得公平话语权。

5、防范霸权文化

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吸取精华,取长补短。但是外来文化中有危及国家文化安全的因素存在,这就需要国家建立文化安全预警机制,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市场的和其他管理手段,对外来文化进行分析鉴别,精准地作出预示性和警示性的反应,从而及时地抵制外来文化的渗透与侵略,防患于未然,保障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飞龙.《经济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文艺报,2011.

[2] 刘慧.《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社会科学辑刊,2010.

[3] 王多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的挑战及对策》.山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