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会”与“会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会”与“会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86-02

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的活动。其中“学会”就是科学生活实践的目的之一。当然要最终实现或达到这一目的,是一定少不了合适的途径或手段的。而“会学”则是“学会”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学会”是指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而达到获得知识或技能。而“会学”则是人们为了多、快、好、省的达到学习的目的的一种有效技能。并非“学会”一定都来自“会学”,但“会学”则一定能达到“学会”的目的。

目的和手段的这种辩证关系,在我国教改中的体现就为“应试教育”必向“素质教育”转变。因为,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各国以提高综合国力为目的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力和科技力。此二力强弱的关键则是人才质与量的优劣,而人才的培养关键靠的是教育。

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党的正确领导及广大教育者们辛勤的努力下成就卓著,不但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提供了智力和动力支持且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藏。但面对今天世界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不容回避的是我国长期形成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结构等方面滞后时代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在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相当突出,教改势在必行。

教改的方向是明确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教育体系的八条主要原则:第一,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二,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继续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第四,必须坚持教育的改革开放,努力改革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方向,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勇于创新,敢于实验,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第五,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第六,必须依靠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第七,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社会各方面和人民群众的办学积极性,坚持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第八,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办学,培养多种规格人才,走出符合我国和各地区实际的发展教育的路子。

这八条主要原则不但包括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观点,而且更加全面地反映了我国新时代的教育思想。在这些新思想的指导下,教育模式必然要求由“应试教育”应向素质教育转变。

“应试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淘汰时的唯升学教育。其教育行为,只注重传授书本知识――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的教学。即只重视知识性的教学,而忽视方法性的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封闭化、程序化、划一化的考试手段,以牺牲多数,保全少数的结果完成“应试教育”的最终目的。其学习的结果只能是停留在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学会”(以书为本的死读书,读死书)。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反,它是一种直接追求人的发展本身并通过人的发展推进社会发展的教育,是一种追求所有人的潜能、个性全面而充分地发展,所有人提高适应和改造社会生活的实际能力的教育,是一种“唯发展教育”。知识性的教学只是教育任务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是方法性的教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即“会学”。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学校教育为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努力尝试了一系列大到院校的设置;课程的设置;高考程序、内容、方向的改变;现代化教学方式、手段的推广。小到课堂结构的改变;学校、学生考核手段、方式的改变,等等行为。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任何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对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既从“学会”的目的要求到“会学”的目的要求的转变,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这是新形势下,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从更高层面看,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需要创新的还包括整个教育体制,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