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引导参与 提高效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导参与 提高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生过去的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地理 参与教学 创新

布鲁纳说过: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只有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才能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新课标也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其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一、思维参与,提高认知

思维的参与最主要的就是提高通过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中最活跃因素,而提问则是激发兴趣的内在“激素”和“催化剂”。精炼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问、兴趣、思维三者作用的途径表现为:提问兴趣动机知识思维。精炼的提问就是为学生设一个磁力场,并以教材(地理知识)作诱发物,以老师作导体,激起他们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动和活跃思维。可以说精炼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学生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求知欲,那些新奇、悬念、新颖、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活跃起来进行学习。

【案例1】在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一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后,教师可通过提问、启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如:针对我国林地、耕地人均少,该怎么办?后备耕地潜力不大情况下怎么提高农业生产等问题,要求学生作快速回答,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以迅速的肯定、否定或补充完善。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流畅,思维过程加快。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分析,得出与书上写的相同的结构,获得了成功感和喜悦感,同时,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

二、情感参与,协调发展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地理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领域,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国家教育部曾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规划会议上强调:在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必须加强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任何没有胁迫的情境中学习,才能较好地学到知识,任何一点压抑都会对学习起干扰作用。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教材中感染学生、培养情感的部分充分挖掘,并在形象和情感上加工润色,就会强烈地激励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获得学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具有“雪域高原”之称的青藏高原,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北京故宫等,都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情感,并激发起对多姿多彩的地理事物的审美情趣和对祖国美好地理环境的热爱。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地理学科的了解,深化教学结构,而且能够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其热爱科学、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信念和抱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2】在教学《长江》一课时,结合葛洲坝、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结合长江水力资源的开发,引导学生自行进行资料搜集,开展以《长江知多少》为题的主题报告会活动,这时,学生的内心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积极地搜集资料,看有关的光盘录象,查找有关的图书,为报告会作着充分的准备。这实际上已使他们在有趣的氛围里进行了新知识的学习。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沉浸于快乐的情趣之中,就是在这有趣的活动当中,他们知道了若干个关于长江的故事,了解了若干个关于长江的数字,知道了关于长江的过去和长江的今天,也进一步知道了关于长江的未来。这样的学习过程,要比教师的辛辛苦苦地讲,学生干干巴巴地听收到的效果显著得多。学生高兴,教师轻松,课堂和谐,气氛热烈,师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活动参与,增强实践

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去行动,去实际操作,给学生创设积极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认得清,学得乐。通过学生亲身练习操作,可以让学生获得探索的快乐,发现真理的愉悦,使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易形成知识的相互联系。适时适度的操作可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更能体现地理学科实践性这一本身特性。避免古语所说“弹花匠之女,会说不会做”这一现象的出现。

由于初中学生的模仿力强,如果教师经常地边讲边画黑板略图,使教材内容渐次出现,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紧紧牵引着学生的视线,学生学得容易,听得入迷,又有意引导着学生自己动手,填图补图,绘图制表,把地图变“心图”,如彩描分界线,绘制等值线图,描摹示意图,转绘数据表格等,通过自己动手让学生既熟悉了地理事物,又培养了空间想像力。

【案例3】在学习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概况的知识时,让学生自己画图、填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展示他们的作品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长期读图、疑图、绘图的眼、口、手、耳的认识环境中熏陶,久而久之,一幅幅图像便输入储存在大脑中,构成大脑图像知识体系。当提及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形成原因等时,学生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自然地显印一幅幅相关图像,以图提问,以图答问,真正实现图文的融会贯通。

宋代学人郑樵曾说:“索象于图,索理于书。”今天已演化成为地理教学中的课本和地图册相结合的图书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左书右图,由看懂地图到熟悉地图,由熟悉地图到能分析、运用地图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不是以语言思考,而是以形状和形象思考,完成以后,努力将其置换成语言。”用图思考是地理教师应交给学生的一门终身受用的技巧。

参考文献:

[1]王吉.参与性教学的发展策略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2).

[2]王晓玲.地理活动化教学中的几大误区[J].地理教育.2009(3).

作者单位:南京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