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师体罚学生为何“上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师体罚学生为何“上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众所周知,吸毒会上瘾,赌博会上瘾,抽烟会上瘾,酗酒会上瘾,网游会上瘾,但是,如果我说教师体罚学生也会上瘾,你是否相信呢?

体罚学生“上瘾”的小石老师

早课刚结束,八年级主任李老师就急三火四地来到校长办公室,还没等我发问,便气哼哼地说:“小石老师又惹祸了!”接着便一五一十地详叙了事情的原委。

昨天一名男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在书桌下面摆弄手机,小石老师发现后命该生把手机交出来,可这名男生非但不把手机拿出来,还慌称自己根本没玩手机,是老师冤枉了他。凭小石一贯的做派又怎能把持得住,她左右开弓狠狠扇了他好几个大耳光,直扇得学生鼻孔流血,她还不依不饶,让学生停课反省,回家找家长去。今儿一大早,该男生没有来上学,可该男生的父亲领着几个社会人员来了,进了办公室不容分说就要打小石,被老师们合力拦住。这回轮到家长不依不饶了,说孩子精神受刺激不能上学了,威胁要告到教育局,让媒体曝光,不把小石弄下岗决不善罢甘休。

小石老师体罚学生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有一次学校正在组织期末考试,小石监考,一名男生提前交卷,把卷子随手放到讲台上,还没等转过身去,正好来了一阵风把卷子刮落在地。小石大声呵斥该生把卷子捡起来,学生顺从地把卷子拾起来,重新放到讲台上,怕卷子再被风吹落,用手在上面拍了一下,也许声音大了点,小石认为该生是故意冒犯她,便怒从心头起,挺着大肚子(那时她已怀有八个多月的身孕),发疯似地扑上去,一顿“霹雳神掌”把学生给打蒙了,学生站在那半天没动地儿,眼镜掉在地上摔得粉碎。这个看起来文弱的男生一定是被打急了眼,突然大喊一声,飞起一记“无影脚”踹向小石突起的大肚子。这一幕恰好被正在巡考的我赶上,“这还了得,人命关天呀!”我岂敢怠慢,急步向前拉了学生一把,这一脚算是踢空了,小石和她肚子里的宝宝躲过了一劫。

我翻开工作日志,有一页详细记载着另一起与小石老师相关的“教学事故”。那天大课间时间,师生都到户外活动去了,教学楼内几乎空无一人。同事从外面回到办公室时,发现小石一个人趴在办公桌上哭,忙问怎么了。当她把头抬起来,可把大家给吓着了:只见她头发散乱,鼻青脸肿,显然是挨了谁的打。原来,身为班主任的小石把一名学困生留在教室里,本想利用大课间好好做做他的思想工作,可话不投机半句多,她老毛病又犯了,动手狂扇学生的耳光。学生实在忍不住还了手,当时跟前没有一个人,经常打学生的她,这回却挨了学生的打。

因为体罚学生,小石老师没少挨我的批评,我问她:“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你怎么吃一百个豆也不嫌腥呢?”她说:“我也不想打学生,更不想给您添麻烦。可事到临头就什么都忘了,手痒痒的厉害,只要一伸手想收都收不住。”“是不是只有吃了大亏,闯下大祸,你才能长记性?”因为跟小石老师是多年的同事,故批评起她来,我毫不留情面。“校长,我保证这是最后一次了。”“唉,每次你都是这么保证的,但愿这是最后一次了。”

体罚学生的根本是个心理问题

从义务教育法,到未成年人保护法,再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都明文规定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什么有些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在学校里师德教育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天天讲、月月讲,大会讲、小会讲,校长磨破了嘴皮子,为什么有些教师还是屡教不改?请大家回到本文的标题上来:教师体罚学生为什么会“上瘾”呢?就像我的同事小石老师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当然体罚学生“上瘾”的决不止小石老师一个,反省我自己近30年的从教生涯,我自己也决不止一次地体罚过学生。

