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吉林省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就业问题及策略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吉林省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就业问题及策略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就业存在着社会认同度不高、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明确就业定位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措施是要从学校,学生,政府这三个层面出发,努力提高非师范生包括个人品质、核心技能和过程技能等三个基本要素在内的就业能力。本文针对吉林省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就业问题提出一定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就业问题;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022-1.5

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今天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走到今天,在经济非跳跃性增长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呈跳跃行增长的态势。短短几年时间,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量高校毕业生毕业后进入劳动力市场自主就业。面对现在的种种状况,高等师范院校纷纷进行办学方向的战略调整,向研究型综合性发展,大量开设非师范专业,非师范类学生规模在高师院校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相比较综合性师范院校,处于高师院校中的非师范学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

高师院校非师范生人数逐年攀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高等师范院校纷纷设置非师范专业,有的高师院校非师范类专业数量甚至超过了师范类专业,非师范专业学生数量也接近或超过师范生数量。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高师院校中非师范生这一独特群体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就业形势尤为严峻,这一现象已成为影响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非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对就业角色的定位还比较模糊。由于长期在师范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在为人师表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将自己的精神己经归属于师范行列,使自身的就业取向师范化。但是,由于高师院校普遍存在重“师”轻“非”的观念,使得非师范生长期处于“配角”的地位,并且在应聘过程中,由于自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即使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与师范生竞争的过程中也会明显处于劣势。一些选择非教育市场就业的非师范生,同样遭遇用人单位的质疑,最终导致非师范生对自身的就业定位认识模糊,没有主流的就业目标,从而在激烈的就业压力中迷失自我。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在教育系统内无法与师范毕业生竞争,在系统外又无法与专门院校毕业生抗衡,处于两难的境地。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可以得出,74%的高师院校非师范生从大一大二开始关注相关的就业信息;但是接近90%的综合类院校的学生从大一大二就已经开始密切的关注相关的就业信息。从中不难看出综合类院校的学生对于就业情况的紧迫感以及身上背负的就业压力远远超过了非师范生。就其原因分析上来看,主要是由于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因为出于高师院校的特殊性质,免费师范生毕业就可以就业的形势影响之下,相对的放松了就业的紧迫感。这也就导致了非师范生在学校的教育上与免费师范生有一定的差距情况下,同时又缺少了综合类院校学生的职业紧迫感,从而导致就业的时候无法抗衡,两难境地极其明显。

非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通力配合、共同解决。大学生自身能力是基础,学校教育培养是关键,人才市场是保障。根据上述数据结果分析,为高师院校非师范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选择及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学校建立非师范生与市场需求接轨机制,重视人才市场的导向作用。全面评估目前的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的专业设置,考察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改变非师范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课程设置类师范化、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重视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调控机制,对于学生就业无市场的专业坚决停招。同时严格新增非师范专业的审批程序和标准,充分发挥市场的调控功能。研究非师范生办学规律。我国一共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根据对于其中之一的吉林省内部的东北师范大学进行的调查显示出了目前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的专业设置合理性和招生合理性仍有待提升。预测未来学生就业发展前景,并及时做出应对措施,不能为了招生而招生,力争保证学生招得来,教育的好、就业率高。单靠学校的力量不能够完全的解决高师院校非师范生的学业和就业问题,政府部门也应该给予一定的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措施,建立市场用人机制。

学校好规范非师范生培养机制,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学校可以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抽调专门人员,负责非师范生的培养工作,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大对非师范生培养的研究力度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目前看来,高师院校的主要教师教育资源集中于免费师范生上,但是,学校又开设了关于非师范生的专业,由于对此的研究较为空白,时间也较为短暂,因此使得非师范生有学习和未来职业规划保障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调整课程结构,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以“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适应性,着重进行能力培养”为原则,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来确定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应改变在课堂教学中对理论知识讲授过多的情形,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加大案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目前在高师院校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非师范生的专业是与免费师范生的专业相重合的,这也就导致了许多的教师本身是以对待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态度来对待非师范生,这明显与非师范生的定位和要求不相符。可以加强对从事非师范教育教师的激励,设置专门的非师范教育课程教学奖,调动教师参与到非师范教育中的积极性。

高师院校为非师范生就业指导服务机制,提高学生就业率。成立非师范生就业指导服务部,加强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就像学校针对于免费师范生所设立的就业指导中心一样,当学校不断的扩大非师范生的招生规模的同时,也应该为非师范设立一个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部。专门针对高师院校中的非师范生来进行辅导和规划。配备一定的专职人员,划拨固定经费。制定科学的就业指导制度,构建立体就业信息机制。对应届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和求职心理辅导;为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这样才可以全面的引导好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和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非师范生的就业领域与师范生相比更加广泛,就业灵活性也更强。因此,学校除了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之外,还应该加强职业教育,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

非师范生自身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和水平。积极关注相关就业信息,使自己把握好最新的社会动态。求职的时候才能够保证不盲从。根据社会现状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来进行求职。规划好自己的求职标准和职业理想。避免定位模糊,确定好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非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要学会需找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既要避免人云亦云,同时也要保证好自己的职业理想最终可以实现。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在哪一个方面就业,或者从事工作,都要注意自己个人素质的提升。如果选择教师教育行业的话,那么教师技能、教师素质、青少年心理把握等方面都需要自己去深入的学习和挖掘。由于身处免费师范生共同竞争的局面当中,更是要学会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去完善自己,从而达到理想的目标。端正择业心态,培养主动经营自己人生的信心、培养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实践能力。不仅仅满足于理论知识和课堂教育教学,而是要积极的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洗礼,很难保证在未来真正的走入到社会中的时候不会遇到更大的挫折和失败,因此,必须首先保证的是对于社会实践能力的积极培养,这样方能做到有备而无患。

[作者简介]李璋: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嫒: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陈超: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姝菲: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龚仕波: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