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住宅区位影响因素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住宅区位影响因素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以探究城市住宅区位的影响因素为研究目的,基于住宅区位理论的梳理,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住宅区位指标体系,借此探寻住宅区位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环境状况、交通条件、配套设施以及制度政策对于城市住宅区位具有深刻影响。多因素综合影响城市住宅区位,对于消费者需根据自身需求重视环境状况、交通条件、配套设施因素的影响,而作为房地产开发商需要更多重视制度政策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住宅区位;影响因素

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福利分房制度的终止,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的住房新体制逐渐成为新趋势,市场价格机制逐渐在住房分配中起主导作用。郭文刚等人研究发现建筑面积对住宅价格影响程度最高,并指出建筑特征对房价的贡献率达60%。谷一桢等人研究发现以轨道交通对郊区住宅价格的影响要大于城市中心区。温海珍等人研究发现教育设施对住宅价格具有正向的资本化效应,广场、山景、钱塘江等景观也对周边一定范围内房价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是影响住宅区位的许多因素是定性的,其评价往往取决于评价者的知识、经验、认知能力和偏好,使评价不够准确。故本文试图通过建立住宅区位的评价体系,并用层次分析的方法使其量化,深入分析住宅区位的影响因素,帮助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

一、住宅区位概述

住宅区位,一方面指该住宅项目在城市空间中所坐落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住宅项目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住宅不同于一般商品,具有固定性、耐久性、昂贵性等特点,因此住宅区位对于住宅项目本身具有深刻影响。

(一)固定性

住宅的固定性是指一旦开工建设,住宅的空间位置便具有了固定性,永恒不变。这一固定性源自于土地的固定性,一经建设便“房地一体”,不可移动。即使随着开发程度的加大,地块成熟度上升,住宅项目的通达性或者环境等发生变化,住宅项目的空间地理位置经纬坐标均不会发生改变。

(二)耐久性

就产权方面的法律规定而言,住宅项目房地产所有权法定期限为70年,土地使用权法定期限为50年。就建筑方面的安全期限而言,住宅项目法定安全使用年限为50年。在正常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住宅在达到其使用年限前,很少会被拆除。所以住宅区位对于住宅项目至关重要,一旦确定很难更改。

(三)昂贵性

住宅的昂贵性是指住宅从土地购置、开发到地上建构建筑,投资额巨大。就住房收入比而言合理取值范围为4~6倍,但据搜狐房产的数据调查全国大部分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6倍,其中北京、沈阳、贵阳、南京、广州、大连和西安的比率都超过了20甚至更高。很多家庭往往倾其所有还需按揭贷款,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住宅。

(四)社会性

首先,住宅是人们生活或生命活动的出发起点和归宿重点。无论是工作、上学还是购物、娱乐,均需要由此出发并返回归家,因此住宅项目的的交通通达性就十分重要。其次,住宅是人们生命中停留最长的地方。除去工作八小时以及外出娱乐的时间,生命中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在住宅中度过的,因此住宅项目的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越来越引人关注。

二、住宅区位理论

对于区位理论的研究,最早起源于1850年杜能(J・H・V・Thiunon)提出的农业区位论,随后1909年韦伯(A・Weber)提出工业区位论,但对于住宅区位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20年代初,伯吉斯(E・W・Burgess)提出过滤论,才可谓填补了住宅区位理论的空白。20世纪50年代,温哥和阿朗索提出“互换论”,又将住宅区位理论进一步丰富发展。

(一)过滤论

20世纪20年代初,伯吉斯在解释芝加哥住宅区位格局的时候最早提出过滤论。19世纪,美国芝加哥迅速发展,城市不断蔓延,新建住房常常远离市中心,高收入家庭住房升级换代搬迁至离市中心较远的新住宅中,而城内的住房则由收入较低的家庭来居住,最贫穷的家庭则居住在最靠近市中心最老旧的住房中。这样,伯吉斯的过滤论形象地说明了城市住宅区位格局的演化过程。

(二)互换论

20世纪50年代,温哥和阿朗索提出互换论,后来由墨思(R・F・Muth)、伊文思(A・W・EVANS)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假设城市位于大平原,交通系统以均等的效率运送工作者到市中心工作。在家庭总支出固定的情况下,家庭选择住宅区位时,考虑的是住宅支出与交通支出两者间的互换。远离市中心带来的住宅支出的下降与交通支出的增加相比较,综合选择家庭总支出最低点为最优家庭住宅区位。

(三)过滤论与互换论对我国的影响

由上文分析可知,过滤论与互换论都是在住宅经济运行的市场机制较为完备的条件下形成的。过滤论是从供给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是描述与解释已经发生的过程,未能对城市住宅区位的形成做出普遍意义上的解释。与此相比,互换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是从需求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较好地解释了住宅区位的形成。但仅从需求方出发的考虑也缺乏全面性,难以适用与我国复杂的房地产市场。在我国,住宅经济运行机制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并且具有保障性与市场性双重性质的运行机制。住宅区位的形成不单单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三、住宅区位指标体系

