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粉抛光砖在窑头预热阶段出现缺陷的预防措施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粉抛光砖在窑头预热阶段出现缺陷的预防措施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粉抛光砖在窑头预热阶段出现缺陷预防措施

问:我厂有一条380m的辊道窑,采用水煤气作为燃料,主要生产800mm×800mm规格的微粉产品,很容易出现边裂和面裂。如果长时间空窑,再进砖生产,稍微操作不当,也容易出现炸砖现象。请问潘工,在日常操作中,应该如何掌控和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

答:辊道窑从入口至350℃这一阶段,通常称为窑头干燥阶段,坯体经过这一阶段时有如下特征产生,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坯体在此阶段的物理性能变化,及时采取预防调整措施。

(1) 室温~50℃阶段,此阶段利用窑头预热区的废烟气来对坯体加热。烟气温度高于坯体温度;

(2) 室温~150℃阶段,主要是排除坯体中的“吸附水”和颗粒间的“结构水”。坯体不发生化学变化,只是发生体积收缩、气孔率增加等物理变化;

(3) 当坯体温度升至250℃时,存在于颗粒间的“结晶水”开始排除;坯体 体积会因水份蒸发而收缩,强度增加;

(4) 100~450℃时,如果升温太快,坯体会因为排水速度过快而急速膨胀,导致爆裂。

控温要点如下:

(1) 此阶段要避免急速升温,以防止坯体水分蒸发过快,坯体内释放应力不均而引起裂纹或爆砖;

(2) 保持在负压状态下以利于排气、排湿等,避免裂纹等缺陷的产生;

(3) 控制好入窑坯体的水分,非渗花砖

(4) 此阶段温度的控制主要是调整窑头抽力、排烟支闸以及挡火板、挡火墙的高度等;

(5) 单位时间内产量大时,窑炉前几排排烟支管的开度尽可能开到最大,以便提高该区域的温度;

(6) 此阶段的窑道内高空间要保持一定的高度,使之有充足的热量快速加热,又不至于过早地流失热能,可减少热能损失;

(7) 此阶段窑炉两边的辊棒间隙一定要密封好,不允许有漏风现象,否则容易引起窑内气体分层,上下温差大而产生裂纹;

(8) 此阶段如果排烟支管开度不合理,温差大时容易造成单行砖出现边裂或面裂。

(9) 坯体在这区域是排水阶段,300mm×300mm以下规格的产品可以紧密靠拢,但是大规格抛光砖在此阶段则不能紧密靠拢,前后排之间要预留1cm以上的间隙,不然会造成出窑产品出现裂纹或碰崩现象;

如果砖坯的入窑水份大,且单位时间内的产量也大(烧成周期

如果砖坯入窑水份偏大,且前后排之间的间距很疏时,出现出砖方向前边裂纹,则为窑头温度过高或者窑头气流冲击太大所致,可通过调整砖坯间距或降低前温来协助解决;

如果短时间空窑再进砖时,为预防因窑头段的温度过高出现裂纹或炸砖现象,可以提前打开此处辊棒上下的一些事故处理口,以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在正常入砖之后,一定要及时封上该事故口,否则容易引起砖坯发蓝、黑心或变形。(潘雄)

利用铬铁矿生产陶瓷色料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合理配方,选用合适的矿化剂,利用铬铁矿可以生产出性价比非常高的坯用咖啡和黑色料。在以上两种坯体色料的生产中,主要是利用铬铁矿中的氧化铬,铬的含量越高,生产的坯体黑色料质量越好,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会有明显提升。坯用咖啡色料,其配方中的氧化铁含量可以高达70%以上,因而高温稳定性不是很好,要想提高其耐高温性,就需要额外添加氧化铬或者是选择铬含量高的铬铁矿,当然,选择高质量的氧化铁红也是关乎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利用铬铁矿生产陶瓷色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铬铁矿的进厂检验

由于铬铁矿一般都是将原矿进行粉碎磨细的半成品,受矿脉和自然因素影响其品质波动很大,通常根据外观颜色很难判断其中的铬含量。生产中发现,随着原料中铬含量的增加,其原矿的相对比重会有改变,一般铬含量高的比重相对高些,外观颜色也倾向于墨绿色。而越是外观颜色倾向于铁红的,其原矿中的铬含量就越低,相对利用价值不高,尽管其价格便宜(通常几百至上千元每吨)。

