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白”又是从何而来的的呢?它是与“黑”相对而产生的 ,二者相互矛盾且统一。于是,黑与白的组合,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法则之一。“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有着其特殊的地位,有许许多多的画家称其为“布白”。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艺术经过了漫长的积淀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绘画独特的民族风格,也成为了中国画中独有的一门艺术语言。虽然“留白”看似无形,但却内容丰富。“留白”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意境和审美观念的想象空间,即给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带来了极大地灵活性,同时也激发了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留白”与构图

构图在作画方法中被称为“经营位置”,也称之为“章法”,一位有能力的画家,即使是轻描淡写,也能将画面的意境,描写的出神入化,大胆的留白使人叹为观止。“留白”在画面构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山水画俗有“画实容易,画虚难”之说,“白”即可以是天空、白云,也可以是江河湖海、溪流。一幅好的山水画它的构图,既能体现画者的立意构思,又能体现笔墨、意境的追求,除了由构图合理和笔墨精到外,留白也是必不可少的,二者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也可以说,笔墨操作自始至终都是构图不断完善的过程,留白能给构图的和谐和笔墨的情趣增加更多的韵味。以元代王蒙的《青卞隐居图》为例,在画面下部分所留的“空白”,只能视它为“水”,而上方的留白也只能让观赏者理解为天空了,无论你如何想象,都不可能得出其他的结论。通过疏密面积的大小以及主体笔墨的黑,从而形成强烈的节奏感使构成画面的元素精准而凝练,从而在整体上给人以宁静舒爽幽虚静穆的感觉,这还得归功于画家对留白等元素的深思熟虑。如果上下不留空白,画面的点缀与修饰就差一些火候了。画家如此的安排,只是为了让观赏者对画面进行无尽的联想,空白点缀使观者对笔墨和留白产生无限的想象,在整幅画面当中上下的空白以及中部的小面积空白使画面的纵深感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和秩序感,最后再利用落款来对画面上方的留白进行灵活的分割,使得画面整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平衡,整个画面的意境看起来就深远和谐多了。倘若此画家在构图时不注重“留白”和留白位置的经营,画面会出现如何的效果?当然是缺少了许多生机和活力,就更谈不上意境了。所以说在任何一幅山水画作品中“留白”与构图都是相互依存,相辅相称的,二者缺不可。

二、“留白”与虚实

“虚实”是中国山水画处理空间关系的一种表现手法,中国画家利用“黑白”两个要素,巧妙的在自然与理念之间设计画面的虚实关系,在中国山水画中,“虚”就是画面中的空白,“实”便是画面上的具体物象。清蒋和《学画杂论》曾云:“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故十分之三在天地布置得宜,十分之七在云烟断锁。”“虚实相生,既得画理。” 从审美的意义上说“留白”是中国山水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画面视觉中重点突出的形象宜实,采取浓重、细致、繁密、充实的手法;反之,陪衬得形象要虚,选用较淡、粗略、简洁、空旷的手法表现。这就是中国山水画当中讲究的虚实相生、阴阳互补。中国山水画中精心的铺设“空白”巧妙的打破了形式上重水墨与画面呈现出来的那种严肃,在黑白设置中,使画面在恬淡中达到无色生色的语言表达。元四家倪瓒的山水画中将留白的造诣发挥到了一种新的境界,画面中体现出的虚实对比,更能使画面显得妙趣横生,意境深远,令人遐想,从本质上使主体与客体在虚实相生中达到耳目一新的审美效果,使其审美性与艺术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通常以“留白”的表现方式以笔墨技巧的精进来完成的山水画作品是艺术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结合,画家有意识的将整体物象设置于画面中的主置,并以虚白巧设空景,使实景更加突出,从而将整个画面充满灵气,给人一种既舒心又透气的艺术享受。

三、“留白”与意境

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画者往往比较注重意境创设,这样就不得不与画中的“留白”扯上关系,意境的创设离不开空白,物象上的留白能给人以充足的想象空间。人们把留白这种能使人产生意境和想象的空间,作为了山水画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元素。“白”即“无”这种绘画语言就是通过遐想生境的,山水画中的水墨渗透与妙造的留白在视觉上阐述了老庄哲学文化的精神意境,让“无”中生“有”。没有留白的山水画是不完美的,没有了“白”就没有了意境,没有了意境,整幅画就没有来了生命力更谈不上灵气了。拿明代唐寅的《落霞孤鹜图》为例,画中的树木山石看上去很是悠闲自在,那种美只能通过观者自己去想象。假如这幅作品将树木山石画的很密实,那么这幅画还有什么美感、韵味和意境可言呢?“白”的本质是“单纯”、在山水画中,画面中往往是以淡为尚,以淡为雅。在恬淡虚无的笔墨韵律中,展示着自然与人生的内在节奏。山水画意境的深化放大了淡,而趣在白,这类“留白”自然是一种妙化的语言,也是“白”在同等分量下的不同感受。这就是中国画讲究的在墨色渗透中游离于黑白之间,从而创设出中国山水画无尽的意趣。“留白”不仅仅只用作创设意境,在中国山水画中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它是山水画的主要表现语言之一,画家在布置落墨上为达到意境的创设,重点考虑如何“留白”,否则整幅作品则被画“死”。

中国山水画中的“白”并非“没有”,是画家情思观念可以任意驰骋的地方,所以“白”可以是一切,由观赏者用心去领会,所以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是画家寄托情感,萌生妙境的地方。“留白”在山水画中,特别在那些笔疏墨少的画幅中是极为讲究的,正所谓“添之则多,去之则少”。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是从全局考虑的,重点把握笔者与意者之间的联系,使画的意境能在所留的空白中得到尽善尽美的表现,以“留白”之“虚景”配合“实景”造美,不仅在美学与形式上有它的存在价值,而且在面对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融合中还能保持本民族的璀璨文化,在美学上,也有着它不可低估的艺术价值,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相信“留白”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发展中,一定能够发展的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郭若虚.图画见闻志[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潘天寿.潘天寿美术文集[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3]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

[4]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6]徐英槐.中国山水画史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