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何不能靠近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何不能靠近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音乐教学时,教师常常会明显感觉到中国古典音乐难教,许多学生大有充耳不闻之态,教材中选入的作品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但学生们为什么会对自己民族的传统音乐没有兴趣呢?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代文明正高速地向前发展,“速度”一词让人们的感觉是越快越好,现代风格的强节奏、强音响的音乐,像快餐式的被人们所接受,充满各种媒体,而中国古典式的那种幽婉深窿、韵味悠长的音乐几乎无人问津。人们好像已耐不下心去听、去品似的,就搁罢一旁,难怪学生们耳塞里塞的是“周杰伦”、“F4”。学生们认为越是流行的就是越好的,就是“现代的”、就是“时尚”。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学生们,生长在一个信息社会,网络、电视更是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学识,再加上现代世界各地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学生们正接受着来自各方的信息。都说中国人深沉得像哲学家,现在孩子们也已不似其父辈人那么含蓄、深沉,而是要直接,更敢于表达自我、展示自我。信息文化的大量丰富,生活方式及生活节奏不知不觉的改变,现代学生们的审美观也在改变,他们中有相当高比例的同学不再欣赏林黛玉似的美,而更欣赏的是那种健康的、开朗的阳光女孩。这种审美观的改变同样体现在音乐上,有些学生们认为传统的中国似的含蓄、婉约的美,太令人费解。中国传统音乐在韵味上、听觉上追求的静、虚、淡、远,而现代学生们则认为这样太不够刺激,是“清淡无味”,哪里比得上现代电子音乐在感官上强节奏、强音响来的刺激。丰富的音色,强烈多变的节奏,丰满的音响效果,炫目的舞台灯光,这些都是对学生们极大的吸引。

不知从何时起,欣赏教学中有了一条不成文的通用公式:作者简介+作品介绍分析+分段欣赏+全曲欣赏。这种欣赏方式,可能相对更适合西方音乐的欣赏。因为西方的文化是空间型的,讲究以实体的块面为基本的造型手段。这点我们可以从西方美术、医学等方面都可窥一斑,他们讲究空间、立体、结构、解剖、透视。在音乐中体现在其重视横向旋律与纵向和声的交叉,网状铺叠的立体状织体思维,在曲式结构上也强调块状乐音段落性。而中国音乐则不同,中国艺术是由线条连贯而成,同样可以从绘画、诗歌等方面体现出来。中国音乐也是线性发展,它不像西方音乐强调纵向和声、不分单元,而专注横向的线型旋律和音乐整体的贯通一体和时间的连续性,概而容之,古典音乐的结构可以用一个“圆”来概括。这个“圆”体现在音与音、句与句、段与段,甚至乐曲首尾相合,其衔接自然而连贯,使全曲旋律线条光滑、亲和婉转,乐曲形成了一个浑然一体“圆”或是一个又一个小圆向乐曲向前推进,而不像西方音乐那样常用对比的段落,使乐曲形成可分割的块状结构段落分明。所以,我们音乐老师用讲解西方音乐的手法来分解中国古典音乐显然不合适,导致学生欣赏情绪的中断,而不能感悟乐曲的意境。中国音乐在欣赏中更强调听者的一种体验,一种感觉,一种领悟是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撞击,是一种不可诉诸理性观念,而只能借助于悟性直觉的感受。如老师在讲解时运用结构分析、段落划分或节奏归纳等等方法,那就大大破坏了学生原本也许能体味到的乐曲的韵味及意境,这一点原因也是值得我们做老师的去思考和探究的。

新制定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有这么一句话:“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觉得我们一线的教师们该去思考了,如何让学生们真正喜欢音乐,终身以音乐为伴,尤其是中国民族音乐是我们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能再以简单的灌注式、说教式去解释音乐,如何让学生们喜爱民族古典音乐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肩上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