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老年肺心病患者心理疏导疗法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老年肺心病患者心理疏导疗法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心理疏导;肺心病;角色强化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731-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我国绝大多数肺心病患者是在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基础上发生的。在临床上有许多老年患者住院后容易出现角色强化现象,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心理疏导疗法是医务人员在与患者诊疗交往中通过良性影响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状态进行疏导使之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1]。本文主要探讨心理疏导对改善老年肺心病患者角色强化,改变其认知行为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呼吸科住院的老年肺心病患者60例,其中男55例,女5例,年龄70~92(平均76±3.4)岁,所有患者均因肺心病急性发作入院,疾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入院后经抗炎、利尿、营养心肌、改善心脏负荷、氧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病情稳定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相同的常规护理,临床用药无明显差异性。实验组的患者在病情稍稳定后(约2周左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心理疏导,时间为4~6周,每周2次,每次30~40分钟。主要采用一对一的心理疏导。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测评显示:ADL评分及SDS自评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心理疏导

1.2.1 正确评估患者角色强化的护理问题:角色强化是指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出现心理反应过度等角色行为特征,如过度依赖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帮助,过度要求亲友的照顾。他们把疾病的后果看得过于严重,对康复缺乏信心,担心因失去患者角色而使健康再次受损[2]。通过沟通对患者产生抑郁、依赖性增强及自信心减弱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分析,掌握患者足够的信息,找出患者角色强化的症结,制定个体心理疏导计划,进行针对性的疏导。

1.2.2 心理支持:对患者的感受表示理解和默认,通常在交谈1~2次后再涉入主题,向患者讲解一些国外老年人的生活理念,帮助患者深化认识,消除患者心理上的误区,调动患者积极参与康复锻炼的主动性,组织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到心身治疗室进行放松治疗。放松治疗的具体方法:一般在下午午睡后半小时开始,时间为每周1~2次,每次30~40分钟,心身治疗室的环境布置比较优雅、舒适,配备吸氧装置,对个别需要持续用氧的患者都在氧疗下进行,主要给患者播放一些比较舒缓的中国古典音乐如,高山流水、古沙幽境、二泉映月等等,在音乐的旋律中让患者进行深呼吸,按呼吸操的节律进行指导,渐渐从上到下放松全身,可缓解患者心悸、胸闷等症状,解除其抑郁。有研究认为,放松反应是下丘脑的基本反应,可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减少,使耗氧量、心律、呼吸节律、动脉血流速度及骨骼肌血流量降低[3,4]。

1.2.3 社会支持:老年肺心病患者患病时间一般都在10~20年以上,长期患病给亲人也带来很大精神负担及压力,心理疏导员要加强与患者家属、单位相关人员的沟通,向家属及单位同事讲解社会支持对患者恢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多与患者交流,使患者体会到家庭、同事、亲友的支持,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从而提高了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1.3 效果评价标准: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由心理疏导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量表(ADL)的评定[5]。其评定内容包括进餐、洗漱、大便、小便、入厕、移动、穿衣、行走、上楼梯、洗澡等10项,ADL能力分级>60分为良,表示生活基本能自理;41-60分为中,表示有功能障碍,稍微依赖;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卡方检验。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 结果

心理疏导在改善老年肺心病患者角色强化(增强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抑郁状况)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3.1 良好的沟通是解决患者角色强化问题的重要环节:对观察组患者,心理疏导员及时予以介入,选择在患者情绪稍稳定的时候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要表现出理解患者的观点,使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感,诱导患者说出内心困惑。

3.2 健康教育:本组老年肺心病患者由于年龄大、病程长、个别病人还合并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对他们的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宜,制订个体的宣教计划,做到内容具体化,形式多样化,更注重通俗易懂、持之以恒的教育,如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缓解胸闷、气喘和节力的方法,患者一旦掌握与见效后,解除了后果之忧,角色强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3.3 建立定期出院电话随访制度:经过心理疏导出院后,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新的“症状”,如失眠、抑郁加重,对疾病仍有顾虑,生活依赖他人,公费医疗的患者希望再住医院等现象。建立定期电话随访制度能及时与患者沟通、持续进行心理疏导,是解决出院在家康复患者的心理问题有效措施。

本病多急重、反复发作,多次住院,造成患者及家属思想、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极大负担,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配合医疗十分重要。同时又因病情复杂多变,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宜加强心肺功能的监护。翻身、拍背排除呼吸道分泌物是改善通气功能一项有效措施。通过对观察组患者渐进性的心理疏导,对一些症状较重的患者结合抗抑郁药物的治疗,逐渐纠正患者认知上的错误,解除了心理疙瘩,改善老年肺心病患者消极应对方法,由依赖-被动转为积极-主动参与康复锻炼。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使大部分患者能比较愉快地回归家庭、社会。

参考文献:

[1] 鲁龙光.心理疏导疗法[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8,287-304.

[2] 刘晓红主编.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16.

[3] 吴军发,白玉龙,吴毅,等.放松技术[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1,21(2):67-69.

[4] 王彦玲,范立枝.综合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分析[J].中日友好学报,2002,21(2):67-69.

[5] Mahoney Fl, Barthel. Functional evaluation: Th Barthel index[J]. Md MED J, 1965, 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