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向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的韩国现状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向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的韩国现状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提要 韩国曾经是单一民族国家,但随着外籍人口的增多,韩国正在走向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本文主要叙述了韩国由相对单一的民族国家逐渐走向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的过程,指出了韩国政府与社会应对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的政策及其实践中的成就与问题,并就韩国如何构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谐社会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韩国 多元民族 多元文化政策 实践

如今,愈益迅猛的全球化进程正在引发着国际移民大潮流,正如《全球大变革》著者曾指出的那样:“有一种全球化形式比其他任何全球化形式都更为普遍,这种全球化形式就是人口迁移。”韩国曾经是单一民族国家,但随着该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受国际移民潮的影响,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众多的外籍人口,韩国日益走向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那么,韩国社会各界是否已经有了接纳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思想准备?那些外籍移民群体如何适应韩国社会,其现状如何?韩国政府又采取了什么样的社会整合政策、外来移民政策,其效果如何?等等。本文试图研究这些问题。

一、韩国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现象的发生

韩国以其所处的相对封闭的半岛性地理位置,在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了相对单一的民族国家形态。然而随着韩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外籍人口的大量流入,这一形态逐渐被打破。

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还是一个政局不稳、自然资源贫乏、资金和技术力量奇缺的世界上最贫穷的农业国家之一。1962年,韩国开始实行“第一个国民经济开发五年计划”,把国民经济发展纳入一个新的国家发展计划之中。在推行经济发展计划时,韩国政府制定了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并取得了较大成功,极大地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韩国重点发展重化学工业,强化经济基础,逐渐跻身于新兴工业国(地区)行列,并于80年展成为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韩国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发达制造业的现代工业国家。从1962年至1994年,韩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的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从87美元增至10548美元,一举创造了“汉江奇迹”。1996年,韩国加入被称为“发达国家俱乐部”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一只脚已跨入发达国家的门坎。随着韩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韩国的国际地位也逐渐上升,1986年韩国承办了亚洲运动会,1988年又成功承办了奥运会,2002年与日本联合成功举办了世界杯足球赛。

韩国在大力发展经济之初,也曾经鼓励过劳务输出。20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除了组织向美国及美洲其他地区移民和输出劳务以外,还组织向德国输出矿工和护士、向越南输出劳务;70年代到80年代前期向中东建筑业输出劳务。这不仅给韩国赚回许多外汇,而且缓解了其国内劳动力就业难问题,为韩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其国内劳动力供需市场发生重大变化,逐渐由劳动力输出国变为接受国外廉价劳动力的国家。也就是说,随着韩国经济持续发展,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增加,但农村劳动力资源几近枯竭,农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因而造成中小企业劳动力严重不足。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韩国人的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提高,就业意识也跟着变化,过去为摆脱贫穷在选择职业上从不挑三拣四的劳动者开始躲避“3D”工作,这些空缺的工作岗位需要由外来劳动者弥补。由于韩国与中国及东南亚国家间劳动者收入差距悬殊,从而吸引了这些国家的劳动者不断流入。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韩国出现了外国人在“3D”劳动岗位非法就业的现象。此后,在韩国劳动力市场上,外籍打工者的身影不断,并呈有增无减之势。例如,1991―1993年间,在韩外籍单纯体力劳动者数量大约有3万6万名,而1995年增到12万名,1997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前达22万名。同时,与韩国人“同源异流”的中国朝鲜族也加入了在韩外籍劳动者行列。进入21世纪后,在韩外籍打工者数量不断增多,2003年达39.1万名。@据韩国法务部统计,到2008年7月,在韩外籍打工者数量超过了72万人,除了3.5万名专业技术人员以外,其他几乎都属于单纯体力劳动者,其中非法滞留者超过22万人。

除了外籍打工者以外,韩国经济的发展也吸引了数万名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嫁到韩国。如今在韩国居住的外国人超过100万名(2007年12月已达1066273名),已占韩国总人口2.2%。另据韩国统计厅关于未来人口的预测,2050年在韩外国人将占韩国总人口的9.2%,见下表:

现今的韩国虽然还不能说已经完全步入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但无法否认韩国正在走向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