如果我们对教师体罚学生现象作深入地归因分析,尤其是以我们自己为样本做一番自我“解剖”,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体罚学生现象发生在绝大多数教师身上,但是绝大多数教师体罚学生不是因为他们品行不端、道德败坏。这么说并不排除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的体罚学生现象属于品德问题。换言之,虽然人们把体罚学生归于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把体罚学生归于道德问题,而实属于心理问题,源于教师的心理障碍。有了这样的认知,才有可能求得问题的根本解决。

教师心理障碍是指教师个体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遇到了阻力和干扰,致使既定目标不能达成、个体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焦虑、沮丧、失意的挫折心理状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导致教育教学行为失调、失控甚至失范,教师体罚学生“上瘾”就是这样形成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自评障碍

是指个体自我评价不正确、不适当所导致的心理偏差,通俗地讲就是对自己、对他人估计不足,是典型的心里没数。教师自我评价能力是其自我意识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涉及对自己身体、心理、道德、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评价,与个体自我期望有着直接关联。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优越感。有的教师由于自我期望过高,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目标落空,产生自评障碍。二是自卑感。有的教师由于自我期望过低,落于人后而又心有不甘,产生自评障碍。三是嫉妒感。有的教师不能全面评价自我,拿自己的优点比同事的缺点,或者拿自己的缺点比同事的优点,比来比去致使心理失衡,产生自评障碍。

前面提到的小石老师,其实个人能力很强,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业务上高不成低不就,失落感特别强烈,所以便不自觉地拿学生出气以寻求心理释放。

2.情绪障碍

是指情绪或情感活动的规律受到破坏,是人们在认识或处理事物时表现出来的某种态度上的紊乱,有时甚至会难以自持而影响工作和生活。教师情绪障碍的成因可能有多种因素,如自我认知偏差、个性修养不良、环境条件恶劣等。这在许多教师身上都有体现,区别仅仅在于程度不同。为数不少的教师情绪化严重,在面对学生尤其是犯有过失的学生时缺乏耐心、难以自控。情绪化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大敌,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人的某个行为发生时,前6秒钟是不与理智相挂钩的,我们可以称之为“6秒钟原理”。一个教师如果缺乏或者丧失理智,那么还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呢?体罚学生自不在话下。

3.意志障碍

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活动缺乏自觉性、批判性、坚持性及自控力而出现的行为乖戾、异常。其行为表现具有经常性、持续性、反复性等特点,一经形成便较难改变,常使他人难以接受或给工作带来意料不到的损失。试想:教师体罚学生“上瘾”不就是这种情形吗?教师意志障碍一般表现为独断专行、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不计后果、草率从事,要求学生无条件接受自己的一切命令,绝对服从于自己的意志,学生稍有不从,轻者会招来言语讥讽(心罚),重者会遭致拳打脚踢(体罚),把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领导的善意提醒和自己的庄重承诺统统忘得一干二净。

4.人格障碍

是指人格明显偏离正常,有较为严重的适应不良行为模式,极易导致人格缺陷,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不能低估的,应引起足够重视。按理说有人格障碍的人是不适宜做教师的,但是这样的教师并不少见,体罚学生“上瘾”多与此相关。教师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

一是偏执型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固执、冲动、敏感、多疑、嫉妒、清高等;二是型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是脾气暴躁、情感冷淡、目无法纪,缺乏责任感、义务感等;三是分裂型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是思想保守、行为怪癖等;四是自恋型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夜郎自大、盛气凌人等;五是癔病型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是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等。

教师必须认识到体罚学生是一种反人性的行为,因而也是一种反教育的行为,当警之、诫之,而不能听之、任之。

送一副“心药方”

