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讲台是谁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讲台是谁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一轮课改再次重申“还学生主体地位”。笔者通过两年来的尝试,对“让学生走上讲台”这一教学模式不断探究,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不解的困惑。

关键词:讲台 学生 老师

提起“三尺讲台”,脑海中不禁浮现“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属于老师的舞台”等修饰语。“讲台”总是与老师联系在一起,而台下坐着的则总是规规矩矩的、等着回答老师提问的学生。能不能也让学生走上讲台,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笔者在最近两年大胆地进行了尝试,有些许的想法和做法。

一、让学生利用课堂的前10~15分钟,讲授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1.想法产生的背景

本轮新课改的第一年,教材已打破了原有的框架,教起来不再那么得心应手,甚至对某些领域完全陌生,如《必修三》中的“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追寻生命的起源”等都是与物理学、生物学有关的知识。经过调查了解到这些内容学生已学过,于是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走上讲台来讲呢?”

2.具体操作

(1)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并鼓励学生从《必修三》中自由选择课文。如有冲突,请大家谦让些,由科代表负责调解;

(2)引入竞争机制,对学生的表现打分,以提高活动的质量;

(3)要求授课学生在寒假期间必须认真准备,并交老师审核备课稿和课件;

(4)老师要全过程地指导每位学生。

3.效果

(1)因备课时间安排在寒假期间,从而避免了与开学后作业增多现象的矛盾冲突,不会增加学生的课后负担。

(2)“小老师”为了上好课,势必会进行一番精心的准备,如翻看辅导书、上网查资料、自觉深入钻研教材,从而有助于培养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拓宽自身的视野。这课前的准备工作就已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小老师”上课时,学生有新鲜感,大部分表现出一定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能轻松自主地学习。

(4)基本上每位同学都十分珍视自己上台“亮相”的机会,为了给同学和老师留下好的印象,获得较高的分数,总是认真准备,所以多数同学的讲课都比较成功。他们会获得大家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包含着对他辛勤付出的感谢,包含着对他能力的赞赏,包含着对一位成功者的钦佩,也包含着对成功的向往。同时,在一部分同学的心里,滋生了成为成功者的希望。这才是学习的快乐!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全班几十名学生,每个人都各有所长,站在讲台上的同学能将所知的内容有声有色地说出来,并虚心倾听其余同学的发言,这样对每个同学来说是一种相互取长补短的交流机会,无形中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6)学生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开朗而有的却腼腆,有的学习好而有的则较差,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走上讲台,可带领他们走出自卑的困境。

(7)在老师给讲课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可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老师可以从学生那里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可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4.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讲课前要先给老师说一遍,老师会给出一些建议,然后进行修改,最后才给大家讲。可见,老师的任务并不轻松,甚至有“加负”的趋势――既要自己先备好课,还要指导学生。

(2)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即使课前准备充分,上阵时也难免会手忙脚乱、语无伦次,导致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得延长教学时间等。

(3)学生授课的内容基本上是按照书上的要求复述一遍,再配上几张多媒体图片。台上学生讲的,台下学生都能懂,自己看看书也就可以了。有一种流于形式的感觉。

(4)毕竟是学生,讲的内容总会存在一些不足,老师要在本节课剩余时间重新讲过,又感觉有种重复作业、浪费时间的感觉。

二、让学生选择课文中涉及的任意一个人物进行讲解,时间限制在3~5分钟

1.想法微变的背景

(1)在前一阶段的尝试中,深切感受到让学生讲一节课难度比较大,课前辅导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

(2)本轮新课改的第二年,虽然对教材有些熟悉了,但笔者承担了跨年级教学,备课量增加,更加没有时间来全程指导学生,但又不甘心放弃对“让学生走上讲台”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究;

(3)看过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顾忠华老师的《从2006年高考作文看当前中学历史教育》文章后,对其中提到的"加强对历史人物的剖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洞察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深受启发”。于是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可以减轻老师的指导负担,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具体操作

