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握新定位开创勤工俭学工作新局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握新定位开创勤工俭学工作新局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把握定位,构建勤工俭学工作新空间

在新的时期,随着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勤工俭学工作承载的功能和使命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聚财育人必然向服务育人转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需要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各种教育资源全方位配合。以开辟多种育人场所为主要任务的勤工俭学工作已成为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勤工俭学成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此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勤工俭学在为广大农村地区师生提供服务和保障,为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提供资助,为寄宿学生提供蔬菜副食等生活必需品,推动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等诸多方面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勤工俭学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和特色,必须在长期坚持的前提下,坚定不移予以完善创新、发展提升”的工作方针,按照省教育厅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新时期勤工俭学工作的新要求,对全市勤工俭学资源配置和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确定了“坚持现代教育思维、本土化举措,创新发展机制,丰富工作方式,全面提升勤工俭学工作水平”的工作思路。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玉溪常态性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中小学共有317所,覆盖面达到50%;全市共有勤工俭学基地460个,占地1 746亩,接纳学生参加劳动基地数225个,接纳学生劳动实践226 383人次,从业人员9 142人,其中,教职工1 239人;2015年全市勤工俭学总销售收入及营业额达3 187万元,总收益1 539万元,勤工俭学收入用于资助贫困学生195万元,改善办学条件874万元,改善师生生活203万元,其他支出267万元。形成了“规模适宜、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分类发展模式,开创了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崭新空间。

二、构建新机制,开创勤工俭学工作新局面

一是加强对勤工俭学工作的组织领导。自2015年以来,玉溪市建立了由教育、发改、财政、国土资源、规划、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科技、工商、税务等部门参与的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研究勤工俭学工作中的问题。制定下发了《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勤工俭学工作的意见》。为了构建和打造常态化的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机制,争取到每年不低于250万元的市级预算资金,专项用于勤工俭学工作的开展。联席会议各有关部门在政策、用地、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支持勤工俭学工作,帮助解决勤工俭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勤工俭学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了工作的合力。与此同时,市教育局将勤工俭学工作纳入县(区)教育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将勤工俭学工作纳入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二是加强勤工俭学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针对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机构和队伍一度弱化的现实,玉溪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勤工俭学工作机构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县(区)教育局必须严格按照省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勤工俭学常态化管理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目前,玉溪市已构建起了由市教育局条件装备站,县(区)勤工俭学办公室或电教、教仪站、学生资助中心为主线的勤工俭学管理机构,要求每个县(区)至少配备1名全职人员专职管理勤工俭学工作,学校则要求由总务处牵头建立勤工俭学项目办公室。与此同时,市教育局进一步强化了对各县(区)的工作督导和指导服务,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强化对勤工俭学基地建设与成果呈现的绩效评价,专项开展勤工俭学专干和辅导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一支素质好、懂教学、善管理的勤工俭学专业工作队伍,并且从评先选优、职称晋升等方面要求与教师一视同仁,努力消除勤工俭学工作的边缘地位。

三是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和分配管理。勤工俭学工作在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在管理上也有其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就在于其社会实践性和经济活动属性。为此,勤工俭学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完善与落实劳动实践教育与基地建设、学校消费体系构建、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近年来,玉溪市一盘棋要求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运行必须落实“八个有”目标,即有专人负责、有发展规划、有规章制度和安全制度、有教学计划和教材、有管理教师、有学生劳动记录、有考核成绩、有成果展示,确保了工作的常态化运行。在经费管理上,玉溪市严格按照《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财务管理办法》,做好会计核算,管好用好资金。坚决杜绝了下创收指标、摊派、乱收费等行为的发生,勤工俭学的物质成果除学校和实践场所必须开支外,全部用于师生生活,重点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确保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非赢利性和勤工俭学的公益性。

