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生作文多元评改探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生作文多元评改探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众所周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好的作品都是反复修改、多次加工的结果。因此,笔者认为要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质”的提高,关键是我们语文老师要摒弃传统“权威”评改的方式,积极投入到“多元化评改”的研究中。

【关键词】作文评改 多元化

一、前言

现代教学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批的地步,自己能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妥当了。”《小学语文新课标》在小学高年级段要求中也明确指出:“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文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叶老的教育思想,就其作文教学而言,我认为应彻底改变老师出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的旧格局,确定根据要求选材写作,在命题指导和作文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对学生作文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归纳,实行小学作文的“多元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该怎样修改,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二、“多元化”评改的必要性及内涵的理解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其过程,是一个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作文心理品质,发展语言意识性,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语文老师说了算,对学生的作文大都采用“详批细改”和“少批少改”的方法,但不论哪种方法都是教师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作文,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其结果是:语文教师整天为批改作文疲于奔命,而学生看一眼等第和批语就算了事,收效甚微。这些传统的评改方式会使学生迷失了作文的方向,无形中把学生的自主性给剥夺了,同时强调了学生共性的发展,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由此我认为改革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刻不容缓,小学作文的评改必须要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单调走向开放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多元化”评改的实践

1.激发学生评改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他就能乐在其中。它是学生进行评改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首先从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出发,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一次作文指导课上,我给学生讲了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并以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的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让学生想一想“绿”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在这些词中,哪个词最恰当。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斟酌”的意义,并且介绍这首诗的作者在推敲文字中作了很多次修改,最后经冥思苦想终得一个“绿”字,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由此使全诗出神入化。“绿”既表达出了春风所至大地生机盎然的蓬勃景象,也表达出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和平盛世。让学生明白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得浅斟慢酌,从而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同时,每学期我都在班内开展了班级“作文评改之星”的评选活动,对作文评改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奖励,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作文评改活动的积极性。

2.教给学生评改方法 评改作文包括“评”与“改”两个方面。对每一篇习作都要先评后改。评是改得前提,只有评得对,才能改得好;只有评得正确,改才有依据。怎么评?如何改?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我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六评六改”法。(1)评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突出;改习作中不正确的看法与观点,确立正确的主题思想。(2)评题目与文章内容是否相符;删去与题目无关的部分。(3)评文章的层次是否清楚,是否做到言之有序;改思路混乱,层次不清的段落语句。(4)评详略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改平铺直叙,重点不突出的段落。(5)评开头和结尾是否合适;改脱离中心,与内容联系不紧密的语句。(6)评字、词、句、标点是否正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不通的句子,用错的标点。这评改的六步应互相联系,综合运用。评改实践中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文章的习作要求确定侧重点,不平均使用力量。然后根据文章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评定等第,写上综合评语。刚开始评改时,学生很难一下子掌握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作文评改课上,我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出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广泛参与口头评改的基础上,根据要求示范修改,写出眉批与总评,给出等级。几次训练下来,绝大部分学生很快掌握了作文的评改方法,获得了评改作文的“武器”。

3.建立多元化评改机制

(1)自评自改。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的要求,每次习作后,我要求学生细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六评”要求找出自己习作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然后精心修改,最后再给自己的习作作出评价,写上等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也调动了学生乐于作文、乐于评改的积极性。

(2)互评互改。《新课标》在“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中指出:要引导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学生学会了自改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互评互改。在互评互改中,必然要认真阅读、思考、研究别人的习作,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学习、思考,也是一种提高。通过互改,学生能及时发现同学习作中的不足或毛病,推己及人,培养了纠错的能力;同时,从别人的习作中吸取优点,使合作探究的精神在习作互评互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互评互改中,学生能互相审阅、提出观点,比如:谈谈哪个词用得好,哪个句子表达不准确,哪个片段不具体等,只要他们能感受到的,他们有疑惑的,有见地的都可以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能充分发挥信息双向交流的效应,使评改过程始终充满一种平等、友好和融洽的气氛。在互评互改中,学生地位平等,心理不受威胁,无拘无束,学生此时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角色不断变换,在评改中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学会合作,思维活跃,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因为他们能创造性地审视、评价他人的习作,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并使这种思维活动达到激发状态,增强信心,体验成功。按照互评互改的形式,可以是同桌评改,可以小组评改,也可以分层次互改,甚至可以是同年级班际互改。不管是哪种评改形式,目的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广泛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使每个学生的习作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升华。

(3)教师评改。教师在评改学生习作时,我始终坚持“三性”即“赏识性”、“激励性”、“指导性”。赏识学生,就是要俯下身来看学生,细心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要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善于发现闪光点,哪怕一个词的正确使用,都应予赞赏,因此,我坚持在学生的习作中多写赏识性、肯定性的评语。让学生因老师赏识而愉悦,因老师赏识而快活,因老师赏识而优秀。当学生的写作热情被激发起来之后,教师还要一路呵护好学生写作热情,即不断地激励他们写好作文。我针对班内每一位孩子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要求,为每一位孩子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要求,使得他们循序渐进、有所提高,激励他们不断进步。此时的教师就像一架梯子,让学生踩着梯子去摘取果实,体验成功的喜悦。一篇篇作文出自学生的心,学生的手。由于他们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能力不是太好,又由于他们生活经历不是太丰富,在作文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在评语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导在文法处,导在做人上。”对于学生不足要委婉指出,让学生乐于接受。

(4)家长评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让父母给孩子评改,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作文情况和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增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再者,父母与子女更容易沟通、交流,更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写作的信心,更有利于习作的提高。

(5)跟踪反馈。上述几种评改完成后,要进行跟踪管理,检查学生是否对别人的评价作出应答――认真修改。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学生不能认真对待评语,没有细致品读,导致马虎修改,甚至不改。这样,就失去评语的意义,也就没有达到评改的目的。小学生作文的“多元评改”是个人在作文评改实践中的点滴做法与体会。我认为只有从作文评改入手,改变过去重写作不重评改的常规,采取多元化评改机制,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6期,首都师范大学主办。

[2]《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中央教学科学研究出版社。

[3]《人民教育》,2009年第8期,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4]《小学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顾山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