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问题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对拟建某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污水虽然通过处理但还是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必须深刻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污水处理尾水 排放
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的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产生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目前一些城市和工业集中区因没有集中污水处理厂,存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就近直接排入附近水体,造成水体的水质恶化,影响了水环境;乱设排污口,导致不易管理和控制。
一、拟建某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情况
某污水处理厂工程近期建设规模为10万m3/d,采用微孔曝气改良氧化沟处理工艺,尾水为连续排放方式。
尾水水质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进行控制,其主要污染物COD水质标准为50mg/L、NH3一N水质标准为5mg/L。
二、受纳区域水环境状况
受纳区域内直接接纳拟建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是一条全长约13.9km的农用排灌渠道,尾水排入该农灌渠道9.8km后,流人一条大河。根据该农灌渠道的功能,该农灌渠道地表水应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标准,农灌渠道两侧地下水应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从2007年2月该河道四处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的资料看,其COD、BOD5、CODmn、NH3一N、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均为劣V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COD最大监测浓度为783mg/1,NH3一N最大监测浓度为36.5mg/l,且水体五颜六色、有怪味、发臭,感官性状极为恶劣。
从2007年2月该河道两侧四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的资料看,地下水监测点水质均为V类(《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劣于该标准的Ⅲ类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93)Ⅲ类标准以人体健康基准为依据,是判别地下水能否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的标准],超标因子为硝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总大肠菌群等。
三、尾水排放对受纳区域水环境的影响
1、对地表水的影响
(1)水量变化情况
该农灌渠道现状来水以接纳两岸工厂排放的废水、农田退水和沿线村庄生活污水为主,其枯水期流量约为0.1m3/s,某污水处理厂实施后,处理后的尾水将成为农灌渠道主要水源之一,其排水规模近期为10万m3/d(1.16m3/s),在非灌溉季节,其流量由0.1m3/s增大到1.16m3/s,水量较现状增大近12倍。
①计算参数及条件设定
预测因子采用COD和NH3一N;预测起始断面和终止断面分别采用尾水排人断面和河道末尾断面;
参照有关研究资料,COD和NH3一N的降解系数分别为0.073d-1和0.107d-1;
起始断面COD和NH3一N的浓度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分别为50mg/L和5mg/L;
距离为9.8km;流速采用现场实测结合专家咨询确定为0.06m/s。
条件假定为:仅有污水处理厂尾水进人该农灌渠道,不考虑其他污水进入。
②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上述计算模型、计算参数及条件进行模拟计算,其结果为:该农灌渠道在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后,从排污口至河道末尾全线为劣V类水,其COD浓度为50―43.6mg/L,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1.25~1.09倍; 其NH3一N浓度为5~4,1mg/L,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2.5―2.05倍。
(2)对地表水影响分析
随着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原先进入该农灌渠道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尾水又排入该农灌渠道,其污染物浓度虽有很大的降低,但全线仍为劣V类水,且水量增加。
2、对地下水的影响
(1)农灌渠道两侧的水文地质条件
①包气带特征
农灌渠道通过区域主要有河漫滩与一级阶地两种微地貌类型区,其包气带特征存在差异。
河漫滩地带,包气带厚度在2m左右,上部0.5m左右是耕植土,岩性以粉土为主,土壤化程度较高,透水性好;下部微粉土,结构松散,垂直渗透系数9.56×10-5~1.05×810-4cm/s,水平渗透系数9.95×10-5~1.12 X 10-4cm/s,具有良好的渗透性,防污性能较差。
一级阶地地带,地层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含水微弱,基本可视为弱透水层。表层耕植土厚度0.5m左右,土质较疏松,有一定的透水性。
②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
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储存在第四系松散土体中,含水层岩性为粉质粘土、亚砂土、粉细砂、中细砂等,其中粉细砂层是主要含水介质。松散土体在平面上的分布具有自南向北埋深和厚度逐渐增大的趋势;在剖面上自下而上沉积物分层明显。按埋藏条件、富水程度和水力性质的不同, 自上而下可分为两个含水层组。
第一含水层组:第一含水层组是指埋深20m以上的松散地层,广泛分布在农灌渠道北部的河漫滩地区,含水层沉积的时代为第四纪全新统,岩性为亚砂土、粉砂,含水层厚度5~10m,地下水水力性质为潜水。静水位埋深一般0.5~2.0m,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是当地村民生活用水的主要目的层,该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从本次取样监测的情况看,四个监测点的水质均为V类,污染严重,不宜饮用。
第二含水层组:第二含水层组含水层沉积的时代为第四纪上更新统,岩性为细砂、中细砂为主,地下水具微承压性质。含水层组底板埋深20--40m,单井涌水量一般为300~500m3/d。由于自然“天窗”或人工打井造成第二与第一含水层组的沟通,第二含水层组受到了第一含水层组的污染。
松散岩类孔隙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当地沟、渠、塘等地表水体的人渗和灌溉回渗等;天然状态下地下径流方向由南向北,流速较缓;地下水排泄以蒸发、人工开采和向其他河流等地表水体排泄为主。
(2)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
污水处理厂尾水排人农灌渠道后,该河道枯季水位流量均有所提高;地表水水质虽较现状污染物浓度有所降低,但仍为劣v类水;对农灌渠道地区的地下水污染强度虽有所减轻,但仍是负面的和长期的,即使不考虑地下水已遭受严重污染的积累影响,仅在尾水影响控制和当地水文地质条件下,尾水流经区域第一含水层组即当地村民饮用水井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可能性很小;如果考虑现状污染的积累影响,当地村民饮用水井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可能性将更小。
四、对策措施
农灌渠道两侧沿线居民饮用的地下水已受到严重的污染,不适于饮用,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入后,即使在不考虑其他污废水进入的情况下,其水质全线仍属劣V类,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仍是负面的和长期的,居民饮用水井的地下水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标准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应采取引接城镇自来水的方式解决沿线两岸村庄居民的饮用水问题。
五、小结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在总体上消减了污染负荷,对保护水环境具有积极作用,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即使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尾水,仍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劣V类水,对某些受纳区域水环境的影响仍然是负面的,为和谐共享污水处理厂建设带来的环境改善成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污水处理厂尾水造成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