二、在韩外籍人口的分类与社会适应问题

(一)在韩外籍人口的分类

现今韩国的外籍人口主要分为两个移民集团,一个是外籍劳工群体,另一个为跨国婚姻女性群体。其中,还包含有两个特殊的群体:一是以朝鲜族人为主的中国移民,其主要成分也是劳工与跨国婚姻女性;二是离开朝鲜而到韩国生活的所谓“脱北者”,他们的构成比较复杂。

1.外籍打工者。主要指来自中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的打工者。起初,他们主要以“研修生的身份到韩国打工,2000年以后则主要根据韩国的外国人雇佣许可制度赴韩打工。此外,以商务考察、旅游观光甚至偷渡等形式非法滞留韩国打工的现象也不少。这些外籍打工者主要在首尔周边工业开发区的中小企业里打工。

2.跨国婚姻妇女。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的众多年轻人弃农进城,农村日见萧条。尤其是城市服务产业的急剧膨胀使女性在城市就业比较容易,农村姑娘纷纷进城,导致农村男女人口比例严重失衡,娶妻难问题日益明显。一些农村男青年因在当地娶不到媳妇,便将眼光瞄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韩国的国际婚姻中介应运而生。借助婚姻中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有不少女子怀着梦想嫁到韩国。据统计,1990年跨国婚姻数为619件,到2004年增至25594件,此期间婚嫁到韩国的外国妇女达127762人;从外籍新娘的国籍看,中国籍占72.4%(朝鲜族妇女占多数),越南籍占9.6%,日本籍占4.8%,菲律宾籍占3.8%,其他国家的占9.4%。另据韩国统计厅统计,2008年跨国婚姻数为36204件,占当年韩国婚姻总数327715件的11%;在跨国婚姻中,韩国男子与外国女子结婚数为28163件,而外国男子与韩国女子结婚数只有8041件。

3.跨国婚姻家庭子女。随着跨国婚姻的增多,跨国婚姻家庭子女群体也越来越大。据韩国统计厅的《2009年青少年统计》,2008年跨国婚姻家庭子女中,中小学生数为18778名(其中小学生15804名、初中生2213名、高中生761名),比2007年增长39.7%;而与2005年的6121名相比,3年内增加了3倍,这些学生约占当年韩国中小学生总数的2.5%。此外,在这些学生当中,母 亲为外国人的学生为16937名,占总数的90.2%。可见,这些外国女子及其婚后所生子女为韩国走向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画上了重重一笔。

4.在韩中国朝鲜族人。中国朝鲜族是由朝鲜半岛移居中国而成的跨境民族,中国朝鲜族人与韩国人属于“同源”,然而由于他们生活在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之中,而且几十年处于不往来、无联系局面,虽然同属于一个民族,但民族性发生变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与韩国建交,两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为中国朝鲜族人前往韩国打开了方便之门。起初前往韩国的中国朝鲜族人都以探亲为名,但后来一些人探亲逾期不归,开始打工,成为非法滞留者。当时,在中国朝鲜族社会尤其是在农村,许多人都将去韩国打工看成“发财致富”的重要途径,想方设法通过合法或非法渠道去韩国打工,形成一段时期内的“韩国梦”。如今,在韩外籍打工者中,中国朝鲜族人占较大比重,据韩国法务部统计,2008年7月在韩中国朝鲜族打工者达30多万名。

5.“脱北者”。所谓“脱北者”是指由于种种原因脱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后经多种途径进入韩国的朝鲜人。在朝鲜半岛,一个民族分为两个国家且势不两立,争斗不已。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朝鲜经济不景气以及粮食严重短缺,导致部分朝鲜人离开故土,非法越境到中国,之后再想方设法去韩国,而韩国从统战考虑,给这些“脱北者”许多优惠以吸引他们前往韩国。然而这些“脱北者”从一种体制环境走进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体制环境后,生活、就业等方面都遇到不少问题。据统计,在韩国的“脱北者”已达1.6万人。

(二)在韩外籍人口的社会适应问题

这些在韩外籍人口民族不同、来源国不同、文化多元、生活背景多样,但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因为韩国相对发达的经济而来,同时他们都处于韩国社会的边缘。