(1)还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从《必修三》中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人物进行介绍,并引入打分机制;

(2)要求每位学生在讲课前都必须认真准备,并交老师审核讲稿,可不做课件;

(3)讲述人物不仅仅是简单的生平介绍,还要绘声绘色地讲一个相关的故事,并谈感受;

(4)讲述时要求脱稿,每人发言时间不超过三分钟(因为有些课文涉及的人物不止一个,也就是说一堂课并不一定是一个学生讲述)。

3.效果

(1)精心准备自不用说。为了能找到一个感动每个人的历史人物故事,学校图书馆里已许久无人问津的一些人物传记被掸掉了上面的灰尘。通过广泛的搜集资料,培养了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拓宽了知识面。

(2)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每一节历史课的开始都让学生充满期待,那应该算是良好的开始吧。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的人物介绍都要精彩,这样才会形成良性循环。

(3)雷鸣般地掌声,欢乐的笑声,若有所悟的惊讶,会不时地从我们的教室里传出。

(4)脱稿让有些学生的眼睛不知道该看向哪里,这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锻炼和挑战。

(5)老师对学生的课前辅导只需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来看一眼讲稿,适当剪裁就可以搞定。剩下的任务就看学生自己的背功和临场发挥了。

(6)《必修三》是一部“思想文化史”,不是以人物为主,学生的人物介绍是书上所没有的,所以内容不会重复,反倒提高了学习效率。因为在课堂开始的渲染下,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热情的状态。

(7)学生讲的一些内容,老师也有不知道的,这样有利于教学相长。

4.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尤其是理科生认为历史是副科,在准备过程中敷衍了事,不得不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很是费一番心思和口舌。

(2)部分学生声音太小,台下的学生听不清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效果。

三、让学生利用课堂的前5分钟,讲述历史故事,内容不限

1.想法产生的背景

高三的总复习实在是枯燥乏味,为了不“炒冷饭”,除了避免对已学内容的重复再现,深入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外,为什么不能让高考生在上课的时候讲故事呢?历史故事很多呀!这样也许可以把高考复习变为一份可口“蛋炒饭”。

2.具体操作

(1)选择的历史故事要生动,讲述时要脱稿;

(2)最好能交待一下所讲故事的历史背景。

3.效果

可调节课堂气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锻炼能力等。

4.存在的问题

有个别同学存在抵触情绪,认为“都要高考了,还搞这些没用的!”

四、让学生在课堂小结时填充板书并进行语言概括

1.想法产生的原因

俄国谢切塔夫说:“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田荷珍教授也有句名言:“在讲台上讲过的话对自己的记忆是一种强化。讲授过程是对自己已有认知结构的补充完善或重新构建过程。”事实上,当堂课的内容应该当堂完成,当堂课的问题应该当堂解决。因此,我采用了课堂小结让学生上讲台写的方法。

2.具体操作

(1)讲完一节课后,留给学生一个好看的实用的板书(板书要注意布局得体,结构合理,提纲挈领,合乎逻辑,条理清楚等);

(2)留给学生记忆的时间;

(3)课堂小结时,保留板书的题目和主线,擦掉板书上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最后让学生填写空白部分,并要求学生讲解或解释自己填写的板书内容,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要点。

3.效果

实践证明,这种让学生上讲台填写的方法,能增强学生记忆的目的性和紧迫感,学生在识记知识、解题方法和技能技巧时,恰好是在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刚刚理解的基础上,怀着强烈的要记住的积极愿望,此时,注意力特别集中,记忆效率高。

综上所述,学生走上讲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锻炼能力,给教学活动以强大的生命力和动力。

所以说,讲台并不为老师所独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刘宗绪.《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顾忠华.《从2006年高考作文看当前中学历史教育》.

[4]聂幼犁.《历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王晶,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中教一级教师,现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