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4例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4例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1-0056-03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按柔肝健脾益肾活血法拟定的中药糖肾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12%,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糖肾汤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也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DN早期多出现肾血流动力学异常,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早期可无任何肾病症状,而当病人出现水肿等临床症状时,往往已进入糖尿病肾病的中期或晚期,已失去逆转的可能[1]。加强DN早期的防治是目前有效控制DN的关键,因此,本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极为重要,在2004年3月~2008年2月期间,笔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糖肾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4例,与同期采用西药治疗的30例对照,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目前,糖尿病肾病(DN)按丹麦学者Mogensen1989年提出的分期标准将分为5期[2]:Ⅰ期为肾小球高滤过期;Ⅱ期为“寂静”期;Ⅲ期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期;Ⅳ期为临床蛋白尿期;Ⅴ期为肾功能衰竭期。早期糖尿病肾病包括MogensenⅠ~Ⅲ期,Ⅰ~Ⅱ期适用于作基础研究,但临床应用通常是指Ⅲ期。

早期糖尿病肾病(Ⅲ期)诊断要点[1,3]:有确切的糖尿病史;血压正常或轻度增高;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即尿UAER为30~299mg/24h ,所选病例在6个月内不同时间测定尿检查3次达上述标准。Ⅲ1期:30mg/24h≤UAE≤100mg/24h,Ⅲ2期:100mg/24h

1.2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64例均属于早期DN,均来自本院2004年3月~2008年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38~70岁,平均54.6岁;病程3~15年,平均10.6年,Ⅲ1期7例,Ⅲ2期27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2岁,平均58.2岁;病程2~16年,平均13.7年,Ⅲ1期6例,Ⅲ2期24例。

2 治疗方法

目前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基本治疗,仍是积极地控制糖尿病,包括饮食治疗和应用胰岛素等[6]。

2.1 基础治疗[1]

2.1.1 心理教育:让病人和家属了解,本病早期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开始,以引起重视,早期病人合理防治,症状可以减轻,指标可以降低,甚至可以恢复正常,以减轻心理负担。

2.1.2 活动量:DN病人可以进行轻体力活动或休息,但应避免重体力活动。

2.1.3 饮食治疗:予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指导,早期DN可按常规供给蛋白质。适当减少主食,少食豆制品。

2.2 西医治疗:降糖药物,首选糖适平(格列喹酮),可加用拜糖平或应用胰岛素治疗,使空腹血糖稳定于6.0~8.0mmol/L,GHbA1C 7.0%;血压高者选用氨氯地平、缬沙坦,使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调节血脂、抗凝等。

2.3 对照组:按常规应用基础治疗和西医治疗,使血糖、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范围内。

2.4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糖肾汤治疗。处方:醋柴胡6g、白芍15g、生黄芪30g、生地黄30g、制黄精10g、山茱萸15g、薏苡仁30g、黄连5g、制大黄10g、鬼箭羽30g、肉桂2g、青风藤10g、覆盆子1g、红景天20g、绿萝花10g。随症加减。每天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

两组每个疗程均为4w,连续观察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2个疗程后显效病例按原方改成胶囊巩固治疗。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1991年全国第二届消渴病学术会议制定的DN疗效标准和肾脏病中西医诊治[1]中DN诊断分期标准拟定如下: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尿微量白蛋白(UAER)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22,差异有显著意义,P

3.3 两组治疗前后尿UAE、血脂指标变化比较见表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4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特征性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其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糖原反应物质沉着,从而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如果糖尿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增高时,其肾脏损害和全身微血管病变已达相当程度[4]。

糖尿病肾病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肾脏病变即进入不可逆阶段,预示开始肾功能衰竭过程。

早期诊断和治疗DN,才可控制和延缓肾脏病的进一步发展。DN的早期无任何症状,不要等到病人出现足部浮肿,尿常规中出现了蛋白质,才考虑到DN的诊断,为时已晚,此时已进入了DN临床期,错过了早期干预治疗的机会,其早期诊断不能只依靠临床症状,必须依靠现代化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对来诊所有糖尿病患者做微量白蛋白尿等的测定并进行筛选,以尽早进行干预。

