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预习,何乐而不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预习,何乐而不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学习渠道相对单一的昨天,学生通常是带着一本教科书在教室里面对着老师进行着学习活动。如果教师没有特地在家庭作业中布置几道相关的预习题,学生常常会对新知识处于“未知、空白”状态。

可是,在社会日益重视教育,信息传输方式多样,活动领域异常广阔的今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在与周围世界互动的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为将要学习的新知积累些原生状态的经验和认识。即便是对教材,他们也不像过去那样被动、漠然。因为现行教材图文并茂,贴近生活,会极大地调动孩子们自行阅读和思考的兴趣。下面的一些场景和画面应该为我们熟知:课堂上,老师正在兴致勃勃地创设情境,准备导入新课,却被一名“快嘴”的学生“道破天机”,碰得老师一脸土灰;师生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时,部分接受力强的学生却在偷偷摸摸、津津有味地看后面的教学内容;打开学生课本,有一些学生已经把书上的习题做到了下个单元……如此种种,都在向为师者昭示这样一个事实――预习,不管你希望不希望,愿意不愿意,它总在悄然地发生着。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些老师还是想把知识藏着、掖着,害怕学生“未教先知”呢?究其深层次原因,恐怕仍是观念上的问题。不可否认,有些教师还是想扮演“主教”角色,充当知识和经验唯一的占有者,以便在课堂上掌控全局,顺利推进自己亲手编制的剧本。其实,只要我们换一种思想,以积极的心态在课堂上相机引导,动态运用,换一种角色,从前台退到幕后,甘做“无名英雄”,有些问题也便迎刃而解。

而当我们让学生讲时,特别是同伴讲得不对可以指出时,学生才会真正听,才能形成学生的课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不是全面?是不是有错误?其他同学应该在听的过程中帮助找出。其实这在无意间解决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总有学生不注意听讲,我们作为老师,为什么不能像这样轻松些?

具体一点说,学生预习后,本该用“告诉”方法教学的,可改“教师告诉”为“学生告诉”,教师只在学生深入不够时适时介入,在知识的易混点上及时“点醒”。本该采用“探究―发现―结论”流程教学的,改为“结论―验证―应用”,换一种方式让学生经历过程,获得经验,增进体验。本该用“抽象―归纳”方法教学的,改为“实验―演绎”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建构,形成网络。

预习后的课堂,将更呈非线性、不定性、“随意性”和开放性,使课堂呈现出一番“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喜人景象。

预习后的课堂,将更具“变数”,更具挑战性。在此过程中,教师才能“舒经活血”,“强身健体”,脱掉匠气,走向大师。

如此,放手让学生预习,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