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孩子开启学习体验之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孩子开启学习体验之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为什么要开展项目学习?

在基础教育阶段,比成绩更加重要的,应该是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养成,除了让孩子关注知识本身之外,更要让他们关注概念和技能学习的意义所在。以往那种传统的割裂式的课程模式,都是将各学科内的抽象知识“打包”塞给学生,学生看不到,更看不懂事物和知识之间复杂的关系和连结。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关注的焦点是学科内知识内容的达成,考核的方式是一张张试卷和对应的分数,儿童的个体特性和对整个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基本被忽略。这样的教与学的模式,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理念永远只能是在两条线上行走。

而事实上,真正的学习,永远不是孤立地发生在语文或数学课堂中,也不应该仅限于“绝对知识”(那些或事实性或抽象性的知识)的学习,而是发生在儿童对世界的完整体验之中。体验,是一切学习发生的基础,也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这是因为学生在对世界的真实体验过程中,自主意识会被激发,学生带着兴趣和情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背景,积极重整、建构新的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不仅包括那些“绝对的”知识(也就是那些事实性知识),还包括儿童的思想和对世界的认识,以及情感体验和全人发展。

项目学习便是从学生的真实体验出发,提倡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和互动氛围,鼓励学生从现实体验中生成真实的问题,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在问题的驱动下导向团队协作,活跃思维和想法,生成真实的项目。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既需要课堂学习和动手操作,又需要同伴合作和教师指导,在人际互动中获得对知识、概念、技能和情感的深入理解,达成知识内容和21世纪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

二、设计项目学习的抓手在哪里?

在课程设计中,项目学习与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学习路径设计的不同。它既不是先选定一个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确定学习内容,也不是在学习完某些知识内容之后再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整合运用。项目学习,是从学科知识的内在关联之中自然生成的真实的“项目”,并导向真实的“产品”,所涉及的学科核心知识与技能,都被设计在了完成作品的过程之中进行学习和掌握。

作为教师,在设计项目学习时,需要从四个不同的层次来构架:

1.作为课程和项目的一部分,学生该做些什么?2.希望学生在这个项目中学到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是什么?怎样知道他们已经学会或掌握了这些概念或技能?3.希望学生在项目过程中培养哪些思维习惯?4.关于自主学习,学生最终从这个项目中能有哪些收获?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接下来再用Adria Steinberg的“6A”元素来检查PBL的设计质量――真实性、学术的严谨性、成人参与、主动探究、应用型学习以及实行过程性评估。

基于这些,我们在具体实践中也总结出了适合小学阶段的PBL设计路径图,帮助师生共同设计自己的体验式学习。我们常常用“开启项目学习之旅”来形容我们的课程探究。

第一站――带着学生一起发现真实的问题,制订真实的项目任务:

思考学生最关心什么、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让学习不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发生在学生真实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

第二站――学科教师交流,确定核心概念或技能,制订学习量规:

以结果为导向,设计项目学习量规(学科目标和21世纪核心素养目标),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够以量规为尺,衡量自己和团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

第三站――定位学生知识结构,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搭建脚手架:

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和阅读、独立思考、团队合作、课堂学习、个别辅导、动手实践和反思等,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成果,利用所学的知识、概念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站――动态记录学生的项目学习进程,对过程不断进行评估:

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学习进行动态记录,通过实时反馈和表现性评价帮助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质量;同时也通过团队合作和个别指导,达成学习中的积极情感体验和良好的人际互动,实现对知识、概念、技能的深度理解,也实现21世纪核心素养和技能的养成。

第五站――项目学习成果(或作品)展示,对项目学习进行反思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学习中,项目成果(或作品)展示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最终以这样或那样的作品形式进行呈现,展示给真实的观众去欣赏和评价;教师和专家也要在展示之后,再带着学生进行项目学习的反思,从而实现反思性学习与体验式学习相结合,让学习真正实现“深度发生”。

除了PBL设计路径之外,我们还特别注重紧扣课程要求设计PBL学习记录夹,让学生既能在现实体验中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又能通过过程性学习记录让学生达到学科的目标要求。这些记录可以引导着学习和探究的发生,指明学科标准的要求,为接下来的学习提前铺路、做准备。要完成这些学习记录,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和学校要求掌握的一些核心概念和技能,通过与团队、同伴、教师、专家等协作,完成PBL学习记录夹中的角色任务,最终形成自己的项目成品(或作品)。

三、项目学习的更大挑战在哪里?

在打破传统教与学的学习设计中,我们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首先,是教师面临的对课程整合能力方面的挑战。教师以往的经验都是基于“单科作战”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而现在却要经常打破学科界限,让项目从课标和学科内容中“生长”出来,将学科间共同的知识技能进行整合处理。在PBL学习中,各科教师可能依然是做着自己学科内的事,但思维却要延展到其他学科中去,从关注知识本身转移到思考概念或技能的学习意义所在。这就要求我们要先建立起对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技能、学生素养发展以及教学技术等诸多方面都能够高度把握的教师团队,支撑这种学习设计。当然,除了开展学科间的项目学习之外,我们还尝试着学科内的项目学习,在行动研究中探索PBL的路径设计和实践。

其次,是学生要面临自主学习的挑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都习惯于依赖教师或家长来监督和管理自己的学习。但在项目学习中,学生要学会团队协作、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还要利用学习量规来发现学习困难、调整学习进度、把握学习效果……这对习惯了传统教学的学生来讲,需要教师和家长的不断引导和帮助。

第三是要对学习资源进行管理。以往的教学中,学习资源更多的指向教科书,而项目学习资源不但包括教科书,而且还包括时间、空间、家长、教师、专业人士等各种可调动的社会资源。在PBL的设计和实施中,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和管理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围绕着一个驱动性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园、家庭、博物馆、图书馆和各种体验活动中心等空间,通过书籍、纸笔、网络、电脑和软件等工具,在学科教师、领域专家(科学家、作者、画家、记者、舞蹈家等)和家长志工的帮助下,综合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这是我们以往的教学中不曾遇到的问题,而现在却要进行统筹和协调。

总之,项目学习基本上是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以课标为本,以学生的全人发展为核心,以多元学习路径取代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团队合作、直接教学以及自主探究,实现做中学。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将评估方式从单一的卷面测试变成基于表现的评价,实现动态的学习记录、反馈和评估,从而实现真实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