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地理教学与德育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地理教学与德育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初中地理教学担负着资源道德教育的重任

1、形成环境伦理观念。地理学习论与学习指导绪论谈到,地理是中学课程中唯一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在北京市制定的21世纪基础课程改革《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谈到:“中学地理是中学各课程中唯一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其功能在于教育学生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观念等科学的地理思想,使学生能够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精神等级方面理解、认识和评价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形成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何种正确行为方式的地理价值观念,从而具有21世纪所需要的参与中国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国际交往、合作与竞争的基本素质,适应21世纪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竞相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维持较高消费水平的需要。工业生产虽然增长了几十倍,但却出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等的社会矛盾。如发生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就是资源的争夺战;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和2001年12月的阿富汗战争,是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使贫国变成富国,资源的掠夺和争夺,可以使富国变穷。保护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地球自然环境中的一切生命体,都是“人类的伙伴和朋友”,人类有义务尊重它们合法存在的权利和平等地位。人类正义行为的概念应该扩大到对整个地球的关心和爱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共同进化。初中地理教学把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念视为崇高而神圣的使命。

2、培养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地球时空变“小”,世界各国人民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文化的发展已超出国家、民族的界限,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形成了全球意识。初中地理学科教育展现全球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结构和特征,展现与其相关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文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全球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现实,并将本国、本地区、本乡土置于国际大背景下加以思考和分析,让学生学会尊重与理解、竞争和合作、关心和交往。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的发展依赖各种各样的能源资源,世界各种能源资源储量、产量、消费量分布极不平衡,石油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前苏联和中东地区,煤炭大多分布在亚太、北美和欧洲地区,中国煤炭储量和产量居世界前三位,中国的天然气无论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处在相对落后的位置。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自然资源国情是总量多,人均少。中国资源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粗放式增长;近年来资源需求量增长加快,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并没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国能源资源、能源生产与经济布局不协调,北煤南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是长期格局;中国能源消费不合理,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面对有13亿人口的中国,在以煤碳为主的能源禀赋下到2020年基本完成工业化,并且到2050--60年减排目前70%的CO2,其艰巨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别无选择,只能更加努力地走低碳发展之路。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地理资源教学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国情和国策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发学习的崇高理想。

二、发挥地理德育主阵地作用,渗透资源道德教育

1、中学生资源道德现状不容乐观,资源道德责任感教育迫在眉睫。目前,中学生资源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对资源重要性缺乏认识或认识不到位,资源保护道德意识淡薄,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诸如乱扔垃圾、浪费纸张、水电、践踏草坪等现象,资源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充分发挥初中地理教学德育主阵地作用,积极对中学生进行资源道德教育。我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面积的7%,总人口达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人均土地面积约为0.777公顷,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确1/3,人均耕地面积约0.106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数的43%;森林覆盖率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的130位;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占24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我通过地理资源教学,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通过中学生日常的节能宣传活动,努力营造资源道德教育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资源道德观念,增强中学生积极参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已成为地理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并不是不懂节约资源,问题是知识与行为脱节,不按照懂得的道理去做。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资源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让地球母亲青春永驻。

2、以身边事件为切入点,培养责任感。教育是指教导规戒,以理服人、以法服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初中地理自然资源类型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才能循环再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资源就是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因为,第一,环境意识优劣和环境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拥有蓝天、碧水、青山、绿地、呼吸新空气、饮用清洁的水,是每个人的权利和愿望,但如果开发利用不当,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事例一:“凡亚比”台风带来的危害,“凡亚比”发生在2010年9月20日,台风给茂名阳江等地带来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高州马贵镇12小时降水达740毫米,冲毁房屋4000多间,死亡50多人,失踪30人,直接经济损失15.12亿元,造成沉重的经济损失;事件二:云南自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全省共投入各级抗旱资金23.03亿元,组织1093万人投入抗旱救灾。造成灾害的原因气象专家分析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导致这次极端干旱的主要原因。事件三: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回水使舟曲县城部分被淹,电力、交通、通讯中断,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63人遇难。造成甘肃省甘南州舟曲泥石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乱砍滥伐,据资料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舟曲曾经是水草丰茂、山林葱翠的陇上江南,但在持续大规模砍伐后,失去植被的山体逐渐风化流失,每遇狂风暴雨就会出现泥石流甚至塌方。

据统计,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残败的次生林。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原因之二:是胡乱开采,白龙江沿线都是高山峻岭,资源丰富,也成为不少人的发家之所;原因之三:是过度开发,一条白龙江,沿线水利工程无数。在达到新的和谐之前,人对自然的开发方式,开发深度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人在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向自然提供补偿,以恢复其正常状态。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有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