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Peter:我只是一个导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喜欢做白日梦,我喜欢用眼睛旅行,我也喜欢看电视、看电影、看MTV,什么都喜欢看。所以灵感跟生活息息相关。其实对我这个特定的案例来说,它就是这样而来的,也可以说是跟我的个性有关,并不只是生活这么简单。――peter
I like daydreaming, I like travelling with eyes, I like extreme visual curiosity, and I like watching TV, seeing films and MTV… Whatever it is, I really like to have a look. Therefore, inspiration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daily life. As for me, this particular case, it goes like this, or maybe it can be said to be concerned with my personality, not only life itself. ――Peter
导演――一生的理想
从小就被妈妈称为电视精的Peter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传理系主修电影,不管是动画片、儿童节目还是连续剧、新闻、英/粤/国语残片、纪录片也看,什么节目都不停地看,朋友也曾开玩笑地说“你真的没有选错行业,你是一个真正的电视精。你那么喜欢电视,如果你不当导演,真不知道你还可以去干什么。”当导演就是Peter的理想,是他立志要奋斗终生的职业,如果你问他为什么创立了“西山制作”公司,他会告诉你做生意只是因为要做导演而逼不得已而已,他只是一个导演。
从1993年离开电影行业创建自己的影视广告制作公司至今,已经做了差不多十六年的电视广告制作,在Peter自己的公司有一个video library,里边收集了很多Peter看过的电影、MTV、连续剧和得奖的广告片等等,单单是得奖的广告片已经可以播放几千个小时,其他的更不用说了。这是Peter创作的来源之一。
在生活中Peter喜欢用眼睛旅行,哪怕是在街上行走时或眼睛看到别人的计算机屏幕时,又或者在商场中、旅行途中,到不同文化的地方,或不同城市的地方。用眼睛东看看,西看看,到处看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吸收不同的信息来源,令到视觉好奇心更强。这就是他第二个灵感的源泉。
另外Peter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幻想大王。从小就喜欢发白日梦的Peter,就连上课的时候也会做白日梦,至今仍保存着很多白日梦生产出来的发明、意念、剧本、幻想、理想等等。现在去开会,他也阻止不了要发白日梦的,会想一些有趣的东西。这基本上成了他最快乐的一份职业。
教育――因成长而萌发
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Peter也将精神投入到推动影视制作方面的教育和人才的培训上。Peter说他这样做是一方面因为年纪成长使之然,他不仅要在公司有一套训练的计划来培养自己的团队,也要把这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传给下一代。另一方面是希望将自己这么多年从事影视广告制作中所累积了的知识和吸收的经验都拿了出来,让自己从心态上归于零,重新学习新的东西,这也是他给自己的挑战。最重要的是,他发现目前不管是香港还是内地,大学的广告制作教育要不都存在着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要不就是传授的广告知识是比较学术性及理论化,甚至很多的知识是源于外国的或过期的,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国内或香港。面对这种状况Peter就萌发了将有效的知识和技巧传播出去的念头。
挑战――成长的基本要素
Peter的座右铭是“幸福和享乐是毒药来的,困难和挑战会令人茁壮成长。”对Peter来说,挑战是生活上和事业上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如果它未发生,他也会创造一些挑战和目标让自己更上一层楼,走到今天,用Peter的话就是:勇于挑战,不怕困难。
