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翻译模因论的进化及翻译教学有效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翻译模因论的进化及翻译教学有效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章旨在研究翻译模因的进化及其对教学法的影响,从模因论的起源入手,介绍模因的传播方式与翻译模因论。通过概述翻译模因论的进化阶段,指出不同的翻译模因阶段要对应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提出翻译模因的进化对教学法发展的启示及对翻译有效性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模因 翻译模因 翻译模因的进化 教学法

引 言

模因(meme)一词首次由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提出。道金斯将模因定义为“文化传承的单位,假设它是类似于粒子性基因,它在文化环境中,凭借其表现型对自身的生存和复制的影响而被自然的选择”(Dawkins,1982)。模因的发音与基因相近,基因是遗传和变异的主要物质,而模因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单位,或文化模仿的单位”(Dawkins,1976:206)。模因是通过复制或模仿传播,传播的载体是人的大脑,而传播的工具是语言。模因有其必然的特性,即长寿性、多产性和复制的保真性。既然模因通过复制和模仿得以传播,那么模因的传播就是模因的内容,即文化信息复制和模仿的过程,但不同文化间模因的传播就需要进行翻译。

Chesterman在《翻译模因论――翻译理论中的思想传播》(Memes of Translation――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中指出模因是翻译理论中的基本概念,给出五个“超级模因”,源语-目标语模因、对等模因、不可译性模因、意译和直译模因以及写作即是翻译模因,并探索翻译模因进化的方法(Chesterman,1997)。在提到翻译理论进化问题时,他将之划分为八个阶段:词语阶段、神谕阶段、修辞学阶段、逻各斯阶段、语言学阶段、交际阶段、目标语阶段及认知阶段(同上,1997:20-42)。每个阶段都会产生一些理论概念或思想,但是相同的理论又有可能出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他的模因翻译进化阶段为建立翻译模因库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及教学提供理论科学基础。

翻译模因的进化过程

1.词语阶段

人们最初讨论翻译问题时认为,不同的词语对应不同的意义,词语是意思的“储藏室”,同时,词也是语言的基础,那么,可以认为,词语是翻译的首要单位。亚里士多德认为,语言符号能够反映现实。翻译之所以可行,源于事实的永恒,即词的含义不会因以另一种形式表达而改变。Chesterman将这一时期的翻译者比喻成“泥瓦匠”,他们用同样的“砖”将原有的“建筑”在他处重建成新的“建筑”。现在看来,这里的“砖”并不是指词语本身,而是指词语代表的含义。他将这一时期的翻译比喻为“translation is rebuilding”,翻译是重组的过程(Chesterman, 1997:21)。这一阶段下翻译的问题很明显:不同语种的词语是否真能表达相同的含义。

2.神谕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宗教类型文本的翻译。宗教类型文本如圣经,本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译者也对此深信不疑,那么问题是,神谕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怎么能用另外的词语替代?由于宗教文本的特殊性,致使这一阶段的翻译是在保证目标语语法正确的前提下字字对译。同时,这一阶段还产生了对直译与意译的讨论。这一阶段的翻译可以称为“translation is copying”,翻译是复制的过程。这一阶段的译者本身没有任何权威性,他们要完全服从于源文本,是源文本的复制者。

3.修辞学阶段

神谕阶段遗留下一个问题,即是不是所有的文本都应用直译法翻译?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学者认为非神谕的文本应该用更加灵活的翻译方法。翻译更像是解释说明,译者首先要迎合读者的需求而非受制于源语文本。这一阶段翻译被看成是仿效,而不是简单的复制。这种仿效不是模仿某个东西某个实体,仿效的是积极创新的过程。因此,该阶段中译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为了翻译的目的,可以对源语文本作适量的修改。

Chesterman将这一阶段命名为修辞阶段是因为语言学习的经典传统是修辞学的学习。在罗马的教育中,翻译希腊语是练习修辞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目标语翻译。翻译已经不是以源语为基础的复制而是以目标语为基础的修辞,译者首要考虑的是观众是否接受。

4.逻各斯阶段

早在1680年Dryden就提出过度的仿效和直译都不是有效的翻译,应将两者进行中和。由于这一阶段文学文本是学者们考虑的对象,因此仿效的翻译方法已不可行,单纯的仿效只会毁了源语文本的精髓。文学翻译的目的不是将翻译呈现在读者面前,而是要翻译源语文本的风格,这种风格目标语读者会感觉陌生,于是反过头来参照源语,读者要接受的是源语文本的精神。

这一阶段中,语言被认为是一种创造力,一种能使人类行为、整个世界具体化、形式化的创造力。语言就是逻各斯,它是具有创造力的神谕。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因此译者的作用尤为重要,译者提供了本民族缺少的模因。显而易见,该阶段中,“translating is creating”,翻译就是创造(Chesterman, 1997:27)。

5.语言学阶段

上一阶段中,人们关注的是文学文本翻译,但是生活中有大量的非文学文本,翻译也不可能只是创造。Schleiermacher曾有过这样一个比喻:两种语言就像两种数学符号,人们只需通过简单的加法、减法就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Schleiermacher, 1963:46)。因此,翻译就是解码和重新编码的过程,即 “translating is transcoding”翻译是代码的转换(Chesterman, 1997:30)。

翻译理论中语言学模因的典型表现是要求严格对等的机器翻译,机器翻译的使用者们认为,语言的使用是有一定规则的,否则,不同的译者有自己特有的语言,那么沟通就无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