除了进厂时进行比重和外观颜色对比外,原矿细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由于陶瓷色料的发色是在固相反应中进行,因此原料的细度关乎到产品反应的接触面的大小,原矿细度越小,反应就越充分,而且烧成时的温度也低。

(2) 咖啡色料的配方调整和控制

坯用咖啡色料烧成时对温度十分敏感。当烧成温度偏高时,产品就会偏向于紫红调或者是黑色;温度过低时,产品发色偏向于红黄调,在坯体中的饱和度不好,而且还容易在坯体中分解,导致坯体中间起泡或者发黑,不耐温。

因此,在生产中需要掌握两个关键点:第一是控制烧成温度,根据烧成温度来控制产品的发色,产品配方不做任何调整。第二,如果不想调整窑炉温度和推进速度,就需要调整配方中的铬铁矿的含量。减少铬铁矿在配方中的含量,色调会朝向红黄调发展,同时产品的耐高温性有所降低;增加配方中的铬铁矿的含量,产品的发色饱和度会有明显提高,色调朝向紫红调,但是耐高温性会明显提高。

(3) 坯用黑色料的配方调整和控制

坯用黑色料对窑炉的气氛有一定的要求,通常在弱还原气氛中烧成的产品发色饱和度最好。坯体黑色料中要尽量减少矿化剂的使用,因矿化剂会明显降低铬铁矿类型黑色料产品的高温稳定性。配方中铬铁矿的含量不是越高越好,但是选用铁红色料对成品的品质有明显的影响。

(秦威)

关于陶瓷印章问题的答疑

问:本人对陶瓷印很感兴趣,因为对陶瓷知识不太了解,最近遇到了许多问题。我想知道陶瓷印的制作方法,硬质瓷和软质瓷的区别?什么样的陶瓷材料适合做陶瓷印?

答:最好的传统制印材料是叶腊石,叶腊石因质地温润、细腻晶莹、色彩丰富、纹理奇特,又因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吸油率高、遮盖率好等特点,可用作印章雕刻材料。

陶瓷印章始于唐朝,但由于硬度高,不易雕刻且质地粗糙无法与叶腊石媲美而很少见。陶瓷印章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分为图样设计、坯体设计、装饰设计、坯体制作、坯体装饰、坯体加工、干燥烧成、瓷品加工、检测处理、装裱处理10个阶段。装饰设计涉及造型、釉料、坯体、彩绘、印刷等工艺技术,如结晶釉、流纹釉、窑变花釉、裂纹釉等艺术釉装饰技术,胎模造型、色泥、质感泥、纹理、颗粒等坯体装饰工艺技术,坯体加工中的刻、划、镂、钻、粘等传统工艺技术等。

在制作过程中,坯体设计涉及材料的硬度、质感、韧性、色泽和与拓印质量密切相关的吸水率、吸油率等物性,也涉及生产制作过程的工艺特性如泥浆性能、坯体性能、烧成性能、刻坯刻瓷性能,是制作的关键。坯体制作方法有多种,有粉料等静压压制、塑性泥条压制、塑性泥手工捏制和泥浆模具内注浆成形,其制作方法随产品种类、技术要求、装备条件、资金实力而定。干燥烧成随材料性质、产品要求、设计风格、投资规模而定。检测目前尚无标准可依,但要有安全使用性、艺术可比性去模糊限制,如做工精细度、釉胎质量、吸墨情况和可加工情况等。总之陶瓷印是一种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新事物,很多方面还在探索实践中。

从表面看,硬质瓷和软质瓷似乎与材料的硬度有关,以便于在雕刻之前先选择好刀具。其实不然,软硬质瓷的叫法来自德国,提出软硬质瓷的学者以烧成温度高低为标准称:1200~1380℃烧成的为软质瓷,1410~1460℃烧成的为硬质瓷,尽管国内有学者认为软硬质瓷应以吸水率均小于1%的情况下,釉面硬度大于6为分界线,但目前仍无标准可依。但作为陶瓷印材料,我们追求的是产品的艺术效果和品质效果如吸墨量,而吸墨量与材料的化学组成、材料的微观结构有关,与材料晶体的大小和数量、材料气孔的大小和数量有关,这些性能也会影响材料的韧性和硬度,也是选择雕刻刀具的关键技术指标。

(韩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