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航天员出舱为何如此漫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航天员出舱为何如此漫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神舟十号飞船安全地着陆后,大家都盼望航天员早点出舱,一睹太空勇士的风采。但是,直到着陆后85分钟,才看到状态良好的聂海胜、王亚平、张晓光依次出舱。航天员出舱时间为什么这样漫长呢?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出舱前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吧。在此期间,地面工作人员要完成航天员的出舱三步曲,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步 地面搜索人员检查返回舱外观

8∶07返回舱着陆,地面搜索人员立即奔向返回舱,8∶14工作人员开始采用目视方法检查返回舱,得出返回舱烧蚀正常、外观良好的结论。

第二步 医保人员简单检查航天员身体

8∶21时,打开返回舱舱门,地面人员首先对返回舱的气体、微生物等进行采样,并回收一些产品。然后,医保人员进入舱内。他们首先帮助每名航天员解开、断开接在他们航天服周围的管线,再帮助航天员解开绑在他们身上的束缚带,并帮助他们调整位置,使航天员处在一个相对舒服的位置上进行体能恢复。同时,要对航天员进行简单的医学询问和查体,对他们的健康做出初步判断。

第三步 航天员适应地面环境

其实,这一步从返回舱一着陆,航天员就开始对地面重力环境的适应了。只是在完成第二步后,医保人员进入舱内,采用一些简单的措施,帮助航天员更快适应地面重力环境,例如补充饮用水和营养液、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逐步站立适应等。这些工作完成后,航天员静静地等待出舱时刻的到来。

由于神舟+号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了15天,这个时间相当于短期飞行向中长期飞行过渡的临界点,飞行时间超过了前面历次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因此,在他们重返地球后,对地球重力再适应的时间也比较长。已经证明失重飞行可以影响航天员所有的生理功能,例如引起神经一运动调节功能下降、心血管调节功能紊乱、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免疫功能下降等。要让这些功能恢复到飞行前水平,需要很长时间。航天员返回后,除了在返回舱中多呆一些时间外,回到航天员训练中心,还要隔离2周,然后到疗养院去疗养,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即使这样,几个月的恢复期也无法使航天员的健康状态完全恢复到飞行前的水平。

在返回舱中逗留一段时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失重飞行引起的立位耐力下降,使航天员在出舱后不至于在站立时出现晕厥。这种情况在航天医学史中并不罕见,部分航天员在返回后站立时晕倒了,大多数的航天员则述说返回地球后不愿站立,宁愿躺着。他们常感到有一种重力压在身上,甚至躺着也觉得被压在床板上。科学家们认为这是由于失重引起的立位耐力降低所致。

为什么站立容易出现诱发晕厥呢?这是因为人在地球上站立时,由于重力的影响,一部分血液储存在下肢静脉中,流回心脏的血液就少了,导致脑部血压下降,因而容易晕倒。人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逐渐适应地球的重力环境,在体内形成一套完整、复杂的心血管调节系统。所以,一般人站立时是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或晕倒的。尤其是航天员,他们都是经过严格的心血管功能选拔,心血管调节功能比一般人好,20分钟~30分钟的站立绝不成问题。但是,失重飞行时,重力消失,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也产生了适应失重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使航天员的心血管调节功能下降。同时,失重引起航天员肌肉萎缩,使航天员在返回地球后站立时更多血液潴留在下肢。这两个作用,使航天员的立位耐力下降。

为了防止失重对立位耐力的影响,在飞行中和飞行后部采用了很多防护措施。飞行中主要是进行体育锻炼、穿特制的服装(企鹅服、下身负压裤)等。返回后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采用了延长航天员的出舱时间,让航天员的心血管系统对重力环境稍稍适应一下,可以减少立位时出现晕厥的几率。所以,神舟十号航天员返回后,在完成前两步任务后,还需要在座舱中停留一段时间才出舱。为了以防万一,每名航天员出舱时都是在医保人员的搀扶下,坐到为他们准备的椅子上,坐在椅子上完成欢迎仪式。国外长期飞行回来的航天员是坐在椅子上,或躺在担架上被送到车或飞机上。

相关链接

什么叫立位耐力?

立位耐力就是人在站立时所能耐受的时间。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试试自己的立位耐力,你静静地背靠着墙站立,腿要放松,不能动,看能坚持多久而不晕倒。如果能坚持20分钟或30分钟以上,说明你的立位耐力还是较好的。如果在站立中心发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有恶心、想吐的感觉,甚至头晕、眼花或晕倒,则说明你的立位耐力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