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及成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处于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是面临各种学习压力、考试压力的最小年龄段学生。由于各种厌学成因的影响,最终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厌学现象表现。本文就目前初中生厌学现象综合考虑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的力度和学生厌学行为的具体表现方式,对现阶段初中生的厌学现象进行了归类整理,并对其成因在学生自身成因和环境成因两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尝试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厌学现象;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34-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在政策、资金、师资等软、硬件的扶持力度逐年增大,以前教育资源的缺失不在是影响当前基础教育初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而初中生在就读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影响初中生学习的负面现象和行为,已经成为影响当前基础教育初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初中生的厌学现象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减缓目前的初中生厌学现象对学生学习以及常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本文就目前初中阶段教育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厌学现象表现进行分类和成因分析。

1.目前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表现

目前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展现出多样性。但从厌学现象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的力度和学生厌学行为的具体表现方式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1.1轻度厌学。这种厌学主要表现是在日常的课堂上,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由自主的在潜意识下开小差,时常表现为一种"心在曹营,身在汉"的行为。课堂上不能很好的按照老师在课堂上的具体学习要求进行课堂学习过程。课后,对于没有学懂的知识也不再进行二次补救,作业基本完成就行。

1.2中度厌学。这种厌学主要表现是在日常的课堂上,打磕睡、窃窃私语、看杂书、玩手机等刻意不集中精力学习的表现已经初步显现,课堂上喜欢干一些除学习以外的"私活",而且常常以此为乐,坐在座位上如坐针毡。课后,练习、作业抄袭严重,甚至"偷工减料"完成作业,少做、漏做、字迹潦草,偶尔干脆不做。

1.3重度厌学。这种厌学已经几乎超脱了人们对"厌学"这一概念的一般认识。主要表现为无故旷课、逃学,经常不按时上、下学。想逃避与学习有关的一些列话题和活动,甚至逃离学校环境。严重者,结交社会不良青年,放学后合伙欺负校内同学,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

2.对于目前初中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分析

厌学是学生在一定的诱因下所产生的一种对自己的学习产生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行为的改变来表现出自己在学习认识上存在的偏差,情感上的消极抵触,行为上主动远离等。就目前来看,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影响他们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事物之间因果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现阶段初中生厌学现象出现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即学生自身成因和环境成因:

2.1自身成因。自身成因主要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自己在心理、生理以及自己对学习认识等方面对其自身学习产生影响的成因。主要包括:

2.1.1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作为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初中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认知面逐渐的广阔起来,他们形成了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这一切都处于不健全的萌芽阶段。兴趣、爱好广泛,但对于事物的专注度不够坚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时常会被学习以外的事物或是一些对于学习具有消极作用的因素所吸引。把对学习的兴趣转移到其他对象上。厌学的学生大多喜欢网络游戏,聊天,在实际学习中没有时间概念,过于任性贪玩。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学习之外的事物所转移,他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进而演变为厌学。

3.1.2缺乏具体的学习动机。俗话说,"需求是最好的源动力"。当现阶段的初中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缺乏足够的认识,再加上要面对一些宽泛而过于宏大的学习目标引导时,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学习和理想相差胜远,努力的学习过程,或是说努力学习后的成绩不能够满足初中生的自我认知心理需求,他们就会以较为狭隘的认知能力来判断自己的努力付出,进而得出逆向的判断结论,放弃自己的学习,产生厌学现象。

3.1.3学习方法不当导致产生的自我失败感。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很努力地学生由于平时的学习方法不当,在考试失败或是成绩不理想时,使得他们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对学习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没有信心,久而久之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类似于习惯性的无望心理。所以他们就根据常人对好学生的评价对自己做出了"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等不正确的自我评价,进而放弃了学习,导致其厌学现象的产生。

3.1.4过重的心理负担承受。现代的初中生承受着非常沉重的心理压力,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小学升初中没有升学压力,而当进入到初中阶段学习时,学生都面临着升高中的无形压力。使得他们一进入到初中阶段的学习,极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整天被枯燥的学习氛围压抑其中,使其学习过程长期处于一种紧张而消极的状态之下,当这一切超越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时,必然导致他们产生厌学现象。

3.2环境成因。造成现阶段初中生厌学现象产生的环境因素主要涉及到学习过程、家长、学校等方面对学生厌学现象产生的成因,主要包括:

3.2.1学习过程的固有属性影响。学习是通过一系列模拟、模仿,反复强化记忆、训练来传承或积累他人认知和行为经验的复杂心理活动过程。而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在实现高效的授课过程之余,也使得学习这一过程需要付出大量周期性的精神和专注力高度紧张的心智活动。学生的心理在这一过程长久的作用下,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现阶段的初中生从幼儿园开始,到达初中时已经持续经历了至少八、九年之长的学习经历,多多少少的令他们产生厌倦情绪。所以,学习过程的本身固有属性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现象的产生。

3.2.2家庭教育因素。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方式中,家庭教育在对学生教育中占据了的重要地位。父母对孩子的不恰当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对现阶段初中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压力,造成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丝毫体会不到学习的趣味所在。再加上家长在孩子学习效果不佳时的理解不到位,没有很好的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总结得失以及不假思索的盲目评价等原因,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3.2.3学校教育因素。由于应试教育造成的影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仍然存在,使得多数地区课改不利,片面抓成绩,或是以成绩定优劣的现象依然存在。升学考试依然引导着常规的教育教学过程。繁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卷面评价考试依然深深的影响着现阶段初中生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对学校里的学习过程失去了归属感,进而产生逃离的学校学习环境的心理,促使厌学现象的进一步发展。

从现实中初中生形成厌学现象的成因来看,某一个学生的厌学现象成因往往是多方面成因综合的结果,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初中生厌学现象的发展过程及其成因的主要所在,及时对他们适度恰当的引导就会大大改变厌学现象对他们学习效果的影响。这也有利于现阶段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旭凌,王文勤.中学生厌学心理浅析.教学与管理,2001第1期,32-33页.

[2]邹颖君.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77期,117-118页.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