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利用学具操作培养智力技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利用学具操作培养智力技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科学,从小要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于小学生缺乏知识的实际经验,智力水平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或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阶段,理解力薄弱,课本中有许多他们问难以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学具操作培养智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

一、在学具操作中培养观察技能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观摩学具操作过程,既有利于学生将操作的信息准确地并有选择地输入大脑,促进抽象思维活动的展开,有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又有利于学生观察技能的提高。如在认识长正方体的面、棱、顶点概念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带一个洋芋和一把小刀。步骤①先在洋芋上切一刀,然后让同学们摸一摸明白产生一个切面,也叫面。②再把洋芋切面与桌面重合,在另一边上切第一刀,又在相邻的面之间又产生了一条线(即就是棱)。③最后在两面相邻处切第三刀,就产生了一个棱角(即顶点),然后我们依次按切面对面切三刀,就可变成一个完整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同时又知道长正方体的长、宽、高,知道长正方体有六个面、有12条棱,有8个顶点。还有知道了正方体包含在长方体中,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通过操作和观察学生对长正方体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了明显的区别,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在学具操作中培养理解技

在学具操作中理解概念。如教学平行线时,可先引导学生用两根小棒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进行摆设,再针对①重合,②相交,③不同方向不相交,④同一方向不相交等不同结果展开讨论,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思想,这样有助于学生顺利地理解平行线的意义。

1 、在学具操作中理解算理, 如教例题“8+5”时,可以让学生拿出8根红色的小棒和5根白色的小棒,边摆边想,8根和5根怎样摆,能使他们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并引导学生口述操作过程。这样学生就能理解“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相加”这一抽象的算理。

2、在学生具体操作中理解数量关系。如练习同学们站队做操,王红前面有5人,后面有3人,王红这一行一共有多少人?

这道用应题,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棒代表人进行操作,通过操作,学生对该题的数量关系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三、在学具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技能

学生的学具操作虽直观、形象、清楚,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不能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可是,这正好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提供了空间想象的余地,教学时可以利用学具操作的感知想象引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教学长正方体的体积时,,长4 厘米,宽2厘米,可用小正方体摆布成不同的形体,让学生观察现象。

演示时,要把教具演示和语言叙述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观摩,通过对直观材料的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事物本质属性变化的认识上,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表象。在演示的过程中,要步骤正确,条理清晰,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学科特点,使学生不会产生教学目的联想和副作用。在观察之后,要及时引导学生通过口说、概括抽象,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使学生认识达到新的飞跃。

四、在学具操作中培养表达技能

学具操作技能为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口述操作过程不仅能把学生在操作中所摄取的信息升化,还有助于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具操作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去观察、理解、想象、表达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动直观走向抽象思维,分析数量关系,有很好的启发引导作用,同时也是小学生突破难点,寻求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能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和合理思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推理等各项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