从事影视广告生涯中,遇到过的挑战也很多,每一次都是花样百出。Peter说最大的困难应该是经济上和思想上的挑战。在2003年的时候,不单单是公司,仿佛是整个的经济都是停顿了下来,收入没有了,可是还要继续发工资给员工,当时赚到的钱都用完了,但还是要支持下去。再而到公司的改革,其中包括思想上的斗争,这个挑战是最大的!相比过去的十年,现在公司的营运模式已经完全改变,不仅要把成本降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要想新的出路,向亚洲发展。整个营运模式,除了公司的改革,要发展广州和外地的广告公司客户以外,思维方式也要大幅修改,这样过渡转变的挑战,对公司和Peter来说都是一种冲击。
作品――新的生命
提到自己的作品Peter说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很多,因为创作人需要不断地反思从而使自己做得更好,进一步甚至是不断地否定自己的作品,使下一部作品能够改善,这是一个创作人必须要有的态度。同时还有很多的其他原因,比如客户方不专业、广告公司方不专业。
客户不专业,不论是对广告的推广宣传概念或是广告制作的观念都是了解不多、客户方上层与下层之间没有沟通,客户方负责执行的人胡乱指示,做出来的东西结果被上层否定、在制作过程中,客户方负责执行的人插手参与,捣乱制作,直到客户方上层发现延滞问题后,以外行领导内行方式参与制作,结果变成了再一次的捣乱等等,这对于很多广告制作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恶梦。
但是谁也不会因为“好事多磨”而放弃追求美好,最近Peter就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创作新的作品,客户是世界级的电器生产商,也是十年前曾经服务过的客户。今年是这个客户的40周年庆典,准备做一个大型的专题片。这次的工作挑战很多,因为客户拥有很多的厂房分布在不同的地区,遍布珠江三角洲。要表现它的规模,光用摄影机摇臂是不够的,这次可能需要使用直升机或热气球来拍摄不同的厂区,而且采用了该公司员工的访问内容作为剧本的串联。因为这个客户的客户是遍布全球的,所以在拍摄手法上也采用了风格化、广告化的视觉画面处理达方式,会是一种活泼的表达方式,比较适合欧美及先进城市的眼睛。
危机――危中必有机
经济危机之中,客户会改变是在所难免的,从九七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开始,整体的亚洲经济滑落过一次,再到911事件和零三年的非典,还有这次的金融海啸。整体的经济变化是滑落了又再滑落,每一次都给Peter一次成长的经历。从比较容易主导客户的方向,到现在客人都希望物超所值,以致广告公司的主导性减低了,服务量增加了,也使制作遇到了很多困难。
至于应对方法,Peter选择从善如流,把服务量提高,使客户满意。在不偏离大原则下,提供更量大的服务。虽然在这种危机下,Peter依然很乐观,他说就好像是小时候遇到伤风感冒的小病会病几天,但当人经过磨练长大了,都是伤风感冒,我们可能一天就痊愈,不是病菌弱了,而是我们强壮了。经过几次经济危机的洗礼,香港免疫力已经相当的强了。
同时Peter也相信“危中必有机”,但是也要会寻找这个“机”。这次危机带来的“机”就是当经济不好的时候,很多比较低于专业水平的竞争对手会退出或者消失于市场上,但是市场需求量仍然是存在的。西山制作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免疫以后,慢慢强壮起来。
生活质量――
一种脑海中主观的体验
Peter对于“生活的质量”,更相信那是源自心态,如果说追求物质才算有质量的生活,那么就会像驴子追头上的萝卜,永远得不到有质量的生活,物质的清单会无止境地加长再加长。只知道喜欢或不喜欢。喜欢的,就不会觉得苦。Peter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一个很喜欢踢足球的朋友,在烈日当空,摄氏30度的情况下,踢了两个小时足球,他不会觉得辛苦的,反而是乐在其中。但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像他这一类不是爱死足球的人,倒不如叫他去死吧。
不仅对生活追求高质量,对于未来,Peter一样自信满满,虽然因为金融海啸将公司的扩展计划推迟了,但是也因为金融海啸让自己的竞争对手少了,同时客户对于制作公司的要求高了,也正契合了西山制作的这类偏向高端的制作公司。在2009年西山制作的营业额缓缓攀升,因此也重启了自己的扩充计划。Peter准备将服务范围由原本的香港、广州及珠江三角洲的广告公司,扩展为上海、北京、越南、台北、新加坡,甚至印度,从以前的被动,到现在的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