主要来自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打工者,是因为本国与韩国的“收入差”而促使他们到韩国打工的。这些人来韩国之前并不熟悉韩国社会的情况,基本上不懂韩语(除朝鲜族人之外);他们到韩国后几乎都在工业开发区的中小企业里做工,生活封闭、单调,其对外交流基本上限于工余休息时找同国、同乡人聚聚,了解和融入韩国社会的机会并不多。因此,他们当中尽管有一些人在韩滞留时间比较长,但还不能说他们了解韩国、适应韩国的生活。此外,他们到韩国打工,在职业选择上几乎没有什么余地,他们填充的主要是韩国人躲避的“3D”工作岗位,其社会身份定位就是纯体力劳动者甚至“苦力”。

随着韩国跨国婚姻现象逐渐增多,嫁到韩国的妇女及其所生子女的社会适应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外籍婚嫁女除了不熟悉韩国的语言、习俗之外,更重要的是许多人受到丈夫的虐待或婆家的不公正待遇。在嫁到韩国的女子中,中国朝鲜族女子占较大的比重,虽然她们在语言、习俗方面与当地社会基本上没有障碍,但受到的各种社会歧视与其他外籍婚嫁女大体相同。另外,跨国婚姻家庭子女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有的孩子在上学前不能熟练地使用韩语,有的孩子在相貌上明显具有外国人特征,因而在学校受到其他学生的刁难或欺负,给这些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在韩外国人中,朝鲜族人数量较多。尽管他们与韩国人同属于一个民族,但大多数人仍然没有摆脱与其他外国人相同的边缘角色,并且他们与韩国的关系更加复杂。从韩国政府或韩国人的角度看,他们有时是单纯的外籍劳动者,与其他外籍劳动者没有区别;有时被视为“在外同胞”。由于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有时能受到一些特殊待遇,有时却被忽略。其中,“脱北者”的人数相对较少,可以说韩国政府对“脱北者”是比较优待的。但由于“脱北者”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和体制下,许多人还不能适应韩国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他们与韩国人不仅价值观、思考方式有所不同,还因为社会制度等社会文化的不同使其不能完全适应韩国社会。此外,“脱北者”的居住地、身份等方面也处于被孤立、被疏远的状态,使其无法摆脱所谓“二等国民”的意识。

总之,随着韩国外籍劳动者的增多,不仅存在许多人非法滞留的问题,而且还存在外籍劳动者对韩国社会的适应问题;在跨国婚姻家庭中,也存在外籍当事人的韩国社会适应问题和其子女的认同问题等。在韩中国朝鲜族人和朝鲜“脱北者”尽管与韩国人属于同一民族,但由于长期相隔而居,他们之间也存在许多隔阂,互融性差。

三、韩国社会如何应对多元民族、多元文化问题

在韩外国人(包括“同源异流”的中国朝鲜族人及“脱北者”)如何适应韩国社会是一个重要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韩国社会如何包容、接纳这些外来人口的问题。换句话说,韩国在逐渐走向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的今天,韩国各阶层是否具有接纳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思想准备?韩国社会的包容性如何?韩国人怎样摆脱单一民族国家的思维,改变固有的封闭性与保守性?韩国政府采取何种政策以达到社会整合的目的?等等。

由于地理上的相对封闭性和民族单一性等原因,当初韩国人对外籍劳动者的大量到来还不很习惯,差别意识较浓,他们不是敞开胸怀迎接外国人,而是抱着排斥或不宽容的态度。因此,不管是外国打工者,还是跨国婚姻妇女(包括在韩中国朝鲜族人和“脱北者”),许多人都体验过韩国人的歧视或不友好行为。如今,虽然这种情况比过去有所改变,然而韩国人对外来人口的排斥、缺乏包容等倾向还时时显露。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韩国就业率锐减,但许多韩国人(包括韩国政府官员)认为是外籍劳动者抢走了工作岗位,却漠视了大部分外籍劳动者从事的是韩国人不愿干的“3D”工作;一些中小企业主恶意克扣外籍劳动者(尤其是非法打工者)的工资;一些韩国人自以为是,看不起来自欠发达国家的打工者;一些媒体带着“有色眼镜”报道在韩外籍劳动者,如渲染外籍劳动者的犯罪行为;许多普通韩国人也往往带着偏见,将社会治安不良、市容脏乱等问题归罪于外籍劳动者,等等。

在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在此过程中难免发生矛盾与冲突,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会导致社会混乱。随着韩国逐渐走向多元民族、多元文化时代,韩国社会各界和政府机关都对这一问题予以关注,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开始活跃,一些民间团体也开始行动起来为外籍劳动者排忧解难,呼吁善待外国人的声音逐渐增大。

