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平面设计中汉字的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平面设计中汉字的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汉字是人类语言词汇中涵义最深,最多,辞藻最优美,节奏感最强的语言之一。汉字作为我们的母语,我们应该为它而动容。我们翻阅历史,可以看到汉字的演变历程,从抽象到具象,从图案到文字,由难到易,由繁到简,汉字的演变历经沧桑,汉字中饱含儒家之道。铿锵有力的笔触,简洁明朗的线条,无时无刻不彰显无穷的生命力。多样的字体布局,多元化的结构模式,让汉字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字的平面特征,更突显了汉字本身的民族气息与味道,这也是汉字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平面设计汉字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057-01

一、汉字的基本功能

汉字作为中国最古老悠久的文化,它不仅仅是我们联系或者聊天的工具,还是视觉符号,有时候它还有其他的功能,比如,汉字的书写方向有时候可以代表一种特殊的表情,还有汉字的大和小,是否也具有特殊的艺术性呢?所以说汉字又和设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近些年,我们国家的一些设计师利用汉字的图形变化,做出了优秀的作品,既有传统,又很前卫,实属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巨大成功。因此,汉字作为新的设计元素,为平面设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准确,清晰,简介,直观的表现人们的内心情感,而运用于设计上更具有迷人的魅力

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文字成为人类最普遍使用的媒介。由于文字太过普通和所谓的大众化,在人们眼里,它的设计概念和各种功能往往被人们忽视,尤其是它的广告功能,因为广告创意必须要使用文字,而文字作为传递商品信息和企业形象,最为被人们所认可。因为文字作为广告传递是最好不过的了,它自身就是最好的广告创意,最简单,最通俗易懂,最会被大家所接受。我们国家的设计虽然在世界上还不算是最好的,但是就本国而言,已经走在了其他领域的前面,在世界上越来越备受瞩目,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和创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关注,中国作为发展中最大的国家,在登上世界舞台发挥重要作用的的同时,汉语正作为取代英语而作为国际语言彰显力量。近些年来,我国在促进汉语在世界上流行,主办了国际大专辩论赛,开设了孔子学院等等。其中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的标志,是将汉字“辩”作为主体,偏旁“言”用红色的草书表现,以凹凸的图形方式表现正、反方语言的辩论、图面中黑白分割体现了“正方负方”的概念,同时又表现出很强的形式美感。以汉字艺术作为标志,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

例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是传统的图形和符号。把“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看作一个汉字“京”,这是奥运会会徽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突破,大胆的运用了汉字这一重要的元素。把“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当作一个“人”形,她便是东方汉字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应用。相比于西方的严格设计,东方画在空间要求上比较灵活。所以这一设计给读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是一次融合汉字、印章、舞蹈、绘画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成功的艺术设计。它表达了人们要表达的理念,也寄托着人们将要赋予它的理想。

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会徽把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和其他艺术形式和运动特征相结合,化作成一个向前跑,满心愉悦,向往胜利的运动员,其形象健康向上,有力的烘托了北京奥运的主题。而“京”字形状,传递出浓郁的中国味。标志采用传统文化图形印章作为标志主体图案,原因在于印章是中国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也是一种社会诚信表达方式,寓含北京将信守承诺,“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红色作为主体图案基本颜色,是因为红色是中国德颜色,在全球都知道红色代表着中国,同时红色代表了喜庆快乐;会徽的英文字体设计采用中国“汉简”风格,将汉简中笔画和韵律有机融入“BEIJING2008”字体之中,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无暇结合。

三、结语

随着优秀设计作品的逐渐更替,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也越来越关注每件设计作品中那些隐藏在背后的设计元素和设计理念。而作为中国的设计作品,当然是少不了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元素和中国理念,那就是汉字的力量。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汉字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已经深深的打动了我们的心灵。它已经成为我们国家设计领域的新鲜血液,乃至成为了巨大的生命力,进而有成为视觉传达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设计师们正是利用汉字的各种优势,做出了被世界称赞的多件设计作品。我们在我们中国人的设计作品中应该继续使用我们的母语来使设计作品具有更加光辉灿烂的光芒,正是因为汉字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宝库,我们的设计师更要从中攫取营养,让汉字在视觉传达艺术中发挥更重要的力量吧!

参考文献:

[1]黄德宽,陈秉新.汉语文字学史(增订本)[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2]孟世凯.中国文字发展史[M].台湾:台湾文津出版社,1996.

[3]刘又辛,方有国.汉字发展史纲要[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4]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