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何我们的课堂“预”来愈不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何我们的课堂“预”来愈不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课堂精彩与否不在于学生有没有预习,而在于学生是怎么预习的,以及教师如何在学生预习后分析新学情。要让预习点亮课堂,不仅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具备问题意识,而且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学情变化和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预习 问题意识 学情分析

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不仅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1.教学实践中预习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大多数学生所谓的预习只能停留在阅读教材、看看例题这一表面层次上。学生很难通过这种预习方式来确定下节课的听课重点,从而造成其课堂学习的目标性和针对性不足。再加上不少教师在课堂中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知识学习就被局限在现有的结论视野中,他们无法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不到学习的兴趣。而在教师层面,虽然他们向学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但并未对学生如何预习进行指导,同时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也缺乏应有的关注,没有从学生的问题中分析获得新的学情信息,因而很难把握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所在,自然设置不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上课越听越没劲,他们认为是预习搅了他们听课的“胃口”,也就越来越不喜欢预习;教师则认为精心设置的情境因为学生的预习变得形同虚设,对预习的态度也由大力提倡转为不闻不问,甚至反对。

2.课堂的不精彩是预习“惹的祸”吗?

2.1学生预习效果如何

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是课堂能否精彩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听课效率的高低,同时也关系到教师设计的相关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

那么,怎样的预习才是效果佳的预习呢?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能否在预习过程积极思考是决定预习效果高低的主要因素。心理学的观点也认为:问题即思维。可见,只有在预习中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预习,才能真正启动思维。然而,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导向,人们关注的是知识的识记、理论的灌输,学生的问题意识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甚至对问题缺乏应有的好奇心,更不用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了。因此,他们不论是在预习阶段还是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都以理所当然的态度来对待教材中的理论和观点,缺少探究知识生成的热情,缺少主动学习的动机。

2.2教师的学情分析是否到位

教师是否重视学情分析也是课堂精彩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奥苏贝尔的起点理论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去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事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掌握不全,甚至是全然不知的话,那么教学中就必然存在盲目性,处理教材时经常不是偏难就是偏易,教学缺乏针对性,自然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在预习后,知识基础状况如何,学习能力状况怎样,预习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困扰他们,对于这些,很少有老师会用心地去深入了解,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视而不见,因此,他们要么低估学生的潜能,要么高估学生的能力,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样的课堂如何能吸引学生呢?

3.如何让课堂“预”来愈精彩?

3.1从根本上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则有问,有疑则有学,有疑则有知。

首先,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长期的应试教育已经让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从而出现无疑可问的现象,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让学生生疑,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可以用“格林太太的假牙”作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在预习后尝试着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使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动力。

其次,教师要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质疑。要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这样学生的质疑才能成为可能。

只有当学生从“无疑可问”过渡到“敢想敢问”,才有可能实现高质量的预习。

3.2重视学情关的把握

教师课前深入了解和深入研究学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才能避免教学中作无用功,才有可能真正上好一堂课。要深入了解学情,教师除了要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状况,如:学过哪些知识,掌握程度如何,薄弱点有哪些,能解决哪些问题,等等,还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深入了解和倾听学生的心声,尽可能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课前情况。此外,教师还要根据课堂上学生显露的学情,不失时机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路”和“教路”的无缝对接。

3.3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一堂精彩纷呈的课不仅仅是教学设计的简单呈现,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折射面。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各种专业问题,而且要熟悉各种教学理论,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从容地应对各种教学事件,并从中积累大量的教学智慧。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收放自如,才能引人入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要向书本(包括有关的报刊、杂志、资料等)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要向同行求教实践知识,从学生那里获取学情知识。

总之,课堂的精彩与否不是由学生预习与否来决定的,关键是要看学生是怎么预习的,同时教师又是如何对待预习的。只有当学生在预习中积极启动思维,教师从意识和行动上真正关注预习,课堂才有可能“预”来愈精彩。

参考文献:

[1]刘凌.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化学学科的有效预习[J].教师论坛,2008,(7).

[2]荆彬山.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9).

[3]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