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学环节越细致,是否越利于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学环节越细致,是否越利于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笔者曾有幸参加过一次化学优质课评选,课题是《盐酸的化学性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的大致思路是:遵照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学生是学习的发展主体”的基本理念,围绕“化学性质”这一重点,设计了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合作讨论探索等基本环节。同时为突破重点,精心设计了启发性问题,按照知识的循序渐进原则,层层设疑,逐步深化,将重点知识逐步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一、教师“预设”环节的细致

我在设计教学时处处以学生的需要和基础为出发点,充分贯彻“知识是学生主体主动生成”这一理念,走的路子是知识的引导生成,而不是知识的培养塑造。即:以“生成”为主,以“预设”为基础。

为让学生生成“盐酸的化学性质”的目标。我先围绕此目标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安排和活动的组织。在导入“盐酸的化学性质”时,我提供了多种实验药品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对药品进行分类,进而提出“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这一框架问题。在创设了“大问题”背景后,为引导学生分步掌握,我又提出下面的子问题:1.如何判断酸与哪些物质反应?2.你准备如何动手实验?3.应该从哪些角度描述实验现象?4.如何准确表达你的实验结论?以上子问题是在前面大问题下提出的,不能小而碎。我认为:启发性问题要有思维训练的价值,要有针对性地扣住教材重点,同时又让学生跳起来够得着,“启发性问题是用来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亲身探索的路标。”

为让知识点层层分解,我由大到小层层设置启发性问题。如在以上第一个子问题提出后,我进一步引导:1.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判断出酸与哪些物质反应?2.你还有哪些假设?3.你准备如何去验证自己的假设?4.本小组同学如何才能让你的“研究工作”尽善尽美……在问题引导下,学生基本能自主实验、探讨,并且小组内分工也较合理,配合比较默契。

整节课在我预设好的问题引导下,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学生思考、动手、感知、生成一气呵成,一切都顺理成章地完成得很好。

二、学生“生成”知识的缺憾

课堂上的气氛确实十分高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好像得到了落实,再细细品味一下师生间的互动,却感到学生的知识生成过程、探索过程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控制他们的行动。这无形的手正是我层层预设好的启发性问题。学生活动是在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秩序井然有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太小。说到底就是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我的手还是抓得太紧。这说明我对学生依然是不放心的。反思一下:我总是及时为学生指引方向,循循善诱,一步步把思路引进自己预设好的框架中,没有充分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对于学生不规范的答案,我也及时纠正,做不到完全开放。其实,在我心里还存在“应试指挥棒”的影响,在课堂的有限时间中没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完全自主探究过程的乐趣,没有让他们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探究问题浅尝辄止,在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上依然放不开。

三、预设粗放的“探究点”

反思自己的启发、引导,但不否认教师的引导与预设的主导作用。我们应该在如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下工夫,真正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而非越俎代庖式的引导。

在《盐酸的化学性质》教学中,为克服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缺憾,又能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我又在诸多启发问题中精心确定某一启发问题为探究点,让学生在探究点上下大力气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没有更小的启发性问题中自主思考,自由地动手思考,这就解决了自主探究与教学时间的矛盾,更好地解决了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对课堂教学更高的标准应该是不断创新、完善。教师要求进、求新,不断完善自身,超越自己。一节课,真正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