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刘天华对民乐二胡的酷爱与贡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刘天华对民乐二胡的酷爱与贡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到二胡,我们就会想到刘天华先生。

刘天华先生对“改进国乐”所作出的贡献,可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倡导音乐的普及教育

十九世纪,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提出了学校设立音乐课的主张,以及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思想,得到社会的拥护,随即产生了“学堂乐歌”。教育机构采用的教学模式是西方的模式,对象以学生、文人、上层人士为主,有“贵族教育”之嫌。这些做法很难使音乐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

此时,刘天华先生便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一国的音乐教育并非造就几个专门的音乐人才去当教员,去做高等吹鼓手,乃是人人必备的一种养生之具……,要把音乐普及到一般民众……”他深刻地指出了当时音乐教育的局限性,并提倡把音乐普及到社会各阶层。

二、热心抢救民间音乐

我国历史上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封建统治时期,民间音乐从来不受重视,即使在“五四”思想影响全国的时期,对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工作也很少有人过问。

而“崇洋派”更认为民间的东西低下、落后,不值得花力气。

因此一些民间艺人虽然充满创造力,可他们所处的地位往往非常低下。

为了改变民乐的地位,刘天华首先从学习、传播入手,他还指出:“习乐之法有三,曰耳听、曰目视、曰言传。三者虽相辅而行,不可缺一,然难记易忘为耳听之弊,模棱失真为言传之弊,惟目视最为真切。故西欧作曲家,咿唔斗室,一纸谱成,各国乐坛便可发其妙响。”

刘天华在传统工尺谱的基础上加注了一些辅助符号,并在左边加上近似简谱减时线的直线等,这就是他向我国民间音乐界大力推广的线谱记谱法。他在《音乐杂志》上发表的音乐作品,就是采用工尺谱与五线谱相对照的形式,此举对推动音乐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收集、整理我国民间音乐方面,刘天华先生更是付出了艰巨的劳动,辛勤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

他还经常到各类民间艺人聚集地(如北京天桥杂耍场等)收集记录各类民间音乐,条件的艰苦和奔波的劳累曾使他染过多种疾病。

刘天华先生一生收集了大量的民间音乐手稿,如《佛曲集》、《安次县吵子会谱》、《瀛洲古调》、《梅兰芳歌曲集》,还有大量的民间音乐,体现了他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也正是受他的影响,更多的音乐家开始致力于收集整理民间音乐,诸如《二泉映月》等精品才得以留传于世。

三、积极改进民族乐器

二胡产生于北方少数民族,流传到中原后,许多年过去了,其演奏技法却一直没有大的发展,用途也仅局限于民间歌舞、戏曲及宗教音乐的伴奏,还被许多人视为“粗鄙”或是“叫花子的象征”,不足以登大雅之堂。

刘天华开始学胡时就遭到父亲的严厉斥责,甚至把他的二胡摔于地上。在后来的学习中,其妻也一开始不理解,认为是没有出息之举。

但是,刘天华先生坚信二胡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表现,他冲破封建的传统意识,坚持不懈地学习,并多方请教演奏,二胡技师技艺不断长进。

1922年,刘天华被聘为北大音乐传习所琵琶教师。由于他教学突出,很快被提升为教授,声誉和地位得以大大提高。他趁机创立专业二胡学科,将流行于民间的这一民族乐器引进了高等学府,使其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为现代专业二胡教育奠定了基础。

同时,刘天华结合教学经验,借鉴钢琴和小提琴的技巧,创作了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和十五首琵琶练习曲,初步奠定了这两种乐器的教学方式,培养了一批富有才干的演奏家,这些演奏家奠定的风格对今天的民乐演奏影响极大。

四、创造性的作品创作

刘天华的音乐创作始于1915年,当时他处于丧父、失业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中,每天拉二胡,渐渐地产生了《病中吟》的曲调。

在后来的艺术道路中,刘天华经过广泛地学习和探索,得出了“国乐之今日,有如沙里面藏着的金,必须淘炼出来,才能有用”和“一国的新文化,断然不是抄袭别人的皮毛就可以算数的,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中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的认识。他冲破传统的束缚,吸取外来技法进行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成为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把西洋技法应用于民族器乐曲创作的人,掀开了民族器乐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