糖尿病肾病与中医“水肿”、“腰痛”、“肾劳”、“消渴病肾病”等病证相合,消渴病病久必耗气伤阴,致气阴两虚,此气虚即脾气虚,此阴虚即肾阴虚。脾不敛精、肾不藏精,则精微漏下、尿频、腰酸乏力等。现代生活条件较好,平素嗜食肥甘厚味,酿生血浊之邪(相当于脂质代谢紊乱),脾不散精反生瘀浊所化生的浊毒之邪损伤肾络,浊毒化火耗灼肾精,肾水不足,阴火上冲又引动心火,加之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心理压力较大,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郁久化火,易暗耗心阴,阴不敛阳,均可致心肾不交,常见口干心烦、心悸失眠;痰湿瘀血化热,则可火热伤阴,血液粘滞而变生诸症。早期DN以肝胃肾气阴两虚兼血瘀为主,故我们以此研制了具有养阴柔肝、健脾化湿、清胃泻心、益肾活血、固涩清利、祛风通络等作用的糖肾汤来治疗早期DN,方中应用醋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升阳举陷,配白芍和血养阴而柔肝利水,配黄连可清散心经血分郁热。实验证明[11]:给GBM肾炎大鼠柴胡皂苷后,有减少尿蛋白,改善高脂血症的效果,并有抑制血小板凝聚倾向,抑制细胞增生、改善肾组织病理变化的作用。生黄芪补气健脾、利尿固表、升阳止渴,健脾益气也能明显降低尿蛋白,与生地相合脾肾双补。祁忠华等观察认为[10],黄芪可部分纠正糖尿病早期的肾脏高灌注、高滤过,改善了肾血管血流动力学,降低尿蛋白的排泄率。生地黄滋阴补肾、凉血清热,配山萸肉、茯苓、肉桂等用治消渴病口渴引饮者,制黄精补脾气、养胃阴、润心肺,前人经验认为“黄精可代参芪”之效。山茱萸补益肝肾、固涩精微、敛汗益阴,实验研究显示[11]:山茱萸醇提取物对大鼠糖尿病有明显的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能改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白茯苓利水除湿、宁心安神、益脾止泄,利水与健脾兼顾是其特点,能降心火而交心肾,茯苓能上渗脾肺之湿,从肺以“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道通畅,则小便自利,气分水湿热除,肿消,泄止。薏苡仁健脾利湿、排脓舒筋,其性凉且疏导下焦,俾湿邪有所出路。朱良春老中医认为,鬼箭羽对于治疗糖尿病并肾病者可谓是上选药品,其性寒入血,味苦善于坚阴,又擅清解阴分燥热,对于本病常有标本同治之功效。黄连清泻心胃火热、凉肝胆、解热毒兼有燥湿作用,可防心火灼阴伤肾,新近研究发现黄连还有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配肉桂可用于心肾不交。制大黄泻火通便、消痈散肿、清热燥湿、活血通经,肉桂温补肾阳、温中逐寒、宣导血脉、抑肝扶脾、引火归元、兼交心肾,阴中求阳之用,配生黄芪、肉桂可监制大黄苦寒之性及活血化瘀药的伤正作用,程益春教授认为[5]:大黄配肉桂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属温通之剂,甚合消渴病肾病之病机,因阳虚是气阴两虚发展的必然结果,阳虚是DN发展过程中病情加重的一个质的改变,及早使用温阳药物治疗DN亦符合张景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要求,具有“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双重含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7]:清热解毒药中黄芩、黄连等有效成分有明显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作用,可减少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大黄可以抑制糖尿病肾病出现的早期病理性肥大,使DN高滤过现象得到一定程度控制。菟丝子温而不燥,补肝肾、益精血、强腰膝、固下元,善治肾虚消渴,覆盆子补肝肾、固肾精缩小便,覆盆子、山萸肉与茯苓、薏米以对药形式留精泻浊、固涩与清利相辅相成的作用。红景天味甘苦涩、性微寒、具有活血消肿、清肺止咳、解热止痛、益气安神作用,红景天主要成份红景天苷、苷元酪醇、鞣质、黄酮和人体需要的21种微量元素及挥发油,含有18种氨基酸,具有抗辐射、抗疲劳、抗寒抗毒、抗缺氧、提高免疫力、降血脂调节睡眠等功效[8],红景天苷能较好的抑制肾间质损伤及肌成纤维细胞(MFB)的表达,对肾间质纤维化有保护作用,具有改善肾脏微循环障碍之作用[9];青风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利尿消肿,能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绿萝花属特有珍贵植物,性微寒,《藏医养身图说》上记载:具有活血清热作用,主治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各种血管炎、脉管炎症。现代研究其具有强心、扩张毛细血管作用、促进脂质代谢、促进肝糖原再生作用等。综上所述,糖肾汤逆转或延缓DN发展的机制可能为:减轻DN早期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减轻非酶糖基化作用,调整糖脂代谢,减少尿蛋白,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肾功能,影响肾系膜细胞增殖,抑制肾代偿性肥大等。诸药共达柔肝健脾、益肾活血、益气养阴、清胃泻心、祛湿和络之效,使脾气健、胃阴复、肾阴充、瘀热浊毒渐以清除,络脉和畅。本观察表明,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糖肾汤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的疗效,临床总有效率达94.12%,各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或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参考文献】

[1] 王耀献,高菁.肾脏病中西医诊治[M].第1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85~299.

[2] 李保春,王林辉,梅小斌.糖尿病性肾病[M].第1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55~61.

[3] 王吉耀.内科学(上、下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85~587.

[4] 吴深涛.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论治[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8.

[5] 孙伟,李平,张宁.肾病实用中西医结合治疗[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53~154.

[6] 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58~960.

[7] 王钢,陈以平,邹燕勤.现代中医肾脏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95,600,1027.

[8] 雷载权,张延模.中华临床中药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32.

[9] 张蕾,谢林仲,樊均明.高原低压缺氧对肾脏的影响及藏药红景天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5):460.

[10] 祁忠华,林善铁,黄宇峰.黄芪改善糖尿病早期肾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7,7(3):147~149.

[11] 李方玲,张敬苹.肾病临床常用中药指南[M].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68,243.

[收稿 200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