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游憩商业区空间及其构建要素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游憩商业区空间及其构建要素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城市现有游憩资源及空间分布状况的梳理,发现市区的休闲游憩空间类别较为丰富,空间分布可划分为点状分布、线状分布和面状分布三种。但存在游憩资源空间及类型分布不均、文化对游憩空间介入性不强、基础设施配套不合理、城市居民游憩交通网络不够完善、居民游憩偏好选择比较单一、家居休闲仍居主导地位等问题。

关键词:城市游憩商业区空间构建要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旅游化倾向使城市越来越成为旅游吸引的载体.城市旧城区原有中心商业区及周边新城区新建商业综合体,利用功能齐全且集中的条件,首先满足本地居民的基本需要,给予其应有的重视,同时,利用各自条件越来越多地被赋予其游憩内涵和多元多态的休闲功能,通过结合旅游或直接依托旅游,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为其提供了便利,而成为了游憩商业区(RBD).城市游憩商业区建设是城市旅游化形态模式构建的典型表现,在城市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通过以城市游憩商业区为主要载体的旅游吸引力建设,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游憩商业区概述

游憩商业区(Rec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以下简称RBD)是城市的核心部分,是城市中心最吸引人的区域,随着城市职能的增强,功能设施的完善,大部分的商业活动聚集于此,同时它与商业设施和商业活动又有着高度的产业、空间共生性。游憩商业区概念学界公认最早是由StansfieldC.A.和RickertJ.E(1970)提出,他们的定义是:为季节性涌入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Smith,S.L.J.(1990)给出定义为: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成,吸引大量旅游者的一个特定的零售商业区。国内最早由保继刚、古诗韵(1998)研究城市RBD的概念、研究进展、类型和功能等问题,并总结了我国比较成熟的城市RBD地段,认为城市RBD具有四种类型:大型购物中心、特色购物步行街、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迅速复苏,各种商业设施迅速增多,并在空间结构上形成聚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原有的纯商业区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需求,商业区逐步拓展其休闲休憩的功能,2000年起部分区域开始形成城市游憩商业区。

二、城市游憩商业区的设计原则

(一)功能性原则

首先应把握其功能定位的合理性原则。不同的城市游憩商业区可以让人获得不同精神层面美的享受:三五结伴赴度假休闲、亲朋欢聚无拘无束、爱侣相拥喃喃私语、闲来无事看别人热闹、节日万人聚会庆祝、步行街一角逗留观光、城市里寻访先贤古迹……而即便同样的使用功能又因其地域、文化、气候、使用对象等的差异,有了不同。设计时,应该准确把握用地的功能性,了解其使用对象对该场所的具体使用方式,对该场所使用时的基本氛围基调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对用地比例依据不同性质的需要作出合理的布局分配,从宏观上保证其景观场所功能的合理性,从而确保其指定行为的顺利发生、实现,满足人们的各种特定需求。

(二)宜人性原则

宜人性是所有的要素都要适宜人在景观场所中完成预想的一系列生活和体验并获得身心的愉悦,更加关注景观场所中的主题感受。宜人性的实现,要求设计师具备对于人性敏锐的洞察力,对于人们日常生活长期细心观察和积累,对于人体工程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材料学、色彩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众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了解,确保设计成果真正贴合人的需求。

(三)空间秩序设计原则

城市游憩商业区空间既承担交通运输的任务,同时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生活公共活动的场所,沿街建筑既是商业区街景构成的空间内界面,通过城市设计手段,把沿街建筑与周围空间的环境处理成一个整体,确保商业区空间的整体性、舒适性和吸引力。在城市游憩商业区中,高层建筑或公共建筑沿街的适当后退,留出广场或城市绿地,一方面可以吸纳吸引人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空间层次,起到优化商业区空间活动秩序的作用。

三、城市游憩商业区发展策略

(一)优化顶层设计,实施项目带动、特色驱动,促转型升级

制订RBD发展专项规划,统筹游憩商业区商业与旅游,实现产业联动、融合、嵌入式发展,结合当前城市总体规划、新区发展规划以及地铁轻轨、文创中心、奥体中心等项目建设规划、市区交通干道改造等,处理好与土地规划之间的关系,解决现实用地问题;合理布局周边新城区及环城游憩带上的游憩商业区,释放区域旅游、商业发展潜能,拓展传统商圈RBD发展空间,加速新旧城区商贸服务业的衔接;探索建立基于政府、开发商、业主、商户、当地居民、顾客、游客等RBD关联主体利益协同保障的开发与管理体制机制;将街道、社区、商业地产、旅游地产、文创地产等RBD关联资源形成集约化、系统化发展结构,构建多元组团型休闲娱乐聚集区;同时,加强RBD内各商业网点的空间配置,如老字号名店与餐饮名店走标准化、精品化、连锁化布局;重构台江小商品市场,进行规模化、规范化布局;布设国内一流百货、4D国际影城、动漫乐园、高端商务酒店、精品酒店、国际品牌温泉商务会所、国际经贸会展中心等。

(二)深度开发文化型游憩资源,提升游憩空间品质

从城市居民对城市游憩空间类型的偏好和重视程度中可以看出,城市公园绿地及风景区类、文化遗产与古迹类是城市居民认为比较重要的游憩空间,为此,在开发中应把城市游憩业与生态景观相结合,深度挖掘和利用深厚的地域文化。城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结合“三山(金山、笔架山、葫芦山)一水(韩江)绕城”的自然地理优势,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合理规划,深度开发文化型游憩资源,提供更具文化内涵的游憩空间,进一步提升游憩空间品质,为城市居民进行深度休闲活动提供基础,让城市居民在进行游憩时能得到文化熏陶,感受到古城所带来的独特风韵,从而提高城市幸福感。

(三)提倡健康休闲理念,鼓励开展游憩活动

对于本地居民以家居休闲为主,以长时间上网、看电视,打牌、打麻将等不健康行为作为主要游憩活动的情况,为促进城市游憩空间的参与和利用,加大力度进行引导,使其在意识上由被动性走向主动性。举办各种文化、体育等全民参与活动,例如创办潮剧、潮绣培训班、体育活动培训班等。通过一系列参与性、娱乐性的活动提高居民的积极性,促使其形成健康的游憩意识,提升游憩品位。面对不同群体的居民,引导其集体到户外进行休闲游憩活动,多样化地选择休闲游憩项目。鼓励城市博物馆、体育馆等各类游憩空间免费开放,保障居民游憩权利。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快速增长,游客需求层次日益提升且趋于多样化。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开发与管理应更多地关注游客的心理和行为,通过提升游客价值,增加游客满意度和游客忠诚度,获得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开发管理者应在合理控制游客游憩成本的基础上,完善质量价值,提高效率价值,扩大享乐价值,培养社会价值。总之,游憩商业区景观设计要以鲜明、生动、突出的形象为主要特征,通过时间、空间、尺度、比例、大小、色彩、质感、形态等艺术语言,以某一主题为线索展开。它需要进行周密的市场分析,选取适当的主题,通过游客的观赏参与进行感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联想。

参考文献

[1]张建.都市休闲空间的整合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冯维波.城市游憩空间分析与整合研究[D].重庆大学,2007.

[4]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Ⅱ)[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03:10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