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云岭音画》看我国筝曲艺术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云岭音画》看我国筝曲艺术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唐代诗人温庭筠在《弹筝人》诗中写到“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可见,当时的文人墨客写了不少关于筝的诗句,足见他们对筝这件乐器有着特殊的感情。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筝乐器的重视。到了当今社会,习筝之人越来越多,为此创作的人更是竭尽所能。这也使现代筝曲艺术在各方面不断进步,高速发展。

一、传统筝曲的古风古韵

筝为汉族乐器,又称“秦筝”(谓之:西秦之物),它不似琵琶、唢呐来自外来民族,源于战国,那时筝仅有5弦,汉晋时,筝为12弦,到了唐以后筝在形式上增加了一弦,明清以来筝为15、16弦,而后来又增至18、21、23、25弦。现在演奏的古筝以21弦居多,23、25弦的筝称为“新筝“,这也是筝的形制得到了基本定型。筝以五声音阶定弦,以正调为基本调,也就相当于现在的D调,音域上由小字三组的d到大字组的D。筝曲音乐的韵腔与风格韵味许多都是用左手揉、按、滑和右手勾、抹、拨来完成。

筝因广泛流传于民间,因此流派也很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格。如齐鲁古乐山东筝派、中州古韵河南筝派、弦诗古调潮州筝派、汉乐古风客家筝派等等。另外,日本筝、朝鲜族的迦耶琴和蒙古族的雅托格也属于筝类乐器,有相应的音乐风格。

在我国筝曲技法上最突出的是山东筝曲流派和河南筝曲流派。山东筝曲主要是以山东琴书唱腔曲牌以及民间小调组成,代表曲目有《高山流水》、《汉宫秋月》等,所以技法上主要以右手托、抹和左手点揉,上滑音为主。河南筝曲大多根据河南说唱音乐“河南曲子”的唱腔曲牌音调进行创作,代表曲目有《天下大同》(河南八板)、《打雁》等,其风格活泼灵巧,在技法上以左右四指交替演奏和右手夹弹为主。其他有名的筝曲流派如潮州筝派、客家筝派,潮州筝曲以《寒鸭戏水》等著名曲目闻名于筝坛,在技法上以右手勾、托,花指居多,风格幽静、凝重。客家筝曲从客家音乐中发展而来,又名汉乐筝曲,风格清淡典雅,以《崖由哀》为代表曲目。

筝曲的发展除了有筝派作为基础,同时也受到了其他乐器的影响。古筝的曲目十分丰富,自殷商至清末,曲集有数百种,其中许多曲目都是众人所熟知的,如《广陵散》、《梅花三弄》、《离骚》、《平沙落雁》、《高山流水》等。它们的幽雅古风至今还在耳畔回响!这其中许多名曲改编成了古筝曲。同时,古筝在技法上也广泛借鉴古琴中的吟、泛音等手法,使古筝音乐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实与进步。

二、现代筝曲演奏技法与风格的转变

筝曲艺术方面,有传统筝曲,也有在传统筝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筝曲,它无论从演奏技法还是风格上都有很大突破。王中山先生创作的现代筝曲《云岭音画》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筝曲《云岭音画》将我国广为流传的民间口笛独奏曲《苗岭的早晨》的音调作为音乐素材,音乐上融合了苗族、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音乐特色。在调式运用方面,虽是徽式,但加入了降3和降7变化音,这是结合苗族“飞歌”的特点,因而在音阶上形成了一种特殊调式,使音乐更加丰富。作者力求在音乐风格、调式和技法上创新。

传统筝的摇指技法绝大部分是通过右手来完成的,千百年来亦如此,要想改变它非易事。但右手单一摇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适合单声部旋律的表现形式,且在丰富音乐旋律的效果时还须加上左手的琶音、刮奏等技法共同完成。这也就成了一种固定演奏模式与技法搭配。尽管演奏家们在摇指上也有过尝试,如“双指摇”“三指摇”,但还是没有从实质上改变“左拨右摇”的传统技法。

现代筝曲《云岭音画》一改传统筝曲右手单一摇指演奏形式,使用独具匠心的“双手摇”演奏技法,使音乐产生了和声效果。在 “双手摇”这段旋律中,左、右手的旋律基本吻合,音域上超越了两个八度,运用卡农复调织体,即高、低声部先后进入,构成纵向迭置关系,两个声部处于同样的地位,但有时同步、有时又交错进行,体现出浓厚的和声性色彩。这在以前筝曲甚至是其他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这类拉弦、弹拨乐器)都是很少见的。

