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保康:山区县的绿色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保康:山区县的绿色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保康县作为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辖11个乡镇,261个村。对保康来说,它就是“都市襄阳后花园、绿色襄阳示范区”。在这里,房屋依山而建,少有平地,具有典型的山区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单一,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磷化工产业,磷化工提供的税费占据整个保康地方财政总收入的的70%以上。矿业损,财政收入则弱。但是受磷矿石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一矿独大”的矿业经济发展压力巨大,磷化工需求不旺,价格短期内难以复苏,能否走出低谷尚难预料。这种情况下,如何摆脱产业经济结构单一的状况,增加财政收入,这是摆在保康财政人面前的一个问题。

绿色定位

保康财政自1986年摘掉补贴的帽子后,财政每年自求平衡的难度还异常艰巨。经济基础脆弱,保障水平低下是保康县始终面临的难题。

保康县财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姜传玮告诉记者,保康作为襄阳后花园和生态旅游建设试验区,正处于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磷化工和特色农业为两翼”转型发展的建设阶段,政府投入大,建设项目多,加之生态旅游产业财税贡献率处于逆周期。另外,中央、省市利民惠民政策不断增多,增收因素减少,支出需求增加,收支矛盾更加突出。2015年又有十项增支政策。保康财政存量资金少,财政和单位的存量资金基本消化完。财政没有预算周转金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从2013年出现赤字后,目前赤字已在0.8亿元左右,预计年底将达1.2亿元,这些财力缺口都需要以后年度发展经济,用新增财力逐步加以消化。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保康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建设生态旅游试验区为统领,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保康自然优势,大力实施旅游立县战略,构建以生态文化旅游为龙头、以磷化工业和特色农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打造美丽幸福新保康。

针对这种情况,保康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找到了总揽经济全局的“牛鼻子”,一方面通过大力培植财源建设项目,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保康县财政局党组成员周德芳说:“发展生态旅游,修建四条高速并在今年投入郑万高铁的建设,只有交通发达了,才能对我们招商引资起到一定作用。因为毕竟我们还是山区,我们的生态资源,有它的特色。所以交通改善了以后,应该说招商引资就不需要再像过去出台一些违规的政策来吸引商家,以后就可以靠实实在在的环境来招商了。”

另一方面保康县通过调整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力求调动县、乡两级积极性。近两年保康县着力实施20项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积极推进预算公开。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支范围,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加快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支撑作用。并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会同各部门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对未来三年重大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对规划期内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研究政策目标、运行机制和评价办法。

如此一来,不仅确保了收入的逐年稳定增长,而且从根本上提高财政的保障水平,促进了保康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主要路径

随着保康迎来高速时代和旅游时代,立足生态资源和早期楚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九路寨、温泉小镇、尧治河、五道峡、野花谷等核心景区建设,加大南河库区、龙坪高山风光和古山寨等旅游项目招商力度,引进大客商进行高端开发,开发建设南河水上旅游、国家滑翔伞训练基地等项目,积极推进旅游精品建设,着力培育3至5个全省、全国亮点景区,把保康建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最美丽的旅游区域。

众所周知,农产品要是没有加工就没有附加值,财政也就没有收入,所以按照把农产品开发为旅游商品的理念,加快推进牌坊湾、黄堡和店垭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延长加粗农产品加工链条,尽快把农产品加工链从上游推向终端。构建县内主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和特色农业,县外主要发展磷化工业的产业发展格局。

周德芳认为,选择什么样的农业品种是最重要的,要根据保康的地理气候特征来选。需要经过市场调查,在保康的地理环境下到底能发展什么,并且形成发展规模,否则肯定发展不起来。需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全面提高农业市场化、农民组织化程度。

破解融资瓶颈

在当前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财政收入增量不足的形势下,发挥财政政策这只“手”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保康县财政局不断促进金融机构增贷,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让闲置、沉淀的资金正常流动起来,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县域经济“缺血”问题。

(一)整合资源支持绿色发展。一是整合上级安排的产业发展基金1.3亿元、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1.51亿元、实体中小企业发展基金0.47亿元和县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0.32亿元, 设立3.6亿元荆山楚源产业发展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二是县财政预算安排320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奖励办法,重点用于落实“营改增”政策、工业企业成长工程奖励、商贸企业成长工程奖励等。

(二)用活政策支持绿色发展。一是积极落实“营改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积极争取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产业集群、市场体系、贷款贴息、清洁生产、人员安置等方面的国家扶持企业发展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财政预算安排550万元专项资金,会同县旅游局制定具体奖励办法,重点用于旅游规划、旅游宣传促销、旅游景区品牌升级奖励等。

(三)选准重点支持绿色发展。在抓好磷矿、烟叶、水电、服务业、房地产等骨干税源的同时,依托襄阳余家湖保康工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茶叶、蓝莓、核桃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四)撬动金融支持绿色发展。一是继续科学整合运用现有的财政资源,进一步完善的信贷财政奖补、财政贴息等各项考核奖励机制,促进金融投入增量,保证输血能力增强。二是支持和参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完善信用信息管理,提高信用信息透明度,增强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会同金融监管机构实施会计信息真实性和质量评价,正确评价金融机构存贷质量和服务水平;三是建立健全为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的融资性担保体系,通过 “增信”功能,增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中的话语权,化解金融企业风险,解决银行对中小微企业放贷的“后顾之忧”。

(五)盘活存量支持绿色发展。一是对不需按原项目用途使用的,在不改变资金类级科目用途的基础上,调整用于同一类级科目下的其他项目;二是用市场的办法,利用财政存量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重点培育市场要素和市场中介,注资壮大担保公司,通过担保融资,“四两拨千金”,形成资金杠杆放大作用。三是将财政专户资金由活期存款调整为协定存款;在目前银行存、贷款利率己放开的情况下,通过招标方式,确定财政专户资金在各银行的份额,杜绝因商业银行的逐利行为形成的财政资金积淀。