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乳腺癌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及辨证治疗进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乳腺癌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及辨证治疗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左右,仅次于宫颈癌。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现代医学主要以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综合治疗为主。而中医方面深入研究乳腺癌中医证型学临床特点,在中医肿瘤的诊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近年来乳腺癌中医常见证型及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辨证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5-0162-03

乳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1,2],全球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及安全,对其的防治是临床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乳腺癌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中医治疗该病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尤其以辨证为重。辨证水平的高低对中药的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4]。临床治疗时有计划的将中医药和西医联合,运用于手术、生物治疗中,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结合了最近几乳腺癌中西医病因病研究辨证治疗进展

1 乳腺癌的病因病机

1.1 乳腺癌发病的中医学病因病机

乳腺癌在祖国医学中属于“乳岩”、“乳石痈”等范畴[5]。在祖国医学著作中有广泛的记载,例如在窦汉卿的《疮疡经验全书・乳岩》中记载“此毒阴极阳衰”。而《景岳全书》指出脾胃不足、冲任失调是导致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外科正宗》指出忧则伤肝、思则伤脾,情志不畅可导致瘀阻脉络,从而进一步指出乳腺癌的发病病机为气滞、气郁[6,7]。基于上述学者的理论可以看出,乳腺癌的发生与脏腑损伤、情志不畅、外邪入侵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病机是一个虚实夹杂、由虚致实、因实而虚的复杂过程[8]。因此乳腺癌患者多以正气虚弱为本,以气滞血瘀、邪毒内蕴等为标,其中痰瘀互阻在其进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9]。

1.2 乳腺癌的西医发病病机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10],摄入过量雌激素、遗传因素、未生育者、饮食习惯、年龄、环境等是导致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因素。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但迄今为止其发病原因仍不是十分明确。上世纪末以来,学者通过不断研究认为乳腺癌是一个连续发生的过程,提出了“多阶段发展模式”假说[11]。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等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相关。在不同组织中,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后可导致细胞不同生长反应。两者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均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而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生长因子可发生改变[11]。

2 中西医治疗乳腺癌的切入点

中医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情志损伤、外邪入侵、冲任失调、脏腑虚亏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乳腺癌的治疗应以扶正培本、祛邪为主,注重辨证论治[12]。任何治疗乳腺癌以“扶正祛邪”为其主要大法,以“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为其主要原则。董晓萱等[13]学者治疗乳腺癌,以扶助正气为本,兼以散结祛风。付亚杰[14]在扶助正气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调节气机也是其治疗原则之一。另外有学者认为,由于乳腺癌患者临床表现多为气阴两虚,因此对其的治疗应以养阴益气为主,佐以清热解毒。此外,有学者强调辨证论治,因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因病制宜,合理用药。一般认为早期应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中期应在扶正的同时兼顾祛邪,晚期则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强调攻补兼施。临床针对不同病机和病因,在活血化瘀、益气补血、清热解毒等中医疗法的指导下组方遣药治疗乳腺癌,已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其治疗机制有研究认为可能为,辨证论治或中成药等可充分发挥综合效应,可间接或直接将癌细胞杀死、抗肿瘤耐药、还能诱导癌细胞的凋亡。穿山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为治疗乳腺癌的常用药物,其有效成分薯蓣皂苷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动物实验也表明,薯蓣皂苷可诱导癌细胞凋亡。因此,中药诱导癌细胞凋亡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关键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西医治疗乳腺癌通常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放化疗、姑息治疗等方式。中医与西医治疗各有其优势,中医从重视观出发,采取辨证论治,西医分类较细,从分子领域进行研究,故以辨症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则能取两者优势,协调作用,对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 中药成分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3.1 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生长

肿瘤细胞能不断生长及增殖,这是其主要特征,也是导致癌细胞扩散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抑制其增殖及生长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肿瘤细胞生长的不同阶段,中药均可对其产生不同作用,可使其所需的DNA、蛋白质受到阻碍,从而抑制其生长或增殖。有学者采用白花丹醌对人乳腺癌细胞进行体外实验,发现白花丹醌可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3.2有效诱导细胞凋亡

细胞的凋亡现象贯穿于生长、发育、死亡等整个生命过程中,而癌症的发生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死亡存在密切关系。以下两个途径能够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①使其相关途径因子凋亡: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甘草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对MCF-7细胞的增殖形成抑制,由此提示我们,甘草可使其相关途径因子凋亡而起到癌细胞的化学预防,促使其凋亡。②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癌细胞的凋亡,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浓度为1.8~3.6 μmol/L的23,24-双氢葫芦素B能够使癌细胞Bcap37不再增殖,使其停留于G2/M期,从而以线粒体途径促使其凋亡。

3.3 干预癌细胞转移

癌细胞转移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其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控制癌细胞的转移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学者将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手术化疗治疗,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验方菊藻丸治疗,其旨在探讨经验方菊藻丸预防术后转移复发的效果,经过5年随访,发现实验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

3.4 具有多药耐药作用

多药耐药是乳腺癌治疗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是指癌细胞对一种化学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结构不同、作用靶点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也可产生交叉耐性。耐药的产生可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防止多药耐药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川芎嗪、苦参茶、大黄酸、大黄素、迷迭香的提取物、槲皮素、蝎毒、补骨脂提取物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防止多药耐药的发生。

