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演出的灯光设计与控制系统的配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演出的灯光设计与控制系统的配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为了确保影视舞台文艺演出的灯光效果五彩缤纷,又万无一失,要做好科学合理的灯光设计的同时,选择配备质量可靠的灯光控制设备成为重要的课题。

关健词:灯光设计;灯光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285-01

大型晚会灯光设计,一直是大型文艺演出首先考虑的关键性问题。不但要考虑舞台结构的舞美的摆设,还有节目编排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及其系统配置和光控系统科学合理的配置。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晚会的技术质量和艺术品质。

一、灯光设计基础

灯光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是运用光的手段,为演出进行艺术照明。灯光系统设计的形成包含“技术体现”与“艺术构思”两个方面即灯光系统的设计和灯光艺术的创作这两方面,前者主要是对灯光系统的控制、输出端的分布、灯具的配置等技术参数的设计,而后者往往是灯光师的艺术创作,根据演出的剧情把他头脑中的艺术画面“画”到舞台上,通过灯具的合理配置及运用,烘托出舞台的气氛,对剧情的发展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多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灯具系统不是由灯具的简单组合就形成的,它需要对舞台上的演员和景物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布光。同时还要满足《剧场建筑设计规范》中关于灯光系统设计的相关规定。考虑到有可能进行现场直播,根据《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指标,即照度不低于2000lx,色温为3050±150K,显色指数不低于85。

1.面光:主要是对舞台上的表演者起到正面照明的作用,在表现立体效果上较弱。可选用布光较平均的成像灯和回光灯具。

2.顶光:自舞台上方投向舞台的光,主要用于舞台普遍照明,增强舞台照度,也可作为景物、道具的定点光。如布光平均的PAR灯、回光灯、成像灯,还可选用电脑灯等。

3.耳光:分为上下数层,主要辅助面光,加强面部照明,用以加强人物和景物的立体感,形成前侧面的照明效果。

4.侧光:从舞台的侧面投射的光,对人物和舞台空间环境进行造型渲染。

5.天地排光:是散光投光灯具,向舞台天幕的上(下)半部分的投光,多用于表现天空的渲染背景色彩。布光均匀的泛光灯。

6.柱光:主要是弥补面光,耳光不足。桥光:舞台两侧天桥处投向舞台的光,主要用于辅助柱光,增强立体感。

7.脚光:装在台唇部的条灯。光线从台板向上投射于演员面部或照明闭幕后的下部。可弥补面光过陡,消除鼻下阴影。

8.流动光:在舞台侧翼边幕处,能随时移动的灯具,能加强气氛,其角度可临时调动。较多选用光柱感较强的成像灯。

9.追光:安装在特制支架上追随演员移动的同时加强对其照明亮度,提高观众的注意力,可以设置在多种位置,实现对演员半身、全身、远距离、小范围的局部照明效果。

二、灯光控制系统的配置

灯光控制系统的配置要充分考虑技术实施的可能性和安全性,对于灯具清单、现场考察、配电要求、信号系统(电脑灯信号、换色器信号,烟机信号、雪花机信号、泡泡机信号、彩纸、礼花发射器信号等)可靠性、灯具吊挂系统安全性、电源和各类信号线路的接插、转接、放大等等问题,都要有清晰、细致和完善的策划。

调光系统是灯光控制系统系统的心脏,它主要包括调光台、调光立柜或调光硅箱、换色器、功率放大器等指挥灯具按信号指令产生上、下、左、右、旋转动作以及光线按信号指令发生强、弱、明、暗,色彩,图案变化的多种光控设备的配接。

附:可控硅调光回路容量选择

礼堂剧场类型 舞台尺寸 观众席 可调光回路

宽 高 深

大型剧场 >30 >35 >25 2000-2500 180-240

中型剧场 >16 >25 >16 1500-2000 120-180

小型剧场

大型舞台演出,通常场地都宽阔而深远,调光距离加大且线路长远。现场极易造成信号衰减,故而采用分散集中的方式对现场进行不同灯种灯群的多点控制,以保证传输信号的稳定,同时也分散了事故隐患风险。需要加入信号放大器对 DMX512 数字传输信号进行放大,这样就保证了系统间信号可靠地发送与接收。

三、应注意的问题

无论是室内还是户外的大型演出,还要注意可能影响灯光系统的多种干扰。

电源干扰,主要来自当地电网,因用电调配控制造成的演出现场电流电压不稳定,导致电流波峰对调光系统的冲击,发生短路或击穿信号二极管故障,造成现场灯具不受控,灯具开不了或关不掉。另外,注意动态电流对调光信号造成的干扰,调光台与控制系统间的相互干扰。特别要注意控制系统的防水、调光台的漏电和线路打火等现象。

参考文献:

[1]金长烈.舞台灯光[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彭妙颜.现代灯光设备与系统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