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骶管麻醉小剂量用药应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骶管麻醉小剂量用药应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在肛肠手术中行骶管麻醉小剂量用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0000例肛肠手术患者采用骶管麻醉于手术中及麻醉效果(镇痛、松肛)的临床资料作目的性分析。结果有效8900例(89%),显效800例(8%),无效300例(3%),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骶管麻醉小剂量用药用于肛肠手术麻醉效果好、安全可靠,是肛肠手术最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骶管麻醉;肛肠手术

骶管麻醉是经骶裂孔穿刺注射局麻药于骶管腔内阻滞骶神经。骶管是硬膜外腔的延续,是硬膜外阻滞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直肠、、会手术。局部神经末梢丰富,感觉敏锐,特别是痛觉敏感,故肛肠疾病手术实施麻醉达到镇痛和松肛目的显得尤为重要。骶管麻醉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起效快、麻醉实施成功效果理想、手术不受限制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肛肠、会手术中。我院20余年来开展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近两万例,效果理想。现对我科骶管麻醉小剂量用药应用于肛肠手术10000例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0~2012年我院肛肠手术行骶管麻醉10000例。其中男5305例,女4695例,年龄3~79岁,平均年龄45岁,病史2日到38年。痔6100例,肛周脓肿1550例,肛瘘1400例,肛裂950例。病例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诊断标准,排除麻醉或手术禁忌证(急诊除外)。

1.2麻醉方法

取左侧卧位,双膝屈向腹部,找到骶裂孔,于骶裂孔正中处作穿刺点,7号针头针尖倾斜指向头端,与皮肤呈30°~45°角进针,找到突破感后继续将针顺势推进少许(1~2cm),回吸无脑脊液、无血液,注入液体无阻力,无皮肤隆起,即可注入试验剂量5mL,观察5min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现象后,分次注入剩余药液,成人男性15~18mL,女性12~17mL,小儿按体重计算用量,老年或体弱者用量酌减。肛周部位轻度发胀或会发热感,注药过程中患者可能发生骶尾神经反射。药物配制:1%利多卡因加0.25%布比卡因或0.25%左布比卡因,药效维持2~6h。注药完毕后患者改右侧卧位,让药液均匀扩散,一般2~5min起效,10~15min麻醉效果确切,30min后麻醉效果理想。

1.3麻醉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镇痛完善,松弛好,无任何不适;Ⅱ级:镇痛完善,松弛可,尚可耐受手术;Ⅲ级:镇痛较差,松弛差,而辅助用药或局部浸润麻醉勉强完成手术;Ⅳ级:镇痛很差,不松,需要重新改变麻醉方式完成手术。

2结果

Ⅰ级:9322例占93.22%;Ⅱ级:358例占3.58%;Ⅲ级:136例占1.36%;Ⅳ级:186例占1.86%,总有效率为98.14%。387患者出现耳鸣,舌尖发麻,头晕,心慌,冷汗等较轻一过性不良反应,5~15min自行缓解,生命体征稳定。

3讨论

3.1骶管解剖

骶管是硬膜外腔的延续,骶裂孔相当于S4、S5骶椎背面的裂孔,其两旁由S5关节突形成的骶骨角为体表标志,骶裂孔外面覆盖一层0.1~0.3cm厚的骶尾韧带。自骶裂孔到蛛网膜下腔终端的平均距离为47mm(最长75mm,最短19mm),相当于髂后上嵴连线S2平面,穿刺针越过此线有侵入蛛网膜下腔而发生全脊麻的危险,骶管容积成人平均25~30mL。骶裂孔宽度一般为2~10mm,2mm以下者穿刺困难,其形态多半为倒三角形,余形态各异。骶裂孔畸形或封闭约占10%,易导致穿刺困难或失败。

3.2骶裂孔定位

本人常先摸清尾骨尖,向上4~5cm(成人),可触骶角和一个有弹性的凹陷(骶裂孔),相当于两侧臀沟中点上1~1.5cm处,过度肥胖或变异者根本触摸不到骶角来确定骶裂孔,此时靠尾骨尖向上初步定位后盲探多可穿刺成功,极少数骶裂孔明显偏向一侧,正中无法穿刺成功,则需靠经验判断。

3.3

取侧卧位,腰背尽量向后弯曲,双膝屈向腹部。

3.4注意事项

①骶角和骶裂孔的正确定位是骶管穿刺的重要解剖体表标志和穿刺成功的关键。②掌握好穿刺针的方向,针尖向头端,与皮肤呈30°~45°角,进皮时要快,仔细体会突破感。有突破感之后,继续进针1~2cm。③给药前先反复回抽,无脑脊液或血液后方可推试验量,观察3~5min推药时仔细体会阻力大小,如阻力过大,往往证明针尖不在骶管腔内,需退针于皮下重新穿刺,穿刺时如遇骨质,应调整进针方向,不宜实施暴力造成患者剧痛和损伤,穿刺前必需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如回抽有血液或脑脊液,应放弃骶麻。④药物浓度和剂量: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或0.25%左布比卡因混合液,成人男性15~18mL,女性12~17mL,小儿按体重计算用量,老年或体弱者用量酌减。⑤给药完毕后要改换侧卧方向,以利药物向两侧扩散,使麻醉效果完善。

综上所述,约有2%正常人骶管解剖学异常,骶裂孔畸形或闭锁者占1%。如发现有异常,不应选用骶管麻醉。但笔者经20余年工作体会,正确的体表定位和操作可大大提高骶管麻醉的成功率和减少不良反应。骶管麻醉有安全,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起效快,效果理想,手术不受限制,不良反应轻等优点,小剂量用药足以达到镇痛完善和松肛的效果,完全满足肛肠手术的需要,且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福秋,郁有莲.肛肠科麻醉技术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1):46.

[2]张扬,周天羽,张威,等.骶管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5):43.

[3]国家中医药管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

[4]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