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孤高奇逸 缅邈幽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康熙元年(1662)前后,在南京的牛首山,住着一位善病而耿直的高僧,过着闭关掩窦、一铛一几的简朴生活。他习惯于在朝夕焚诵之余,登山选胜;一有所得,便随笔作山水数笔,或字一两段。这幅《秋山晴岚图》,就是他这样花了四年时间而精心运就的一件山水名作。而此时的他,正处于创作的高峰期和风格的成熟期。
这位高僧就是明末清初野逸派画家――石G。石G(1612―1673),湖南武陵人,俗姓刘,法名髡残,字介丘,又号电住道人等。早年父母强婚不从,弃举业而归佛门。甲申之变,避乱于武陵桃源山中,历经磨难。清顺治末年,年逾而立的石G赴南京,拜于以“禅律精严、儒释淹贯”著称的道盛门下,成为曹洞宗青原系的传人,先后驻锡于城南大报恩寺、牛首山祖堂及大歇堂等地。62岁病逝于祖堂幽栖寺。与其交游唱和者,多为明朝遗逸名流,如钱谦益、周亮工、方文、钱澄之等,同门有龚贤、方以智、大汕等。而其知己之交,则是当时就与之并称“二溪”的青溪程正揆。
《秋山晴岚图》为山水立轴,纸本,水墨浅绛,画高山流水之景,构图上以高远、深远取势。近景为水边斜坡亭台,枯柳杂树;中景溪壑宛转、夹岸高树,崖畔平地有茅屋数椽,一高士隐于丹枫黄叶清泉白石之间;远景一主峰郁拔而起,回抱处有危塔挺出,溪云上而锁其腰,飞瀑下而带其麓。整体画面,让人感觉到溪壑深美,秋意正浓。
就画面笔墨而言,山石土坡的处理,先以秃笔渴墨勾勒大形,略分阴阳向背之后,凹陷处再层层积墨,墨中略参花青,沉稳而透气。正面向阳处留出,以赭色晕染。最后轮廓再以或焦枯、或浓湿的墨笔勾勒提醒。杂树则先以中锋勾勒枝干,笔触生拙迟留,出枝偃仰生姿。岸边枯柳一株,取势巧妙,用笔精审,枯湿相参,尤有意度。叶法圈、点、勾并用,小混点、芥子点、垂叶点、米点、松针等各得其宜。树身亦以色笔点染,以示前后向背。远处主峰上群松也用点法,笔法细密,转巅下涧,蓬蓬在望。点景建筑物,用笔写出轮廓,略施敷染而有点睛之妙。云水作留白处理,惟有水纹略以寥寥枯笔勾出态势。其云之缥缈空灵,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妙;而水之曲折逶迤,则似闻潺谖淙淙之声。水边崖隙,点缀杂草,方向各异,活跃画面。总而言之,整个用笔从容不迫,缓疾有势,笔断意连,生辣厚重;用墨则干湿浓淡,互相生发,枯而带润,浓而不塞;设色淡雅,与墨色形成了柔和的冷暖对比。
石G在山水师承上,以巨然为宗,尤其得力于元之王蒙、黄公望,并旁参梅道人、倪迂、文征明、董其昌等。其好友程正揆富于书画收藏,黄公望《九泖三峰读书图》、王蒙《惠麓小隐图》、《紫芝山房图》等为石G的取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就《秋山晴岚图》的风格而言,即使抛开他所临仿的具体作品不论,我们也可以从这幅作品所表现出的枯笔渴墨基调、构图上的取势穿插,与现在传世的如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之间,存在着间接历史的渊源。
《秋山晴岚图》体现出来的画格,乍看之下,如粗服乱头、似残山剩水;而仔细体会,实则却有一种孤高奇逸贯穿其中。石G绘画具有的这种品质,在当时即得到了特别的评价:如龚贤谓之“逸品”,石涛谓之“高古”。当然,这种品质与他的人格和修养是分不开的。石G虽然遁入空门,但江山改易,他依然心怀故国之思。他鉴于当时禅宗各派存在着的门户之见和名权之争,婉拒乃师关于曹洞宗寿昌系的托付,在当时禅林气象凋落之际,宠辱不惊,始终倔强。而就修养而论,石G主张博览书史,胸有丘壑。他驻锡南京之初,曾参与校刊大报恩寺版《大藏经》的活动。在师法造化上,曾自称“尝惭愧两脚不曾游历天下名山、又惭眼不能读万卷书,阅遍世间广大境界”。早年避兵桃源深处,经时三月,历数山川奇僻,树木古怪。平时在南京,常于晨夕登峰眺远;又曾游黄山,每于四序之交,观朝夕晴雨之变。
石G常常以禅论画,又借画谈禅。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评价其“笔墨高古,设色精湛,诚元人之胜概也。此种笔法,不见于世久已,盖从蒲团上得来”。石G在这幅《秋山晴岚图》上的一段长题,说他这是用了四年时间精心运就而成,非同一般率尔应酬之作:“住世出世我不能,在山画山聊尔尔。庄斋破衲非用钱,四年涂抹这张纸……只知了我一时情,不管此纸何终始。画毕出门小跻攀,爽爽精神看看山”。书法用笔圆浑流美,墨色浓淡有致,风格有近参董其昌、远法颜真卿《争座位帖》的意味。其内容则明确地体现了他的禅学修为与绘画的关系。
此图曾经清代中期收藏家陆时化(1714―1779)之子陆愚卿、近代收藏家韩斗文等人递藏。裱边为民国书画界和文化界名流:马一浮(1883--1976)、张宗祥(1882--1965)、瞿兑之(1894―1973)、高存道(1876--1960)、钟毓龙(1880--1970)、庞国钩(1885--1966)等人于1960年前后的鉴识题跋。其中,庞国钧的题跋云:“斗文每得名迹,必携之高氏书画舫共赏”,这里所谓的“高氏”,即指民国杭州三高:高野侯、高存道、高络园兄弟。这为我们道出了马一浮、张宗祥等人为《秋山晴岚图》书写题跋这一翰墨因缘的历史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