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阳市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综合防治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阳市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综合防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病害症状和病害的危害影响,提出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 发病条件 病害症状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79-02

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属于呼肠弧病毒科斐济病毒属。该病是近年我市新发现的由白背飞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病害流行具有范围广,突发和暴发性强、扩散蔓延快、危害隐蔽等特点。水稻苗期限和分蘖前期染病,水稻不能正常抽穗,基本绝收;拔节和孕穗期染病,产量损失25~50%,尤以晚稻发病严重,经水稻生产造成威胁,被农民称为水稻“癌症”。

2012年,受干旱天气影响,白背飞虱在福建发生早,迁入量大,建阳市早稻前期白背飞虱带毒率偏高,田间出现被感染植株。根据建阳市植保站各点监测调查,不同稻区检测出白背飞虱带毒样本,局部带率40~60%,最高达73.5%,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为有效监测和防治病害,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危害与综合防治进行研究,旨在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一、危害症状

1.典型症状

发病稻株叶色深绿,上部叶片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病株茎秆表面有乳白色大小为1~2mm的瘤状突起瘤突呈蜡状纵向排列条形,早期乳白色,后期褐色。病瘤产生的节位,因感病时期不同而异,早期感病稻株病瘤产生在下位节,感病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

2.秧苗期病状

病株颜色深绿,心叶抽生缓慢,心叶叶片短宽而僵直,叶枕间距缩短,其叶鞘被重叠包裹在下叶鞘里,植株矮小,后期不能抽穗。

3.分蘖期病状

病株分蘖丛生增多,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心叶穿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叶片短宽、僵直,叶片略有扭曲畸形。根短小,植株矮小,主茎和早生低位分蘖尚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难以灌浆结实成为有效穗。

4.抽穗期症状

全株矮缩丛生,有的植株虽然能抽穗,但抽穗明显仿迟,穗头小,穗颈短缩且病穗有1/2-3/5缩藏于叶鞘内,剑叶短宽,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褶,在叶背和茎秆下部节间及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瘤突。

二、发生规律与危害

1.传毒介体昆虫和传毒特点

1.1传毒介体昆虫

主要是白背飞虱、灰飞虱传播,获毒时间为30min,传毒为15 min。

1.2传毒特点

病毒离开植物体和介体昆虫会失去侵染能力。染毒的白背飞虱、灰飞虱均不经卵传毒,不能将病毒传给下一代若虫,但一经染毒即可终身带毒、持续传播。植株之间不相互传毒,病毒初侵染源以外地迁入的带毒白背飞虱、灰飞虱为主,冬后带毒寄主,如田间杂草、再生苗等,也可成为初侵染源,带毒白背飞虱,灰飞虱取食寄主植物即可传毒。

2.易感病时期和产量损失

水稻感病期主要在分蘖前期,最易感病期是秧苗的2-6叶龄期,拔节以后不易感病,水稻苗期、分蘖前期感病的基本绝收,拔节期和孕穗期发病的,产量因侵染时期先后不同而造成的损失在25~50%,对水稻生产安全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

3.本田发生特点

随着病毒分布范围的扩大,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会逐年加重,具有以下特点;中晚稻发病重于早稻;育秧移栽田发病重于直播田;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稻;田块之间发病轻重取决于带毒白背飞虱、灰飞虱迁入数量。

三、综合防治技术

目前,有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很少、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的关键是 “治虱防矮”,要按照“杀灭传毒害虫,切断毒源,治前期保后期,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治策略,农闲时铲除毒源,抓好秧田期和本田初期防治关键时期,在传毒媒介白背飞虱、灰飞虱传毒之前将其消灭,控制病毒传播,并辅以其他措施,达到防控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目的。

1.农闲时铲除毒源

在农闲时要铲除田间、沟边禾本科杂草、水稻再生苗,尤其是在发病田块周边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避免在病田附近播种育秧,尽可能减少田间毒源。

2.抓好秧田防治

2.1种子处理及秧田施药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种12h,种子催芽露白后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先与少量细土或谷糠混匀,再均匀拌种1kg,种子即可播种。在水稻1叶1心至2叶1心期喷施1次农药防治稻飞虱,秧田移栽前3-5d再喷施1次送嫁药,可选用长效性药剂沙隆达牌金畏240-480g/hm防治,压低飞虱迁移到大田的虫口基数,最大限度地减少秧田感病带毒。

2.2重病区推行防虫网覆盖育秧

育秧期全程覆盖20目防虫网,可减少育秧期白背飞虱,灰飞虱迁入量,控制病毒传播,有效预防水稻病毒病的发生危害。

3.抓好本田分蘖前期防治,降低病毒传播概率

3.1在水稻种植片区中,当水稻移栽达10%左右和全部移栽完成时各防治1次稻飞虱。可用40%噻嗪酮悬浮剂或25%噻虫嗪水分散剂或50%吡蚜酮水分散剂,加40%毒死蜱或20%醚菊对水喷雾;也可以用抗病毒制剂宁南霉素、病毒A等+叶面肥+杀早剂混合喷施,或用病毒A800倍液+植物细胞分裂素600倍液喷施,或用75%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剂900-1350g/h㎡+沙隆达牌金畏240-480g/h㎡防治螟虫时兼治稻飞虱,飞虱暴发时用80%敌敌畏乳油1500-3000ml+沙隆达牌金畏TM240-480 g/h㎡进行防治。实行统防统计治、联防联治,提高防治效果。

3.2一次性施用呋喃丹防治稻飞虱,能有效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呋喃丹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和杀线虫剂,是内吸剂并兼有触杀作用,能被植物根、茎、叶吸收且能在体内传导,是防治稻飞虱的良好药剂,2010年和2012年早稻发生稻飞虱,建阳市植保站在潭城镇回瑶村进行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试验,一次性施用呋喃丹防治稻飞虱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第一次追肥时结合进行一次性施用3%呋喃丹颗粒剂3kg/亩防治稻飞虱,可明显减少稻飞虱的虫口密度,有效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而且药剂对水稻安全性好,(见表一、表二)。一次性施用呋喃丹防控稻飞虱技术,已在我市迅速应用推广,效果明显。

表一 2010年早稻一次施用呋喃丹防治稻飞虱情况

注:施药时间为4月19日,施药区和空白区(CK)面积各2668㎡,每期亩100丛水稻。

4.加强肥水管理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施硅钙肥及锌肥,提高水稻抗逆性。

5.发病田及时防治

在秧田期和移栽后15d内进行田间排查,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或深踩入泥。当大田严重发病时,要及时拔除病株,再从健株中分苗补植,并马上用宁南霉素等病毒制剂加入叶面肥和杀虫剂混合喷施,控制病害蔓延,以减少损失,确保水稻产量。

表二2012年晚稻一次施用呋喃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

注:调查时间为10月27日水稻齐穗期,调查田块面积667㎡/块。

参考文献

[1]周国辉,光,邹寿发,等,水稻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危害趋势分析[J].植物保护,2010,36(2):144-146.

[2] 许红.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湖北植保.2000(1)4-8.

[3] 孙光忠,陈江海,肖洪波等,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170.

作者简介:罗祠平(1964-)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植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