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的心“惊悸”了一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的心“惊悸”了一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回放】

“认识图形”一课是在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的时候进行的。课一开始,我带领孩子们将收集到的各种形状物体进行分类,组织学生展示分类情况并说明理由。之后,我和学生一起分别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后,我问学生:你们为什么只把球放进小筐里,而不把圆柱放进去?——对于“圆柱”和“球”的认识开始了。

生1:圆球会滚,圆柱竖着放就不会到处乱跑!

生2:圆柱有两个面是平平的,球就没有!

生3:圆柱只能放倒时才能滚,球是可以向任意角度滚动的。

不经意间,学生一下子找到了圆柱体和球体的不同点!“请同学们把小篮里的圆柱举起来!”在我的要求下,学生准确地找到了那个又细又高的家伙,然后高高举起,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练习环节学生轻而易举地将生活中的物品和相应的形状连线,在图片中轻松地找出了“罗马柱”是圆柱体。接着孩子们又用手中不同形状的物体搭出了未来超市、大楼、学校、坦克……不时传来孩子们的笑声。

【课后访谈】

下课了,吴老师走上讲台,微笑着举起两个同为圆柱形状但又不同的物体:一个是又矮又胖的月饼盒,一个是又瘦又高的薯片桶。看着吴老师手上两个不同的圆柱体,我的心顿时“惊悸”了一下子,上完课的“轻松愉悦”立刻被“如坐针毡”取代!

吴老师和蔼地问学生:谁告诉我,你都学会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水立方是长方体,不是正方体!

生2:我知道了茶叶桶是圆柱体……

听了学生发言,吴老师边听边微笑地点头。吴老师举起“又高又瘦“的薯片桶问:“你们说这是什么形状?”学生整齐地回答:“圆柱!”“那这个又是什么形状?”吴老师举起了“又矮又胖”的月饼盒——此时我意识到我的学生被吴老师轻松带入了“陷阱”。

课堂一时间陷入沉默,一名学生壮着胆子举起手:“这个物体也是圆柱吧!”话音未落,另一名学生立即反驳:“不是圆柱,圆柱又高又瘦,它太胖了!”“对,太胖了,不是圆柱!”随着更多孩子的附和,我的情绪低到不能自拔!

【我的思考】

虽然吴老师仅仅与学生进行了短短几分钟的交流,但学生回答的每一句话都令我久久不能释怀,吴老师与学生的简短交流对我的触动是从教七年来从未有过的。我时常提醒自己,要将这种感受用笔记录下来,同时记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备课前我研读课标、查阅资料、准备课件……似乎做了所有该做的一切,却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具、学具是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探究过程的载体,根据学生已有经验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具和学具是数学课的重要环节,本节课之所以留下了“胖圆柱”的遗憾,正是因为教具、学具的准备过于单一所致。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视角选取,教师也可以自己亲身操作、体验教具和学具,在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发现教具的特点,找出不足,同时也可能发现惊喜。教具、学具的准备还反映出自己利用教学资源意识的不足。教具和学具是课堂教学重要的教学资源,资源准备充分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学生学习效果依赖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精心准备,依赖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

感谢吴老师对学生的现场采访,正是这段采访让自己明确知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被解剖”让自己对自身课堂存在的瑕疵认识更深刻,思考更清晰!(作者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第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