我们必须充分地估量到,体罚学生“上瘾”问题的矫治决不像说说这么轻松,否则这个问题就不可能存留至今仍然得不到根除以至于成为一个教育顽症了。

俗话说,这心病还得心药医。客观上从学校方面来说,强化师德教育是对的,师德教育永远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永远都不能松懈,一支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学校里的师德教育再也不能走以往的老路子了——读读文件,答答卷子,跟教师签一份“师德责任状”就以为问题都解决了。这种例行公事式的所谓师德教育已被实践证明是无关痛痒、白搭功夫,而且是极其耽误事的。现行的师德教育从认知到行动,从形式到内容,从策略到方法都需要来个大变脸。一是心理环境的营造。这里最主要的是增强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感,据观察,一所人际关系和谐的学校,较之一所人际关系紧张的学校,教师日常病假率要低得多,出勤率要高得多,学生及家长的投诉率要少得多。二是心理知识的普及。教师的职前教育及在职培训通常侧重于学科知识与教材教法,据了解,目前中小学教师心理知识普遍欠缺,建议把心理知识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尤其是校本培训、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三是心理健康的关注。现代健康观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等四个方面,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不可失之偏颇。学校要加强对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建议学校把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作为教师体检的主要项目。

主观上教师要自觉调节心理状态,主动排除心理障碍,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首先,教师必须真正认识到体罚学生的严重危害性,真正认识到体罚学生是一种于情于理于法皆不容的行为。如果没有这种认知,想要根除体罚学生“上瘾”问题就只能是“飞机打飞机——空对空”。其次,教师必须正视自己存在的体罚学生问题,并承认体罚学生于己来说是一块难以割除的心病。这一点对于矫治体罚学生“上瘾”问题很重要,因为有心理疾患的人很少有胆量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有勇气承认自身存在心理问题,一个心灵扭曲的人在他的眼里,有病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别人,你说他有病他还说你有病呢,因而他常会讳疾忌医。再次,教师必须发自内心要彻底根除自身存在的体罚学生“上瘾”问题。有了这个心愿,就等于许下了一个诺言,一诺重千金呀!如果教师主观上没有这个愿望,那么谁也帮不了他。第四,教师一定不要拒绝外界的帮助,而且要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有心理疾患的人,单凭一己之力是很难从误区里走出来的,不仅如此,还常常给自己下套往里面钻,使自己越陷越深,甚至上演悲剧。因此在教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外界要及时伸出强有力的援手,“拉兄弟一把”。在学校里教师的求助对象可以是领导,可以是同事,同伴互助是很有作用的;当老师的要放下架子向自己任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求助,让他们做你的“师德义务监督员”。第五,教师要在专业人士(如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找出自己体罚学生“上瘾”的病根所在,以便对症下药、辩证施治。前已论及,导致教师体罚学生“上瘾”问题的心理障碍就有好几种,在不同教师个体身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综合的。若是由“自评障碍”所致,则克服的良方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即凡遇有不顺当的事情,找自己的原因而不到自己之外去找原因,例如:当学生跟你顶撞时,你就要反思了,一定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问题出在哪儿呢?然后及时调整,这样还会发生体罚学生的事情吗?若是由“情绪障碍”所致,则克服的良方是牢记“6秒钟原理”,即在付诸行动之前,先作一下深呼吸,再默数6个数,接下来就把行动的决定权交给理智吧,只要理智尚存它一定会制止你体罚学生的行为。若是由“意志障碍”所致,则克服的良方是“管住自己的嘴巴,管住自己的手脚”,只要能管住自己的这几样东西,你使什么招我都不反对,这几样东西被管住了,看你还拿什么去体罚学生。若是由“人格障碍”所致,克服的良方是“换岗”,即向学校辞去所承担的班主任、科任工作,申请一个不用直接面对学生的岗位,这不失为一个最佳选择。

当代得道高僧星云上人有言:“宽恕无法改变过去,却能改变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心理障碍的清除或跨越就是一种心灵解脱,就是一种自我宽恕,其目的就是要跟自己扭曲、痛苦的既往告别,拥抱美好、幸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