对于住宅区位的指标体系,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朱菁从城市层面、板块层面、项目层面和企业层面进行指标体系构建。城市层面包括经济与居民购买力、人口成长性以及住宅市场供求关系;板块层面包括板块规划前景和板块竞争优势;项目层面包括地价水平、基地概况、交通便利性以及周边环境;企业层面包括资金周转能力和品牌竞争能力。唐铭杰从住房的结构特征、区位特征和邻里特征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其中结构特征包括建筑面积、建筑年龄、楼层、户型、朝向等,区位特征指到市中心、公交站点、购物中心的距离等,邻里特征则包括服务设施的可达性与质量、景观视线等。综合考虑住宅项目地段位置的中、微观因素,从环境状况、交通条件、配套设施以及制度政策四个方面构建住房区位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四、住宅项目区位选择影响因素

(一)环境状况

随着城市居民对住宅消费的需求已经由量的满足逐渐转变为质的提高,环境状况已经成为选择住宅区位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来看,环境状况可细分为居住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灾害环境。若按景观学分类来看,城市环境可分为山景、湖景、海景、河景、公园绿地、休憩广场等。正是这些环境使得人们产生愉悦感、新鲜感,或者感受到特定的人文意义,购房者愿意为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所带来的正向外部性支付费用。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所带来的外部性的经济价值是隐形的,难以用货币价格直接衡量。

(二)交通条件

目前,我国仍处在工业经济时代,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继续工业化进程,城市蔓延与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现阶段,我国的交通条件并不令人满意,大城市中交通拥挤问题尤为突出。这就使得交通条件直接决定着居民的出行成本,该区位与工作地点、商业区、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距离对于居民进行住宅区位选择格外重要。具体来看,交通条件可细分为距离市中心的距离、距离轨道交通的距离、对外交通的形式。交通条件较好的住宅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三)配套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具有公共物品的外部性特征,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对于住宅区位的选择具有影响作用。近年来,以“学区房”为代表的房地产热炒概念,越发引人关注,成为投资者和适龄儿童家长的追逐对象。就医院而言,临近三甲医院的住宅更受银发老人的欢迎,可以为其紧急就医提供医疗保障,距离医院更短的距离赢来是生命的最佳急救时间。对于这类公共设施所带来的正的外部性,住户愿意支付额外的代价以获得更好的配套设施条件。

(四)制度政策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以市场机制为主,政府调控为辅,因此制度政策对于住宅区位也具有深刻影响。建设用地的计划和规划管理制度将房地产开发利用者的行动空间进行了规定,约束着开发商的区位选取,如对不同用地类型的要求、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直接影响房地产开发商的住宅区位选择。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管理制度对于地价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由此直接影响房价,受制于消费者的预算约束间接影响住宅区位的选择。以北京为例,限地价竞配政策性住房、限房价竞地价、限地价竞房价等土地出让方式的创新对于形成地价、构成房价以及消费者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五、小结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研究,本文选取环境状况、交通条件、配套设施与制度政策四类指标对住宅区位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但究其内部运行机制来看,四类指标并非独立存在,而在交互影响。比如,交通设施对于住宅项目交通条件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而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交通方式又属于具有公共物品特征的配套设施,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建设又受制于城市规划的制度政策安排,既交通条件、配套设施与制度政策三类指标相互作用影响。

就消费者来看,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因此对于住宅区位的影响因素侧重程度有所不同。比如,讲求生活品质的家庭更看重住宅的环境状况,职住分离的双职工家庭更看重交通的可通达性,尚有学龄儿童或高龄老人的家庭更重视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就房地产开发商而言,需要更多关注制度政策,需要严格遵守建设用地的计划与规划管理制度,遵守城市规划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并且,需要根据变动的房地产市场状况,结合自身融资能力开发实力,对目标客户进行精准定位,开发有质量有品质,人居环境和谐的优质住宅。

参考文献:

[1]郭文刚,崔新明,温海珍.城市住宅特征价格分析:对杭州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06(S1).

[2]谷一桢,郑思齐.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和土地开发强度的影响――以北京市13号线为例[J].地理学报,2010(02).

[3]温海珍,杨尚,秦中伏.城市教育配套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基于公共品资本化视角的实证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3(01).

[4]温海珍,李旭宁,张凌.城市景观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以杭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2(10).

[5]董昕.城市住宅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规划,2001(02).

[6]朱菁.住宅项目选址影响因素分析与案例论证[J].经营与管理,2014(12).

[7]唐铭杰,刘宣.城市住宅结构特征的居民偏好分析[J].经济地理,2015(05).

[8]李文斌,杨春志.住房价格指数以及区位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北京市住房价格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07(08).

[9]聂冲,温海珍,樊晓锋.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增值的时空效应[J].地理研究,2010(05).

*基金项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内外联合培养项目。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