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发展主体性德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发展主体性德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校德育的定位是主体性德育,在学科教育中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等素质的教育。本文探讨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数学教学的功能,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尊重和引导学生,注重行为养成,以及重视活动教学形式等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自信心、自主性、创造性、恒心以及责任感,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

【关键词】思想品德主体性教育数学

学校德育的定位是主体性德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促使我们对德育自身的规律加以研究,人们越来越重视德育的主体性作用。不单纯是思想品德课,小学教学的学科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教学内容,在学科教育中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等素质教育的渗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生数学知识,获得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方法,学会观察、分析、思考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发挥数学教学的功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从学习中获得自信、追求真理的态度,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

一、尊重学生,培养其自信心

主体性的德育观,尊重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充分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德育过程,尽可能在自主自娱的教学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探求、自我顿悟、自我发展[2]。对不同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个性潜能的孩子以个性化的方式引导数学学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教师引导学生在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评价的时候,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又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

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教师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消极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上课根本不听进,注意力分散,也不写作业,对数学学习一点儿不感兴趣的学生,首先要改变的还不是他的学习方法,也不是忙于提高他的学习成绩,而是激发他的兴趣和热情。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应给予赞赏和表现机会。诸如“2+3”口算等简单问题提问,对于他的正确回答,给予十分夸张的语气及热情的语言赞扬,并让全班同学鼓掌予以鼓励。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以爱的情感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自觉地学习。

学生作业本上的“优”或“方法好”、“计算巧妙”等简短的批注,都能使其品尝到学习成果,树立了“我能行”的自信心,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另外可以通过自评、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成功感。如游戏“我当小老师”,请学生上台当老师针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考下面的小朋友,答对了就鼓掌。不仅要求“小老师”会提出问题,而且会解决问题。“小老师”从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了自信心。

二、引导学生,培养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主体性德育观就是要创设一种真实而深刻的道德激励境界,引导学生将自己作为修养主体,找到自我的尊严和价值,积极进行道德思维和道德选择,发展道德探究能力,真正成为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实践的主体,真正体验到德育是从实实在在的自我开始的。

数学教学的课堂是开放的,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不断探求知识,自主学习,寻找规律,发现创新。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充分的机会表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课堂中老师“教的主导”转变为学生“学的主体”,变“跟我学”到“我要学”。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新思路。因为这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世界的心理触角,是创造意识的体现。

例如:在三年级上学期教学“混合运算”时,首先出示一道计算题16×2+6×3,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试做例题。教师不急于否定学生,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指出别人方法中的优点及不足,从而认识到像这样的题可以灵活处理。接着在学生自由提问时,他们发现题目中的两个乘法是否能同时先计算,该怎么办?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意识。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解题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能比较灵活地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充分领会到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注重行为养成,培养学生的恒心

大教育家孔子曰:“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论人生》中更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者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现代数学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努力态度,学习习惯等,尤其对个体的终身来说,坚持不懈的恒心是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如学习应用题时,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审题,分析各个条件间、及其与问题的关系,才能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整个过程要写得工工整整。班级组办的“小小数学报”,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如“家庭理财”、“找规律”等,要求他们编一份报,出一本个人专辑,这样的安排有一定的难度,但从中培养了他们认真、仔细、踏实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

此外,在教学中适时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懈求索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懈求索的科学精神。

四、重视活动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责任感

活动教学中的活动,主要以合作和探究的形式展开,它重视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感悟、体验与合作的过程[4]。精心设计活动学习的问题,搜集资料、合作探究、模拟操作、交流研讨等,让学生就自己的资料和结果进行分组讨论,发表见解。组长带领组员展开问题的讨论,要求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不同的问题。比一比哪一组能做到气氛团结、民主、和谐;在小组汇报时,比一比哪一组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多。

加里宁说过:“我没有看到一门不能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教师通过提高自我教育的觉悟,树立教师的“人格形象”,以道德人格去影响儿童人格,以自己的热爱去浇灌儿童的热爱。自尊、自信是儿童品德的第一要素,尊重全体学生,尤其是关注“学困生”。热情、坦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给孩子造成任何偏袒,偏护的心理障碍。在数学学科教育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使其成为当下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