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作为导游的教师与自由呼吸的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为导游的教师与自由呼吸的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游览景区时,每到一个景点,无论自己处在何种情绪状态,导游都会将该景点的解说词流利地背一遍。当你还未来得及细细咀嚼,导游就已高举起小旗子,催促赶紧跟上,进入下个景点。等到依次游览完,导游就会小旗一收,戛然而止,收工回营,哪管你到底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是否消化了那些附着在风景之上的美丽故事。

如果将教师和这类导游相比较,就会发现,某些教师也是如此。在引领着学生进入教育风景区后,他们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起了专断导游的角色,让学生只剩下了洗耳恭听的份儿。而这些教学解说词只有预设性、固定性,没有生成性、动态性,学生听后自然难以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给出有见地的答案。长此以往,学生跟着照搬照套解说词,便会形成千人一面、万题一答的格局。教育少了自由,学生少了灵气。

自由呼吸式的教育其实并不神秘,它的生命力就在于认清学生是独立的、有思想的、个性化的人,让课堂教学处于动态的有序发展中,把学校办成幸福乐园。

我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孩子们是喜欢三味书屋还是喜欢百草园?”之所以这样设问,完全是为了引出对百草园里景物描写段落的教学。谁知一个同学另辟蹊径,从“光滑的石井栏”一句入手,给出了答案。他说:“孩子们喜欢的当然是百草园,因为他们常去那里玩耍,连石井栏都被他们的小手磨光滑了!”这个孩子的回答多么睿智!而这一游离于预设之外的回答又使课堂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是教师教的基础。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挖掘出哪些观点,师生间互相讨论,发生争执,会冒出哪些连教师都没想到的但十分有意义的问题,都难以预测。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光背解说词,而应该顺应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机智地引导学生,让课堂动起来,一步步向着生成性的目标靠近。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又能迤逦出一堂课的知识风景区域,给学生留下重峦叠嶂而又柳暗花明的美妙享受。

教师始终占据讲台当导游不对,那么将讲全交给学生放野马就对吗?回答同样是否定的。因为教育的自由须以一定的规则作为前提,课堂的动态力量来自于学生和老师双方,教师的参与是前提,学生的参与是目标。如果教师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就相当于导游把一群游客带进风景区,然后撒手不管。一个老师在课堂不说话,不点拨引导,全让学生去说,课堂会像是京剧舞台上的打闹,空前活跃,但结果却全成了花架子。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自由度呢?我认为首先要有这样两点意识。

其一,全面统筹的意识。教师要胸中有丘壑,对即将进入的教育风景区有全面了解。教师的眼睛里不仅要有大山,还要有石子,不仅要有森林,还要有小草。既满足全班同学的整体发展需求,又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和机会。

其二,变换角色的意识。教师不能始终把自己看成真理的掌握者、知识的垄断者,认为学生就是学生,教师就是教师。要知道,课堂是动态的课堂,一个称职的教师,不仅是教授者、组织者,还是学习者、参与者,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灵活转变角色,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

作为导游的教师,既要有好的脚力,能带领学生跋涉在文化的崇山峻岭之中,适时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又要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欣赏景色的时间和方法,收获生成性的想象空间,还要能及时调整好步伐的节奏,快慢适宜,难度适中,不落下一个学生。走出风景区时,让山在孩子们的心中矗立,让水在孩子们的心中流淌,这样的教育才是自由呼吸式的教育。处在此种教育环境中的孩子,也才是自由灵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