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元杂剧叙事的抒情化特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元杂剧叙事的抒情化特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元杂剧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兼具抒情和叙事性的特征,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本文主要针对元杂剧叙事的抒情化特征进行探讨。

关键词:元杂剧叙事;抒情化特征;分析

元杂剧代表了成熟的中国古典戏曲文学。它既承载了唐宋时期盛行的叙事文学,又以曲词的形式从音乐和语言上表现情节的变化,从而体现人物的丰富情感形态。所以说元杂剧是一种叙事性和抒情性兼而有之的文学艺术是实至名归的。通过对元杂剧的典型剧本的分析,我们可以分析出元杂剧叙事的抒情化特征如下:

一、丰厚的文化传统积淀

元杂剧传承于唐宋叙事文学,有着丰厚的文化传统的积淀和滋养。最为典型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和唐代传奇文学的创作。鲁迅先生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赞叹史记具有“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这体现了《史记》是实录精神和情感文学的紧密结合,司马迁以强烈的主观感情写人叙事,寓情于事,寓情与人。而唐代传奇的创作使得叙事文学大为繁盛。唐传奇作品人物刻画细致,情节和人物形象完整,同时关注现实人生,注重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现,对人物的情感历程的抒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拿《西厢记诸宫调》来说吧。其卷六《长亭送别》就具有鲜明的叙事和抒彩。长亭送别中有词曰:雨儿乍歇,晚风凛冽,柳蝉凄鸣,是场景叙事;抒情用词婉约,大有柳郎《雨霖铃》之风曰:空悒怏,频嗟叹,不忍轻离别。泪洒衫袖,愠之不绝。此词曲对张生和崔莺莺离别场景的描述,既有叙事又有抒情,非常典型。

综上可知元杂曲借鉴了史记文学和唐传奇的写作手法,并与之融合,有着丰厚的文化传统的积淀和滋养。

二、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

元杂剧与叙事文学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叙事性,并注重抒情。它深入发掘了原型故事的情感内涵并对它进行艺术加工,不仅便于故事情节的接受,更便于激活传统人物在人们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形象,使得人们的关注点和兴趣从故事情节转换到人物的情感和审美上来。元杂剧作家们往往通过外部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来展现人物内在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富有浓烈的情韵和强烈的感染力,使人内心震撼,与之共鸣,其抒情性特征在原型故事叙事的基础上尤为明显。因而,选用前代史记和传奇文学的原型故事并非剧作家们无原创能力,而是他们更着眼于其抒情因素,他们绝不简单抄袭,而是挖掘其蕴含的情感因素,对此进行提炼,增强,充实,熔铸,使人物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细腻,从而使得情节更为曲折动人,情感上更加具有感染力,并借助人物在悲喜剧中善恶形象的塑造,体现人们对伦理道德的评判,引起读者自己的爱憎褒贬,使作品突破原型故事,具有更大的艺术魅力。

三、情节中蕴含着深刻的精神境界

元杂剧的写作使得浓郁的人物情感在叙事和情节的发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渗透。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在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情绪得到不断积累酝酿,情感矛盾随之突出,情节高潮的来临,激发了人物的强烈的情感爆发,浓墨重彩的抒情描写,使得情感和道德处于极其醒目的位置,人们关注到的不再仅仅是故事情节,甚至故事情节可以停滞,人物情感精神世界的体现却不断走向高潮。此特征体现明显的是《窦娥冤》以及《单刀会》。以《窦娥冤》为例,窦娥的一连串悲惨遭遇从丧母,被卖到丧夫其实只是铺陈,直到她对张驴儿邪恶势力的奋力反抗和人格尊严的捍卫才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到最后,对苍天不公正待遇的强力怒斥,此时,作品的抒情达到顶点,使得人们不断唏嘘感叹,但人们感叹的不再仅仅是窦娥本人的悲惨遭遇和命运,而是世道的不公,强烈呼吁公正和道德的回归。这才是叙事抒情两不误,一主一辅,相得益彰。

四、曲词独特的叙事抒情的表达方式

元杂剧是可以表演的舞台剧,戏剧的表演本身就是故事和情节,所以其具有叙事特性。元杂剧有时通过曲词来歌唱的,曲词结合了音乐和语言两种成分,既能通过语言文辞表达感情,叙述故事情节;又能通过音乐的韵律曲调表达感情。情感的舒缓轻重,细致微妙可以通过旋律的一扬一抑,节奏的舒缓紧密,音质的刚柔变化以及舞台以及服饰的色调明暗来体现,是鲜活生动的人的情感的投影仪。所以说曲词对于元杂剧就是一种独特的叙事抒情的体现方式。

由此可见,元杂剧的叙事抒情特征明显,既有历史文化传承,又得情节曲折跌宕相辅,曲词独特的方式形成了元杂剧鲜明的审美和价值取向,是我国文学表演长河中浓彩重墨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马会.论出游情节在古代戏曲中的叙事作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2]李日星.元杂剧代言体叙事结构的形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3]白宪娟.论明代戏曲、小说中的《庄子》接受[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4]钱久元.中国古典戏剧与“乐”――从宋元剧本中体现出来的戏剧观念说起[J].艺海.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