三、实践新举措,拓展勤工俭学活动新内涵

几年来,玉溪坚持“因时而动、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分类发展”的原则,大力倡导全员创新,宣传和动员广大师生为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献计献策,充分挖掘利用现有条件开展活动,创新建设勤工俭学实践基地,形成了城区、坝区、山区各不相同,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各具特色的勤工俭学活动模式。在开展实施勤工俭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与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相结合。勤工俭学不同于学校的其他活动,要求必须建立实践的场所和基地。近年来,玉溪市的勤工俭学工作首先把基地和场所建设放在了首要的位置,采取划拨、调剂、征用、租赁、校企合作以及改造利用闲置校园、校舍等方式落实勤工俭学基地。与此同时,积极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拓展勤工俭学基地,采取校企合作、定点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劳动实践基地等方式。在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上,玉溪市没有机械执行相关标准,而是采取因地制宜、大中小适度的策略,城市学校用地紧张,提倡建设“精致型”迷你基地,开展体验性教育活动;用地相对宽裕的农村学校倡导建设“规模型”综合基地,开展教育性和经济性结合的农业生产活动;具备师资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则按照产教融合的方式,将勤工俭学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建设学生实训基地。按照规划,全市将力争在2018年以县(区)为单位实现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用地小学不少于3亩,中学不少于8亩或者是中学生均不少于10平方米、小学生均不少于8平方米的目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都有勤工俭学生产实践基地,创建一批省级、市级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

二是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有了基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还要深入研究“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新时期的勤工俭学工作要取得新的突破,必须与时俱进,切实体现时代特征。为此,玉溪市的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强调时代元素与创新元素的融合,力求实现现代育人功能最大化。红塔区高仓龙树小学是一所山区小学,学校师生员工在校园内外开垦了6亩左右的土地,形成了果园、蔬菜园和养殖园“三园”勤工俭学实践基地。坦率地说,这是一个毫不起眼的项目。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山区学校,就是这样的一个基地,从2012年开始却3次获得了云南省青少年科技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的一、二等奖。秘诀在哪里?我们从他们的《让青少年与学农零距离接触》《蔬菜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辣椒专项套种体验实践活动》这3个项目名称就可以窥见一斑。澄江二中早年投入资金建立了校办制药厂,经过多年的努力,研发出了以“仙湖愈肝片”为主的中成药剂13种,早在1999年就获得了云南省滇卫药准字〔1999〕第003578号批文,进行了生产销售,知识产权价值突破了上百万元。在此基础上,不断持续地创新,开发出了“天胡荽愈肝片”,成功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文,利用知识产权创造了玉溪勤工俭学工作的新高度。

三是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生劳动技术课、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学校的必修课。实现勤工俭学实践活动课程化、推进课程改革的拓展和延伸是玉溪市做出的尝试和探索。玉溪市倡导《科学》和《劳动技术》课程必须与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充分融合,在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过程中,以“孩子喜欢、家长拥护”作为标准,将课程生动再现、情景再现,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和实践中完成课程的学习。例如,玉溪一小把勤工俭学实践活动与学校的课程体系相互统一融合起来,把种植课程纳入课程进行管理,做到实践活动课程进课表,小小的校园农庄承载了语文、数学、美术、科学、品德等学科的教学任务,促使勤工俭学活动育人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四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从2013年开始,玉溪市全力推进“美丽校园”创建活动。在创建活动中,各级各类学校发动学生全员参与,以勤工俭学理念为指导,设计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样式。有的把校园花草树木与经济作物合理巧妙搭配,校园主路两侧以风景为主,房前屋后以花卉为主,成块地以经济园为主,零星小块地以栽培实验(种植、育苗、药材)为主,院墙内外侧以成材树木为主,努力建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花园式学校;有的因地制宜开展了立体绿化、生态景观、资源循环系统等建设。澄江九村小学重视校园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工作,将每天产生的校园垃圾进行分类,变废为宝,不仅净化美化了校园环境,更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和文明素养的培养。

五是与改善师生生活条件相结合。在调研山区和偏远地区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勤工俭学开展得好的学校辍学率要远远低于不开展勤工俭学的学校。究其根本,一方面是勤工俭学开展得好的学校伙食质量非常好,另外一方面就是勤工俭学凝聚了师生,课余时间孩子们分工合作的种养殖活动让学校更像一个大家庭。在玉溪市的许多山区学校,勤工俭学为师生生活条件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