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水质监测问题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水质监测问题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年来,突发水污染事件频发,其不仅给城市居民饮用水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为此,作为水文单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掌握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成因,明确应急水质检测的处理原则,了解应急水质监测现存的主要问题,更关键的是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改变当前的不利因素,确保能够为城市居民用水提供健康的水源,同时保证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害。

关键词:突发性水污染;应急水质监测;现存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Q958.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成因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具有突发性质,因此水质变化速率大。由于是突发性事件,人们大都缺乏思想准备,无法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对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破坏力、影响力极大,严重情况甚至无法恢复。

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成因分析,概括有如下几个方面:

1、因过失排放或者管理措施不力而导致突发性水污染;

2、因污染防治工程年久失修出现毁坏而导致突发性水污染;

3、因洪水冲毁带有污染物的工厂或仓库等而导致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而造成的突发性水污染;

4、因暴雨径流将河道内蓄积的废污水和面源污染物冲入水体而导致的突发性水污染。

其中,因入河污染物超过水环境容量造成的水污染事件,主要是因为水量小时未及时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而引起的,受水量和入河污染物的双重影响。

二、应急水质检测的处理原则

面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在进行应急水质监测时,应遵循一定的处理原则:

1、事前做好预防,要求有预案;

2、事后就近监测和跟踪监测,要求水环境监测分中心与水环境监测中心互相配合监测,固定监测与移动监测互为补充;

3、开展好人员培训工作,做好仪器设备装备和技术储备。

应急水质监测作为判断水污染事件影响程度的基本依据,其与日常水质监测不同,有其自身特点:首先,发生时间短,污染过程不可重复,事前无计划;其次,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次,根据污染物和排放方式不同,监测断面、项目和频率也会有所不同。

三、应急水质监测现存的主要问题

1、水污染事件频发,给水质监测工作带来巨大难度

如今,水源治理工作已经成为水污染治理工作中的重点。从目前来看,可饮用的干净水源很多都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我国部分地方存在严重缺水问题。为此各流域的水文单位和水环境监测中心都在全力以赴地加紧工作,治理污染。但因我国水域众多、水质污染情况复杂,加之战线较长、工作人员较少,很多地区水质监测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2、工作人员对水污染事故敏感性差,不能及时做好防护

应该说,当前水污染严重是引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作为工作在水边的水文站工作人员,理应具备及时发现水污染事件的条件,但长期以来因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而对水污染事故敏感性较差。加之有些水文站没有必要的监测设备,仅凭感官判断污染事故的影响程度,自然无法做到有效防护。

3、水质监测的仪器设备落后,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面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的核心内容就是快速准确地判断污染物种类、污染浓度、污染范围及其可能带来的各种危害和影响。因此,应该配备与之相关的专业仪器设备。为了及时了解和记录污染事件前后状况,还应该配备通信和摄像器材等。此外,还应配备一些必要的防护用具,以便监测人员进行害污染物的取样工作。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一些基层实验室的设备建设绝大部分都还处于偏低水平,缺乏科学合理的布局,安全性能也无法保障,与国家或者相关部门的标准要求相去甚远。还有部分检测仪器无法达到分析方法条例上的规定,因此无法对一些有机污染物质实行有效监测。

4、现行水文监测方式方法不科学

现行的水文监测方式方法不科学,还有部分人员未进行过相应培训,对应急监测的采样、分析要求缺乏理解,无法适应监测工作的现实需求。

四、应急水质监测问题的解决策略

1、培养水质监测意识,加强水质监测培训

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都是引发突发性水污染的重要因素。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是量与质的统一。针对一条河流排放同样的污染物量,水量和污染物浓度不同,则控制的污染物总量也会不同;针对相同水量,入河污染物不则决定了水质状况的不同,因此,必须树立水量、水质统一监测的意识,在控制水量变化的同时,也要关注水质变化。水文单位要发挥水文工作者的作用和优势,组织开展专业的知识培训,从而增强其对污染事件的敏感性,从而更好地做好水质监测工作。

2、建立应急监测队伍,制定水质监测预案

水文单位应建立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应急监测队伍,给予配备相应的监测仪器和设备,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等做出准确判断,从而争取时间,为污染事件的处理提供可靠依据。此外,还应根据污染源的影响程度及范围、河道条件、水量条件、污染源排放情况、事故排放情况、监测能力及条件等,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水质监测预案。

3、改进水质监测方式,推进水文监测发展

从目前来看,主要的水质监测方式仍然是实验室监测,仪器设备、人员、实验环境等也都是按照实验室监测方式进行配备,某种程度上对水质监测是一种制约。同时,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在依赖水质监测的基础上,水环境监测分中心还应对辖区内的水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和移动监测,配备相应的移动监测仪器,负责旱情紧急情况下或水污染事件发生时特征污染物的加密监测和现场采样,对区段进行监视性巡查,并用现场监测仪器对水质状况做出预警,应配备必要的特征污染物固定监测设备和现场监测仪器。

4、研究水污染事件规律,建立水质耦合模型

水文单位应结合河段的水文特点,分析研究稀释自净规律,建立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在模型未开发之前,对均匀河段突发性排入污水,采用一维模型,对下游水质进行预估。从而进一步做好水污染形成规律的深层次研究。

5、发挥现有条件优势,做好污染事件调查

因为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水质监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水文单位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发挥现有的人员优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抓好硬件和软件建设,保证水质的安全。针对水污染事件的调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一是水污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二是水污染事件发生的过程及其影响范围,包括预测过程和结果;三是针对水污染事件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四是水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和产生的影响;五是具体的意见和建议等。

参考文献

[1] 林盛群,金腊华.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技术与决策[W],2009(1).

[2] 许杏丽.浅谈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水质监测问题及建议[J];科技资讯;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