针对在韩外国人尤其是跨国婚姻妇女及其子女对韩国社会的适应问题,韩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2006年设立外国人政策委员会,2007年制定了在韩外国人待遇基本法,2008年出台了多文化家庭支援法等。2009年,与在韩外国人相关的中央政府预算由2008年的974亿韩元增加至1300亿韩元,增加了33%,其中为婚嫁外籍妇女、外籍劳动者、弱少外国人群体、多文化项目振兴、外国人社会适应支援等编制的预算由2008年的330亿韩元增至449亿韩元,增加了36%。加上地方政府的相关预算,其数额会更大。而2005年韩国中央政府没有这些方面的预算。

与中央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相呼应,韩国学术界掀起“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研究热”,近几年不仅 设立了韩国多文化学会、韩国多文化教育学会、韩国多文化协会、韩国移民学会等研究团体,而且许多大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所、相关系科也组织力量纷纷研究多元民族、多元文化问题,韩国教育大学还第一个设立了多文化专业。韩国学者更是活跃,不管原本研究什么专业的,只要有可能就参与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研究。

韩国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和社会民间团体也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为在韩外国人提供各种服务与支援,以帮助他们顺利适应韩国社会。据2007年韩国法务部的调查,全国245个机构为外国人适应韩国社会提供服务和支援的项目达1014个。此外,一些工会组织(如“全国民主劳动组合总联盟”)开始接纳外籍打工者加入工会。

尽管韩国各界纷纷就在韩外国人的社会适应问题予以关注和采取一定措施给予支援,学界对此问题也积极进行研究,但由于韩国刚刚跨过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这道门槛,许多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概念混淆、支援项目重复等。韩国社会对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第一,从概念上应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界定。对于“多元民族、多元文化”,韩国的一些媒体或学界也有称“多人种、多文化”的,但从现实看,在韩外国人中除美国人以外大部分人来自亚洲国家,还谈不上“多人种”。还有,“多元民族、多元文化”是指韩国社会的总体走向,而跨国婚姻家庭只是其中一部分,它不能完全代表“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现象。此外,关于“多文化”,应该承认它不只存在于不同民族之间,也存在于生活在不同体制国家的同一民族之间,例如来自中国的朝鲜族人以及朝鲜“脱北者”虽然与韩国人属于同一民族,但由于各自长期生活在不同社会体制的国家,民族文化发生变异,互相之间具有很大的不同,对此可称为“同民族、多文化”,应该重视其不同点。

第二,从观念上改变所谓“纯血统主义”、“单一民族国家”等传统思维方式。如今,韩国逐步走向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这可能成为打破韩国人在民族和环境方面的单纯性、改变其传统的封闭性和保守性的很好契机。特别是在全球化趋势日增的情况下,如果过分强调“我们自己”、“单一血统”、“单一民族”等观念,就有可能助长狭隘民族主义、对外排斥主义倾向,而这与时代潮流是相悖的。

第三,从舆论上多宣传在韩外国人为韩国社会所做的贡献。在韩外国人增多,是韩国社会所需。大部分在韩外籍打工者从事韩国人避之不及的“3D”工作,为韩国社会创造了财富,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跨国婚姻缓解了韩国农村、渔村男青年的结婚难问题,为处于低生育率的韩国人口增长做出了贡献。对此,韩国社会不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还应该广泛宣传。

第四,从政策上一视同仁。在韩国,不管是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打工者、跨国婚姻者,还是来自中国的朝鲜族人以及朝鲜“脱北者”,应该都属于韩国“多元民族、多元文化”政策的实施对象。但从现状看,韩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等实施的帮助外国人适应韩国社会的政策与措施几乎都偏重于来自东南亚等国家的跨国婚嫁妇女及其家庭,而相对忽视了其他群体,包括中国朝鲜族跨国婚嫁妇女。

第五,从行动上消除偏见,平等相待在韩外国人。在全球化和国际移民潮推动下,各个国家的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现象只增不减,一个国家的主体或主要民族应该放下优越感,消除对其他民族群体的偏见和歧视,采取积极的态度包容和接纳外来人口,平等待人,以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韩国要想构建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谐社会,就必须改变韩国人固有的“单一血统”、“单一民族”意识,打破“单一民族国家”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接纳、包容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氛围,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对待在韩外国人群体。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全体韩国人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