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时期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时期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来自农村女大学生越来越成为就业边缘化的特殊群体。因此,了解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深入分析这一社会问题的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女性权益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107-02

我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2000~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410万、495万、559万、611万,2010年,毕业生达630余万人。再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2010年等待就业的毕业生总数超过700万。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而由于自身生理等方面的原因,加上受到用人单位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及受社会观念影响,使得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一、当前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统计资料表明,1998年,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9.75%;2000年,占到41.07%;到2005年,女大学生的比例已达到学生总数的44%。而与此不对称的是,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性别歧视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对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表明,女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占90.8%。江苏省的一份调查表明,有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大学生有过多次被拒经历。近日,国内大学生就业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完成了一项针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专项调查,该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2010届女大学生就业签约率为21%,明显低于男大学生的29.5%。当前,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2010年高校毕业生总数比2009年又增加了19万,农村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峻的形势。

二、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

(一)自身的生理特点

男女两性在生理上存在差异,大多数女性在体力和精力上往往不如男性。传统的社会分工机制决定体力工作一般由男性承担,造成了女性在选择职业时处于这种性别分工的边缘地带。此外,男女两性生命周期的显著差异就是女性承担着生育孩子的任务,由此必然造成女性职业生涯的中断,单位还得根据国家福利制度担负补偿费用较高的成本,加上女性比男性提前5~10年退休,女性职工比男性领取更多的退休金。这种生理上的差异及由此导致的生命周期的不同,与传统的家庭角色观念相结合,就造成了女生在就业中的不利地位。

(二)个人综合素质不高

虽然农村女大学生在校期间一般学习都比较刻苦,成绩也较为突出,但过于着重学习成绩,不愿参加更多的第二课堂活动,忽略了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了女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逊于男生,与男生相比往往知识面窄,心理素质较差。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与市场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更注重毕业生的事业心、实际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更加青睐复合型人才。另外,有的女大学生过于注重对自己外表的包装,期望以青春和外貌做筹码,忽略了自身修养和内在素质的提高,这种不良意识同样影响了其就业。

(三)就业观念转变滞后

农村女大学生常有不同程度的自卑,自信心不足,表现为畏首畏尾、缺乏自我表现的勇气,做决定时优柔寡断,难以让用人单位信任。还有的农村女大学生择业期望值过高,一心向往大城市和高薪水,好高骛远。多数女生普遍存有跳出农门改变身份的想法,毕业后宁愿漂泊于城市也不愿意回到自己落后的家乡,从人为上缩小了就业空间。而有的女生求职择业缺少主动性,对家庭、学校及社会依赖心理强,存在等、靠、要等消极心理,就业准备不充分,从而耽误了如期就业;还有部分女生则认为“学的好不如嫁的好”,把人生未来寄托在婚姻而非事业上,同样影响了其正常就业。

(四)就业渠道缺乏、选择面单一

多数农村女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人际交往也较简单,工作时获取就业渠道比起城市女大学生自然处于劣势。此外,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大多数农村女大学生都选择毕业后立即择业、就业,而选择继续深造、出国和自主创业的女生少之又少,这些都导致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严峻。

三、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一)社会方面

1.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尖锐

目前,我国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量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不对称增长态势,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供求矛盾尖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2006年为413万,到2010年总数为630万,每年增加约60万,总计约2700多万大学毕业生(比“十五”期间净增1500多万人)将融入到全国的就业大军之中。而按照我国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8%推算,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在800~1000万之间,形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尤为艰难,更不用说农村女大学生。

2.法律法规不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针对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规章制度来切实保障和维护女大学生的利益和用人单位的利益。尽管我国《宪法》、《妇女法》和《劳动法》等法律都规定了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法律条文原则性太强,缺乏可操作性和具体的法律责任和对性别歧视内涵和范围进行明确界定,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62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67%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歧视,或规定女性在聘期不得怀孕生育。

(二)用人单位方面

1.追求利益最大化

由于生理、婚姻以及生育保险费用等原因,使得女性劳动力的“性价比”低于男性劳动力,用人单位或多或少存在性别歧视,这也是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2.用人观念不科学

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期望过高,希望新招的员工能够独挡一面,要求要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但多数农村女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没有太多的实际工作经验,甚至连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也不多,这也是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障碍。

(三)学校方面

1.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方面,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不能与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的接轨,导致培养学生的整体就业情况不太理想,农村女生就业更加困难;另一方面,有些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操作课程所占比例较少,部分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得原本动手能力不强的女大学生就业就更为困难。

2.对农村女大学生就业指导不到位

针对目前就业难的现实,为了保证学校就业率,许多高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在大学生就业中确实发挥了许多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配置人员数量少、平时工作量大等原因,使得许多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通常只为女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而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技巧、心理素质等方面培养不够,没有及时帮助农村女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四)家庭方面

家庭对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许多农村家庭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使其以后能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投入了大量的教育成本,多数家长希望孩子大学毕业后能够找到体面的工作,期望较高。同时,受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女孩子应该从事文秘、教师、公务员等相对稳定的工作,会对女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意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

总之,了解当前我国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成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解决好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使高层次人力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利用,这对于维护农村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益、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与进步、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谐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2]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EB/OL].,2006-4-3.

[3]何刚.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与对策探讨[J].科技广场,2007,(2).

[4]敬海波.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透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6).

[5]叶文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J].商业时代,2006,(17).

[6]许燕,张敏琴.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