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循顺序 抓特点 悟写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循顺序 抓特点 悟写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是一篇游记,重点是4―7节具体写游览双龙洞的经过:外洞――孔隙――内洞,整体教学思路也要遵循这样的顺序进行。这样才符合游记文体的教学特点,游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领悟作者的写作顺序与游览顺序。

第一板块:激活初读经验,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叶圣陶爷爷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游览双龙洞经过的?请按照“先来到……经过……来到……最后出了洞”的句式说说。

生:先来到……

师:谁先来到,把人物说上去。

生:叶圣陶爷爷先来到外洞,穿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出了洞。

师:老师刚才说“经过孔隙”,他说“穿过孔隙”,哪一种说法更准确?

生:“穿过空隙”更准确!

(其余生若有启发,纷纷举手。)

生:叶圣陶爷爷先来到外洞,穿过孔隙,进入内洞,最后出了洞。

师:哪一个词语用得准确?

生:进入内洞中的“进入”。

(语文老师首先是语言的医生,自己表达要准确生动,能够发现学生表达的不当之处,还要善于指导学生表达得准确生动。)

第二板块:精读重点,感悟特点,领悟写法

[外洞]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一同游览双龙洞。请同学们自由读4节,体会一下:你觉得外洞怎样?

(生自由读,体会。)

生:外洞很有气势、雄伟壮观。

师(板书气势、壮观):为什么外洞让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感受?

生:因为外洞很高、很大。

师(板书高、大):谁能通过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来?(一生动情地读。)

师:哪一句话最能让我们感受到外洞的大?

生:“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可以读出能容下的人很多。

师:老师知道,外洞高达66米。究竟有多高,谁能像作者这样说说?(生没有具体概念,不知如何作比较。)

师:我们的教室高3米。

生:外洞高66米,有22层楼那么高。

师:操场上的旗杆高6米。

生:外洞高66米,有11根旗杆接在一起那么高。

师:再读读4节,体会一下外洞的特点。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4节,整体感悟外洞的特点,这一点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很容易做到。在汇报交流时,相机将孩子的交流梳理归纳成两类:一类是阅读感受,如“很有气势、雄伟壮观”等;一类是外洞特点“高、大”等。)

[孔隙]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5节,体会一下:你觉得孔隙怎样?

生:矮、小、窄……

师:默读课文,细细体会: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孔隙的特点的。

(生默读圈划批注。)

生:从“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有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读出孔隙的窄小。因为孔隙窄小,所以在船上一动也不能动。

师:听老师读读这段话,用心体会:作者在乘船时,内心有何感受。(师范读。)

生:很担心。

师:担心什么?

生:担心孔隙太小,自己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孔隙太小,担心在这样的孔隙中乘船。能读出这份担心吗?(生读)

生:感觉太难受了,人好像被挤扁了。

师:孔隙太小,人被挤成扁人。能读出这种感受吗?(生动情地读。)

生:从“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能读出孔隙的窄小。因为孔隙窄小,所以船也很小。

师:究竟怎样小的小船呢?谁来读读这两句话。(一生读。)

生:从“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读出孔隙的窄小。

师:为什么要这样卧?

生:因为孔隙窄小,不这样卧,过不去。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话。(一生读。)

师:听出来了,连脚尖都绷直了。

生:老师,从“孔隙”这个词语的本身也能读出它的窄小。

师:你很会读书。

师:这一段话当中没有出现一个“窄”字,而我们却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窄,为什么呢?

生:因为作者通过写船小衬托孔隙的窄小。

生:作者还把自己的感受写得很真切,衬托出孔隙的窄小。

师:下面,让我们闭上眼睛,请一位同学再读5节,再次体验这次冒险的经历。(一生读,其余生想象体会。)

(“孔隙”一环节的教学仍然是先给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整体感悟孔隙特点。接着,默读,圈划批注,定位关键词句,即究竟是哪些关键词句传达了这种感受。最后,在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写“船小”“怎样卧”“进洞时感受”就能表现孔隙的窄小。实际教学中是分开来引导学生探究的,稍显零散。如果在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之后,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即“为什么从船小、作者怎样卧及进洞时的感受就能体会到孔隙的窄小呢?”引导学生用块状的语言来表达,效果会更好。这一点,再一次告诉我们,整合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尽可能的整合,才能谈及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

[内洞]

师:穿过孔隙,进入内洞。请同学们自由读读6、7节,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内洞怎样?(生自由读,体会。)

生:内洞比外洞大得多。

师:老师觉得大得不是很多。(生再读7节1句,注意突出“大得多”一词。师相机把简笔画中的内洞画得大一些。)

生:内洞还很黑。

生:内洞巧夺天工、别有洞天。

生:内洞很奇特。

师:谁来读读描写内洞景物的句子。(一生读。)

(内洞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教学策略上从简处理。)

第三板块:紧扣重点,指导复述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跟随叶圣陶爷爷一同游览外洞,穿过孔隙,参观内洞。你觉得哪一环节最刺激、惊险?

生:穿过孔隙最冒险。

师:老师也觉得这儿最刺激。能不能把这儿的经过给大家讲一讲?

生:能。

师:怎样讲?(指着板书)可以根据老师板书提示,先讲讲船怎样小、怎样卧在船中,再讲讲穿过时的感受。

(生自由练讲,指名讲。)

教后综评

(1)吃透教材。著名特级教师李蒙钤老师说过:“什么这法那法,吃不透教材,就不要谈什么法。”什么是吃透教材,用现在的好话说,也就是文本解读。吃透教材究竟包括些什么内容?首先是对文本“写什么”了然于胸,有高度概括。对于这篇课文来说就是“两个洞穴”(“外洞和内洞”“一个空隙”)。其次是“怎么写”,一方面是文本的整体叙述顺序:游览顺序,这是写作线索,也是游记文体的最大特点。另一方面是写法特色:通过描述,突出特点。最后是“为什么这样写”,即为了更好地突出景观特点。

(2)明确目标。设计教法的首要原则之一,就是要从文体出发,设计读法,确定教学目标。这是一篇游记,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属于定篇类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仍是其主要目标之一,即在感情诵读中,感受各处景观的特点。第二个目标就是能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给大家介绍介绍,这是语文活动。

(3)设计教法。“教什么”很重要,“怎么教”也很重要。“怎么教”有效的前提是老师发自内心地对学生的关注,离开了对学生赤子之心般的爱,一切的教学理论都是枯燥而苍白的。“怎么教”的最高境界就是“天空没有痕迹,但鸟儿已飞过”。在此前提下,依据作者“怎样写”,紧扣文本语言,从学语文的角度出发,设计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