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英汉翻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英汉翻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英汉翻译”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及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英汉翻译”的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职高专;英汉翻译;教学改革探索实践一、前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高职生成了大学校园一股新生力量。但是如何发展好高职教育,如何解决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则是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高等职业教育是一门针对职业岗位实际需要而设置的教育学科,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和强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注重培养和开发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应用能力,其中,翻译是一种交际性极强的语言行为,更是语言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张培基认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在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高职英语专业中“英汉翻译”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二、英汉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材缺失或不系统合适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根据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要求,在选择职业教育教材上应注重其适合与适用。一直以来,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水平设置的翻译教材少之又少,相当一部分的教材是针对本科院校的学生。这些教材的词汇量普遍较大,理论的讲述过于学术化,而且涉及的领域面太广(包括经济、法律、政治、哲学等等)。这就给高职院校翻译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阻碍了英汉翻译课程教学的发展。2.缺乏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了解东西方在文化、价值观、信仰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知之甚少, 阻碍了他们翻译水平的提高,其翻译主要还是文字到文字的对译,文化缺失常常导致错译或误译。在翻译实践中,学生往往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表达习惯、思维方式来表达,因而在翻译中造成很多的误解。例如,学生在翻译“You are a lucky dog.”这句话的时候,因为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翻译起来很困难。如果学生能够了解到,在西方“dog”通常被看作人类友好的朋友,表达的是褒义的意义,这句话就不难翻译,应该理解为“你是一个幸运儿。”3.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英语翻译课教学仍拘泥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即课堂授课过程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先给学生一个句子、一段话或一篇文章,待学生译出后再由老师纠正错误,给出标准译文。这种教学模式“通常将改错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将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作为翻译课程的终极目标……”。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成了课堂的指挥者。知识传播方向是从教师指向学生,因此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相当有限,学生间也缺少必要的合作和交流。三、翻译教学问题解决对策1.开发和补充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材研究开发适合高职英语水平和需求的翻译教材,要充分考虑教材难易程度是否与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相适应, 这样编写的与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相适应的教材,不会因为过难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惧怕翻译和排斥翻译的心理,有利于他们翻译水平的提高。在教材的编排上,应根据翻译目的选择内容真实、有意义的翻译材料,适当地补充适用性较强的国内外类似案例,让学生多接触各方面的翻译技巧和新鲜的译例,这样,学生学起来才会感到有内容可译,参与和学习积极性才会明显提高。1.要加强对翻译的重视,并且编写出融翻译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训练于一体的教材。2.加强中英文化的渗透翻译是基于跨文化背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准确完整地重现出来的语言活动,它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承载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影响翻译水平的因素不仅仅在于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的缺失,文化因素的干扰也十分明显,因此处理文化差异、跨越语言鸿沟就成了翻译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必须穿插在每一节课中,历史背景、生活环境、、礼俗规范等都可以作为文化学习的内容,它们在翻译中起着关键的制约作用。3.教师角色的改变主体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体的东西,只有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的素质。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改变。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权威,而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由被动的和消极的“客体”转变为主动的、有个性和自我追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充分体现,又是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生成机制。这种主客体的转变,使学生掌握了主动权,成为了积极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创造者。四、结语“英汉翻译”课程是一门综合听、说、读、写、译多种技能,集文化知识和分析综合能力为一体的课程。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作用,如何提高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见解,希望对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孟宪平.简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J].职教论坛,2003,(2).[2]张培基等编著.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王若梅.高职院校翻译教学现状分析及展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5).[4]何玉敏.汉英文化差异之我见[J].中州大学学报,2005,(3).[5]林克难.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J].上海科技翻译,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