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这张照片为何让我不舒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80岁的老人跪着,法官、法警表情漠然。不知道这样的画面传递给别人怎样的感受,我的感受是:法官觉得老人该跪。
这是一张刊登在2012年5月4日《新京报》头版上的主打图片,标题是“跪谢法官进村审案”,图片说明这样写道:
“谢谢法官体谅我们,看他有病,没让他进城受审,希望法院能轻判。”昨日,北京市房山区大韩继村,见儿子侯明将被从家带至设在村里的临时法庭,其八旬母亲跪谢法官。侯明涉嫌十年前发生争执后将对方打死,后潜逃到煤窑,直至发现得了细胞瘤后主动投案。昨日一中院刑庭到侯明所在的村委会开庭。
八旬老人跪在地上,儿子扭头看着母亲,法官、法警表情漠然……看到这张照片,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舒服,但具体哪里让人不舒服,没细想。我把报纸递给上初一的女儿,让她评价一下这张照片,没想到孩子看着看着竟然哭了。问她为什么哭,她说“觉得跪在地上的老奶奶特别可怜”。
如果信奉宗教,80岁的老人可以向心中的神下跪。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值得一个80岁的老人下跪呢?为了儿子而向年纪轻轻的法官下跪,这或许是女儿感觉她“可怜”的原因,也是这张照片让人不舒服之处。报纸登这张照片,合适吗?它向读者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谢谢法官体谅我们,看他有病,没让他进城受审”,这是老人下跪的主要原因。从“儿子侯明将被从家带至设在村里的临时法庭”的表述看,儿子仍住在家里,由此可推断儿子未被逮捕,而是适用了取保候审之类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将人打死是很重的罪,对这样一名重罪被告人不予逮捕,说明了一点:他病情不轻。对法院来说,从办案人性化出发到被告人村里就近审理,不是太高要求。对此,老人无需下跪。
或许有人会说:“从道理上说,这要求不算高,但现实中并非每个地方都能做到。”说得对。报纸登它,目的也应该是为了宣传人性化办案。不过,不登老人跪着的,登一张临时法庭开庭照片,同样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或许还有人想问:“既然老人下跪是事实,用照片反映事实,有问题吗?”老人下跪是事实,但并非什么事实都适合拿到报纸上刊登。法院本来是干了该干的事儿,老人却下跪“回报”,对读者来说,这是一种误导。
或许仍会有人“抬杠”:“老人不管是不是法院该做的,只要对儿子有利她就感激,用下跪的方式,不行吗?”的确,老人可能不懂什么大道理,下跪只是出于一种朴素的感情。可如果编辑觉得80岁老人下跪的场面有震撼力,想用一张这样的照片,并非完全不行,但一定要注意导向。我没在现场,不知道老人跪下后法官等人是径直走了,还是回身去搀老人起来。如果有搀老人起来的画面,用它的效果就比这张强,它向读者传递的信息是:法官不认为老人给她跪着是应得应分的。而80岁的老人跪着,法官、法警表情漠然,不知道别人看了这样的画面是怎样的感受,我的感受是:法官觉得老人该跪。
但愿我的感受有点个别——如果更多人感受和我一样,报纸选登这张照片,就不是一个正确选择。
(作者为《检察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