现代筝派的演奏家们,正是在秉承传统筝派的基础上进行更大胆的技术创新。如:在传统的山东筝曲《莺啭黄鹂》中,它曲谱上许多都是带有十六分音符的音型,而在指法标记上仅仅是用食指和拇指交替弹奏或是拇指连托。这样使技法较为单一、枯燥,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这种指法的使用并不能提高音符的速度,也仅限于在中、慢板的旋律中使用。而遇到了快板旋律的音符时,手指的律动会跟不上。因此为了快速旋律的音符在快板乐曲中能够均匀、准确、快速地演奏,古筝艺术家们创造了一种新型指法――快速指序。所谓“指序”,是指指法序列或指法顺序,是为区别八度对称的弹奏模式,使这一指法可以用便捷的方法弹奏快板旋律,而不仅仅可以在慢板旋律上演奏。

又如:现代筝曲《井冈山上的红太阳》,整首乐曲绝大部分都是十六分音符,同时每分钟152拍的节奏让人演奏起来难度很大。但运用了快速指序技法演奏后,速度上比起原来传统技法在手指灵活性上有大大提高,使整首乐曲沉浸在一片轻快、活泼的气氛之中。也将乐曲热烈、奔放、自由、轻盈的风格表现出来,快速转调和击拍筝曲的演奏形式曾在现代筝曲《幻想曲》和《汨罗江上》出现过。在《幻想曲》中,乐曲出现了四次转调,由D调转为F调再继续转为降B调,最后转为D调。整个乐曲个性突出,风格鲜明。《汨罗江上》是表现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乐曲,因此在表现形式上将击拍筝面来代替锣鼓的声音,音乐风格气贯长虹,富于英雄气概!

《云岭音画》正是综合了现代筝曲多种新颖技法,曲目中运用了快速指序、轮弹、双手摇等技法,同时也采用转调、击拍筝面等独特多样的演奏形式。

把少数民族多声部的音乐融入到民族器乐的音乐旋律中,《云岭音画》是很好的见证!

我国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那里的音乐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因而也形成了西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多声部音乐,这种音乐大多采用密集的同度、大二度、大小三度、四度、五度等音程,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大二度音程的广泛运用,它频频出现,独具色彩,这也是它最具鲜明的特色。《云岭音画》正是综合了以上这些特点,凸显了苗岭音乐特色。

拓新多变的创作手法,将传统与现代、民歌与前卫共融,充分展现了新时期我国筝曲的突飞猛进!然而,这一切与我国千百年来筝曲的浑厚功底是分不开的!

三、古筝艺术的春天

“紫袖红弦明月中 ,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一首白居易的 《夜筝》可以看到筝深邃的艺术价值,它不仅仅局限于一件演奏乐器,更多地成为了心灵的伴侣,从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以现代筝派的研习者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将古筝这件古老的民族乐器发扬光大。不仅在技法上创新,也在体裁风格上加以深入的探索。

艺术的源头在于民间,筝作为我国民间流传的重要乐器,在体裁上由于受民间音乐生活影响较深,古往今来大都以独奏形式为主。其精品浩如烟海,熠熠生辉!

那么,筝是否一直处于独奏状态呢?其实不然,据史料记载,由于我国元明时期戏曲、说唱音乐的兴起与发展,古筝也走进了戏曲音乐和曲艺音乐中,成了乐队的组成部分。与琵琶、二胡、扬琴并称为乐器“四人件”,如此一来,古筝也有了另一种体裁表演形式――合奏。这在清代文人荣斋编辑的《弦素备考》中有13套民乐合奏的记录(当时筝是与琵琶、三弦、胡琴进行民乐合奏)。

随着时代的潮流与社会的进步,古筝也不再限于独奏与合奏的形式,转而开始更大的突破,先后出现了重奏和协奏两种体裁。

重奏比协奏诞生略早,它多以两台或三到四台古筝共同演奏,有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不仅在节拍、奏、声部上要准确掌握,在音色与情感上也要求达到统一,这对于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奏作品中的精品如:古筝二重奏《出水莲》,三重奏《恒春耕农歌》,四重奏版的广东音乐《步步高》等等。

到了20世纪90年代,筝曲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协奏曲。著名作曲家何古豪先生所写的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是协奏曲中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将传统曲目《满江红》作为素材,进行旋律发展,此曲有两种版本,一是筝与钢琴, 二是筝与西洋管弦乐队的协奏,无论哪一种版本都将岳飞精忠报国却无门的千古遗恨的悲壮人生表露无遗,感人肺腑!它更深层次地演绎着古筝的魅力,拓展了古筝的发展空间,令人叹服!也鼓舞着人们为实现“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目标而奋斗!

从单一的民族音乐特色到多民族音乐的元素的结合;从传统筝曲左手的揉、按、滑和右手的勾、抹、拖 等技法到现代筝曲左手摇指、快速琶音和右手快速指序、轮指等新颖技法;从短小精悍的抒情性小调到气势恢弘的技巧性大曲;从最初的幽雅、婉转到后来渐渐加入欢快、活泼,再到现代的气势恢宏和多民族音乐特点的结合,筝曲艺术的演奏技法和风格在不断演变。

现代筝曲正紧跟时代的步伐大步向前,引领着更多的人为古筝音乐的创作而奋斗!展望未来,古筝艺术必将在国内外艺术的舞台上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