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心理因素对静脉注射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心理因素对静脉注射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当今的护理模式主要是整体护理,表现为护士工作要以患者为中心,评估患者当前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围绕着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需要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静脉穿刺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之一,穿刺失败直接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往人们总认为这种操作是熟能生巧的问题,忽视了操作中护士的心理因素,其实影响静脉穿刺成败有外界因素、内在因素等。护士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关键词] 护士;心理素质;静脉穿刺;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b)-083-01

无论是输血输液,还是抽血检查,都离不开静脉穿刺。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时,穿刺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护士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护士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就会引起机体内环境失调,如果这种失衡表现在静脉穿刺时,就有可能造成静脉穿刺的失败,给患者造成痛苦,甚至失去抢救时机。护士应努力将自己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感,满腔热忱投入工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一针见血,是广大护理人员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现从几个方面分析影响护士心理素质而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1影响护士静脉穿刺的几种外界因素

1.1患者的因素

患者的外在表现、语言都可以成为护士心理的刺激源。例如:有的患者见了张护士说,昨天是李护士给我注射的,一针见血,一点也不痛;见了李护士则说,张护士注射怎么怎么好。总之,用种种语言和手法刺激护士。有的患者情绪差就乱指责护士,内容涉及注射用什么型号的针尖,注射哪根静脉或者具体到哪个位置,这些都可能形成一种与护士心理不协调甚至不和谐的气氛,适应性较差的护士会出现焦虑、惭愧、紧张、自卑心理,从而降低了穿刺的成功率。

1.2环境因素

良好的环境可以安定和保护护士的心理平衡,反之,环境中存在大量的信息可以干扰护士。例如:说话声、走路声、开关门的声音及人群中的噪声、灯光的亮度、患者家属的态度,以及在护士旁边议论一些带有刺激性的事情等等,这些都会对护士的感官和情绪造成不利的影响。

1.3个体差异

患者是领导或熟悉的人;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胖瘦和所患疾病的不同;静脉的粗细、深浅、软硬等等,各有各的特点和差别,护士必须学会仔细观察,不断总结才能掌握。

1.4物品因素

物品的好坏也能给护士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如:针头带钩、输液管漏气、注射器活塞不严实、止血带缺乏弹性等常用物品质量差或年久老化问题都会给穿刺的成败带来影响,所以护士在穿刺前必须仔细检查所需物品,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2影响护士静脉穿刺的几种内在因素

2.1个性特征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个性。它包括兴趣与爱好、能力与素质、气质与性格等。个性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如果护士在操作时遇到随机情况,特别是在紧张抢救或上级考核、当众表演时,就会情绪紧张、心慌意乱,甚至平时容易穿刺的静脉也会屡次失败。因此,作为一名护士,要想成为一名成功者,必须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境,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个性,切不可操之过急。

2.2心理素质

2.2.1认知不论静脉粗细、深浅和有无弹性,护士都要有一个认真观察、认知的过程,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静脉穿刺是因人而异的,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在穿刺前应感觉一下有无搏动,避免误入动脉。又如手腕外侧的桡静脉,易暴露,较粗壮,但特别滑,如果护士只看表面,不掌握实质,就很难做到一针见血。

2.2.2情绪情绪随认知过程产生,并影响认知活动的进行,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积极情绪,反之,产生消极情绪。而情绪的波动会影响护士穿刺的成功率。我们应努力做情绪的主人,培养良好的性格,保持乐观的心情,有健康向上的精神和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不把消极情绪带入病房,才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2.2.3个体素质护士工作中有大量平凡、琐碎、繁重的基础护理内容,专业发展、知识更新、事业竞争带来的紧迫感,以及三班倒的轮换工作制打乱了护士个体的生物钟节律,这些都将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2.2.4职业素质作为一名护士,要爱岗敬业,做到尽职尽责,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患者一视同仁,也能提高护士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护士的服务对象是人,是患了疾病需要护理照顾的患者,对护士来说,除了有专门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使护理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张伟.临床心理护理理论[M].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4.9-10.

[2]叶奕乾.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30.

(收稿日期:200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