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指南推广后及加强复苏管理的效果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指南推广后及加强复苏管理的效果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推广后及加强复苏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6月120例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依照旧复苏指南实施相应复苏流程,观察组则依照新指南同r加强复苏管理,对比两组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抢救用药比例及复苏时间。重症的新生儿病人经我院抢救稳定后转上级三甲医院,我们跟踪随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用药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窒息死亡病例,观察组复苏全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指南;复苏管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紧急问题,指产前、产时或产后因各种原因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或娩出时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在出生后1分钟内无法建立规律呼吸的情况[1]。我国曾先后过多套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并未得到有效推广,因此窒息所致新生儿死亡情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为改变这种现状,降低围产期窒息率,国家卫生部成立了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专家委员会,并颁布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指南,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广,重点加强人员培训[2-3]。为探讨新指南推广后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加强复苏管理的临床效果,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6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按照完全随机法将全部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胎龄34~39周,平均胎龄(36.50±2.21)周,新生儿Apgar评分(5.22±0.60)分,轻度窒息42例,重度窒息18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胎龄31~38周,平均胎龄(35.44±2.89)周,新生儿Apgar评分(5.31±0.57)分,轻度窒息46例,重度窒息1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胎龄、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1.2.1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同时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窒息相关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胎龄≥30周;无先天性畸形;新生儿家长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3 排除标准 不符合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征;为极端早产儿(胎龄

1.3 方法 对照组依照旧复苏指南实施相应复苏流程,观察组则依照新指南同时加强复苏管理,具体措施:①人员培训。在执行新指南前需对产科及新生儿科医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以《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作为培训教材严格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了解其对新复苏流程掌握情况。②产房内至少需要有1名经过系统培训的医务人员在场,如存在高危征兆需保证新生儿医生提前到场,准备窒息复苏所必须的器械、设备、药物等,严格遵循新指南执行四步复苏流程。成立重症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负责与各科室及上级专家对重症患儿进行会诊抢救,待重度窒息患儿经我院复苏抢救病情稳定后,由领导小组负责将其转移至上级三甲医院,由小组成员对重症患儿进行恢复情况进行随访。

1.4 观察指标 对院内复苏新生儿及转至上级医院的重症患儿同时进行复苏评估,观察指标包括:①观察两组新生儿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及抢救用药情况。②对比两组复苏时间,观察两组复苏后转归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实验数据采用Epidate3.0录入、核对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表示,两组或多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校正的卡方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及抢救用药比例对比 观察组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轻度窒息、重度窒息患儿的抢救用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 两组新生儿复苏时间及复苏转归对比 观察组复苏全程时间平均(4.31±0.49)min,对照组复苏全程时间平均(8.24±0.58)min,P

3.讨论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窒息已成为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推广之前,医务人员并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复苏技术培训,因此复苏流程不严谨,窒息死亡率较高。新指南以流程图的形式详细地描述了窒息复苏流程,不仅表达简介,而且突出了新指南“评估”、“迅速”、“顺序”三个基本要求[4]。新的复苏流程中第一阶段需快速评估,此过程大约需要5s,主要观察患儿的胎粪、呼吸、肌张力、心率等指标,完成评估后则需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复苏操作[5]。为保证重症患儿得到更加规范合理的临床观察,待其经复苏治疗病情稳定后,需由我院重症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负责与上级三甲医院对接,完成重症新生儿的抢救转诊工作,使重症新生儿得到更加专业的救治管理。加强复苏管理的目的在于正确评估复苏质量与通气质量,研究显示经过复苏管理后临床复苏率明显提高,从而有效避免了呼吸兴奋剂的使用,因此药物使用率也有所降低。本研究中观察组复苏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覃超强.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指南应用效果之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4):17-18.

[2]王凌云,宋志英,曹玉莲,等.实施新生儿复苏项目对降低我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意义[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3,16(12):745-746.

[3]林建娟,刘剑平.Donabedian模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189-190.

[4]李欢,杨传忠,朱小瑜,等.39例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围产期高危因素及复苏效果[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6,19(2):104-107.

[5]刘彤,李长杰,吕婧,等.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2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