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析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核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中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采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以摊余成本的概念为切入点,总结出了一套简单易懂、思路清晰的处理摊余成本的方法。
【关键词】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中提出,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须采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指南在提出摊余成本概念的同时,规范了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而造成错误的会计处理。对此,笔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总结,归纳出一套简单易懂的处理摊余成本的方法。
一、摊余成本的概念
在规范摊余成本的含义时,“加上或减去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一句过于模糊, 甚至会造成错误的理解。在不同的付息方式下,“到期日金额”一词的内涵是不同的, 因此“累计摊销额”的含义也是不同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一般包括到期一次还本分次付息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两种情况。在到期一次还本分次付息的情况下, 到期日金额为其面值, 累计摊销额为累计利息调整金额。在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情况下,到期日金额是指其面值还是面值和累计利息之和, 在不同的理解下累计摊销额的含义也不同: 如果将其理解为面值, 加上或减去的累计摊销额则指的是累计利息调整金额; 如果将其理解为面值和累计利息之和, 加上或减去的累计摊销额则指的不仅是累计利息调整金额, 还包含了累计计提的利息费用。因此,在不同的理解下,计算的摊余成本是不同的,不同的摊余成本计算的利息收入也不同。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具体核算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与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地学习。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投资金额确定以后,每年要进行利息收入的确认,可以考虑以下步骤:①应收货币利息:债券面值 票面利率。②利息收入(计入利润的利息):摊余成本实际利率。③利息调整额=上述二者之差,这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④实际利率,也可以在此部分引进详细讲述。⑤摊余成本。
关于摊余成本的说明结合案例从初始确认开始,每一年末计息,如有偿还的本金及减值损失的发生逐项介绍。
第一步:例如甲公司2005年1月1日从二级市场购入面值500000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6%、每年12月31目付息的乙公司债券准备持有至到期,实际支付购买价款(包括交易费用)528000元。
购入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乙公司债券(成本) 500000
—— 乙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28000
贷:银行存款 528000
初始确认时摊余成本就是购入时的全部支出(不含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交易费用可以理解为影响初始确认金额的因素,并且“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永远只反映债权性投资的面值,所以交易费用实际上计入了“持有至到期投资—— 利息调整”。在有了“初始确认金额”之后,我们有了“当前账面价值”,因而可以计算“实际利率”,有了“实际利率”、“初始确认金额”、“到期日金额”可以进一步计算摊余成本。也可以这样理解,此部分投资如果改变投资方向,一次性向外投资,第一年的投资额 528000元,故应按528000元作为投资成本计算投资回报利息。
第二步:第一年末确认利息收入(实际利率已知为4.72% ):应收货币利息:500000*6%=30000确认的利息收入:528000*4.72%=24922利息调整摊销:30000-24922=5078摊余成本;528000-5078=522922
借:应收利息 30000
贷:投资收益 24922
持有至到期投资——(乙公司债券)利息调整5078
本题按年支付利息,年末按照票面利率计算应收利息,按实际利率确认利息收入,在确认利息收入的时候,需要用到“期初摊余成本”,它是上一期的期末摊余成本。2005年末的期初摊余成本根据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没有调整因素,即为“初始确认金额”528000元。因为利息调整摊销了5078元,得出第一年末的摊余成本就是期初摊余成本扣除利息调整额后的余额,摊余成本这里是一个变量。如果债券是折价购入,这里就应在初始确认金额上再加上第一年摊销的金额。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年收回了货币利息30000元后,其中含的利息调整额5078元,需要冲掉账面价值,因为最终的结果是要账面价值保持调整为到期时能收回的金额,即面值。
第三步:第二年末确认利息收入时,应收的货币利息收入:500000*6%=30000确认的利息收入:(528000—5078)*4.72%=24682利息调整摊销:30000—24682=5318摊余成本;(528000—5078)-531 8=51 7604
借:应收利息 30000
贷:投资收益 24682
持有至到期投资——(乙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5318
以后每年以此类推,进行计算,直到债券到期时,全部利息调整额都摊销完,账面价值既是债券面值,摊余成本也为债券面值。
第四步:持有至到期投资发行方提前赎回时摊余成本的调整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果是附有可提前赎回条款的债券,企业在预计发行债券公司将部分赎回债券时,应调整期初摊余成本,并将摊余成本调整额计入当期损益。期初摊余成本调整额可按如下公式计算:期初调整后的摊余成本=当期收回债券本金的现值+当期利息的现值+以后期间利息的现值+剩余债券本金的现值。由此可以看出,摊余成本强调的就是对外投资实际的占用额。假如在第三年期初,预计乙公司将于年末收回200000元本金,则需要调整摊余成本如下:① 以第三年初为计算时点,分别查1期、6%,2期、6%,3期、6%的复利现值系数,计算出未来3期应收货币利息的现值、年末收回200000元的现值和到期剩余300000元余值的现值。②摊余成本调整额:期初调整前摊余成本一期初调整后摊余成本。③将摊余成本调整额计入当期损益,冲减投资收益。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三、应注意的问题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其中关于摊余成本的问题是比较容易出现误读的情况,以上仅是针对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债权投资的理解,关于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债券的账面价值和到期值的差异,还需给予准确的解释。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期初摊余成本:对于债券发行方而言,期初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债务。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时,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即根据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或应付利息,本身并不是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或承担的费用,而用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摊销比较客观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运动规律自身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估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