4 治疗方法

4.1辨证论治

辨证多以虚、郁、痰、瘀为要点,有的重视清热[15]。临床研究表明,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因病制宜,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毒副反应,对改善患者生活、生存质量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16]。有学者[17]以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辨证分型为气血两虚型、脾胃虚弱型、气滞水停型、热毒壅盛型、痰瘀互结型、肝郁气滞型、脾肾阳虚型等11个证型,然后对其进行辨证施治,将中医症候和症状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发现:症状显效为75.0%。29例实体肿瘤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1.0%。还有学者将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瘀血内阻、气阴两虚、冲任失调、肝气郁结等5种类型,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结果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无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唐鸽[18]等学者对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主张在不同阶段均采用中医药治疗,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对于术后淋巴回流受阻而导致上肢肿胀的患者,可以采用活血化瘀、散结消肿法治疗,可予益母草、赤芍、当归等药物治疗;对于化疗所引起的骨髓抑制患者,则可采用益气补血、健脾补肝法治疗,可给予归脾汤等具有养精益气、补血功效的药物治疗[19]。此外,其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因病制宜,重视整体调理,其认为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病机为内蕴邪毒,正气虚亏所致。另外,有学者根据乳腺癌患者的不同症状分别给予疏肝理气、补肾养精、清热利湿等治疗方式,通过辨证治疗后其病情显著改善,大大提高了其生存期[20]。

4.2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前临床对乳腺癌的治疗主要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很少有单纯采用中医药治疗。有学者[21]以6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化疗,一组以艾迪注射液(艾迪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人参、黄芪、刺五加以及斑蝥)联合CAF方案化疗治疗,通过研究发现: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佳,其免疫指标较治疗前升高,且优于化疗组,白细胞下降不明显,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升。其认为艾迪注射液的抗癌效果比较好,可扶正培本,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有学者[22]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采用中医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其认为在患者手术前采用中医药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免疫能力,调节身体机能,让患者做好手术准备,提高手术成功率;而在术后采用中医药治疗则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促使机体功能恢复。

另外还有学者通过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化疗所引起的毒副反应,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在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23]。

5 展望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给女性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中医药在乳腺癌的治疗和实验研究工作中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临床广泛开展,已经成为乳腺癌术后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尤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扶正培本均有显著效果,且适用于临床各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西医的不足之处[24,25]。但是从临床及文献归纳来看,各家采用的证型繁多,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但是相信通过对其的不断研究,通过制定量化分型标准,探讨乳腺癌的较有诊断意义的微观监测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将有助于乳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道军. 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76例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3,19(14):2676-2678.

[2] 徐宗攀,王思根. 乳腺癌继发性淋巴水肿中西医病因解析及不同治疗方法比较[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11):42-43.

[3] 付亚杰. 中西医药物联合法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3(17):138-139.

[4] 徐锦江,顾立学,乔红,等. 中西医联合运动疗法对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干预效果的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8):3225-3226.

[5] Sheng Li,Pei-Hong Wu.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guided versus ultrasound-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J].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13, 8(25):441-452.

[6] 郭灵. 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76例乳腺癌的疗效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4,14(15):137-138.

[7] 刘镜文,魏茂富,邱小灵,等. P27在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92-93.

[8] 曹志星. 76例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88-89.

[9] Zhiqian Zhang,Zhengmao Zhu,Baotong Zhang,et al. Frequent mutation of rs13281615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VT1 expression and cell proliferation in breast cancer[J].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2014,4(21):187-195.

[10] 张卫华,彭树灵. 乳腺癌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3):124-125, 128.

[11] Mayineur Niyazi,Paolo Boffetta. Attributable causes of Breast cancer and ovarian cancer in china:Reproductive factors,oral contraceptives and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J].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2012,1(29):9-17.

[12] 胡祖健,徐海滨,任兴昌,等. CCL18、MV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6):20-22.

[13] 董晓萱,李骐含,解世洋,等. 乳腺癌继发性淋巴水肿中西医病因解析及不同治疗方法比较[J]. 亚太传统医药,2011,7(9):157-158.

[14] Jian Dong,WeiQing Liu,AiMei Jiang,er al. A novel peptide,selected from phage display library of random peptides,can efficiently target into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8,6(13):860-867.

[15] A novel peptide,selected from phage display library of random peptides,can efficiently target into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8,6(13):860-867.

[16] 顾锡冬,赵虹,楼丽华,等. 乳腺癌术后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45例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1):35-37,40.

[17] 徐晶.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作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4(12):1838-1839.

[18] 唐鸽. 徐力教授传统辨证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治疗乳腺癌经验[T].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1):52-53.

[19] Chuan Chen,Yu-Bei Huang,Xue-Ou Liu,et al. Active and passive smoking with breast cancer risk for Chinese femal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14,6(15):306-316.

[20] 刘胜,吴春宇,程旭锋,等. 从OPG/RANKL/RANK系统阐述补骨脂-蛇床子抑制乳腺癌骨转移的机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5):684-689.

[21] 马红梅.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改变情况分析[J]. 中药材,2014,37(10):1898-1900.

[22] 莫雄. 乳腺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观察[J]. 河北医学,2011,17(3):365-367.

[23] 罗立其. 中西医结合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4(4):617-618.

[24] 高宏. 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3,6(S2):47.

[25] 颜强. 中晚期乳腺癌术后中西医治疗方法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24):168-169.

(收稿日期:201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