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要求朗读者规范运用普通话语音创造性表现汉语的语言美、文学美和思想美,把静态的书面语转化为动态的富有艺术特质的有声语言,积极创造美的听觉形象,从而使接受者在丰富语感、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因此,加强学生的朗读水平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低中高三个学段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正力显了新课程提倡的"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正如于漪老师在著作中谈到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变成有声的语言。语言或铿铿锵锵,如金属撞击声;或潺潺淙淙,如小河淌冰。伴随着悦耳的音响,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学得愉快,学得有效。"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出几个思路,以求得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一、教师做好范读,激发学生兴趣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句名言:"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如果教师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自然然地受到熏陶。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并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同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智慧的启迪......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在教师用声音构建的艺术氛围中喜欢上朗读,从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意愿。
二、准确掌握不同文体,灵活运用朗读技巧
小学语文教材选用课文的文体,类型比较丰富,有大量的记叙文、寓言、童话、诗歌、说明文、应用文等等。不同的文体对朗读技巧的需求,是有差异的。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顺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激感,读出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也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比如,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社会环境都是我们不熟悉的,但常人的饥饿、寒冷和失去亲人的痛苦感觉,我们是可以想象的,特别是在大年夜,当别人都在享受快乐、幸福和温暖的时候,一个连鞋子都穿不上,而又饥肠辘辘的小女孩一个人孤独地在雪地上走着走着,无人买她的一根火柴,无人问津她的痛苦,她当时会有怎样的感觉,也是我们能够想象的。当我们应有的想象都到位了,朗读时,我们的深切同情就随同语音出现了,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也自然就表现出来了。
学生在情境中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我"。这样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何愁学生没有朗读的激情,没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呢?
四、立足学生发展,给予激励评价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同样,有感情朗读的激发也在于教师评价语的激励。评价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对学生开展的激励性评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朗读得十分出色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当学生朗读得不尽人意时,教师要予以点拨,给予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必要时教师进行示范,学生稍有进步再次鼓励,帮学生树立朗读的自信心。
总结: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这便是语文课朗读所应追求的境界。若想要追求这一境界,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工夫,寻找有效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朗读训练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努力做到"读得有效",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